什剎海記憶

 什剎海,老北京風土人情的濃縮地,一花一草、一磚一瓦,抑或一貓一狗,都盡顯北京風情。每每漫步在什剎海,看到那些金髮碧眼的外國友人,不得不感嘆,什剎海,不僅是國人到北京必逛的一個目的地,也已經成爲外國友人心目中的北京的一個旅遊名片。什剎海的魅力,在於什剎海酒吧街上喧囂和安靜的碰撞,更在於在什剎海的周邊那些縱橫交錯的衚衕裏,歷史與現實的碰撞。

  鴉兒衚衕:曾是正黃旗地界

  鴉兒衚衕,元代因位於什剎海河沿兒故稱沿兒衚衕,清代取諧音改稱鴨兒衚衕,爲八旗正黃旗地界。1949年以後改稱鴉兒衚衕。

  6號院,依稀可見的老門牌蝸蝸居是作家蕭軍取的名號。從1951年起直到去世,蕭軍在這座西式小樓裏住了37年。而今,蝸蝸居人去樓空,樓下是雜草亂瓦。衚衕中段是明代古寺廣化寺,寺內梵音悅耳,香火旺盛。這裏經常組織佛教活動,每逢初一、十五,更是香客如雲。

  白米斜街:形狀奇特的衚衕

  白米斜街自東北至西南,略呈“S”形。據《燕都叢考》記載,衚衕早年有座“白米寺”,白米斜街因此得名。

  白米斜街11號院是清末重臣張之洞住宅,7號院曾是張府的花園,兩院內部相通,幾乎佔據半條衚衕。如今,11號院是老石油部宿舍,院內仍有朱漆大門、青磚月洞門、廳堂、古樹等遺存。7號院內,昔日的假山、涼亭、花木早已不存,成了大雜院。與末代皇帝溥儀離婚的文繡,再婚後曾在23號院租房居住,至今仍有一些老鄰居記得她的樣子。

  大金絲衚衕:織染所不見影

  大金絲衚衕北,有小金絲衚衕,明代大、小金絲衚衕設有織染所,供應宮廷用的色絹。到了清代,改稱金銀色絛衚衕。“絛”是過去用來裝飾衣物的花邊,無論平民小戶還是大富人家,女人們都離不開它。1965年改成現在的名字。

  衚衕1號原爲“冰窖岳家”,舊時冬季在什剎海取冰窖藏,夏季供皇宮使用,這家主人就是“供應商”之一,現在這裏是家叫“無名”的雲南餐廳。12號院和甲33號院都是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民居,也是市旅遊委授牌的“北京人家”,接待衚衕遊參觀和住宿。

  三不老胡同:鄭和留下的遺蹟

  明朝著名航海家鄭和的府第就在三不老胡同,因民間對鄭和尊稱“三保老爹”,於是有了“三保老爹”這個衚衕名字,清代根據諧音傳爲“三不老胡同”。

  據傳三不老胡同6號院爲鄭和故居,其格局猶存,木製大門非常厚重,兩側殘損的門墩昭示着滄桑。衚衕東段路北有一處紅磚樓羣,這裏一度文人薈萃,徐盈、子岡、黃宗英等人都先後在此居住。相聲大師侯寶林幼年時也曾居住此衚衕附近。有這麼多文化名人當街坊,頻頻出現在詩歌和回憶文字裏的三不老胡同,也沾染了文藝氣息。

  棉花衚衕:演繹浪漫“知音”

  明末著名女將軍秦良玉率兵北上勤王,棉花衚衕就是她駐兵的地方。國庫空虛,秦良玉和她的軍隊爲籌集軍餉,徹夜不息紡織棉布。棉花衚衕的名字,寄託着人們對這位巾幗英豪的懷念。

  現爲中國氣象局宿舍的棉花衚衕66號院,曾是蔡鍔舊居。這個四合院中,發生過多少驚心動魄、縱橫捭闔。據記載,小鳳仙經常出入這所宅院,爲蔡鍔“金屋藏嬌”迷惑袁世凱“造勢”。知情人回憶,小鳳仙后來雖嫁他人,但每談到英年早逝的蔡鍔便泣不成聲,可見真摯感情並不因歲月的流逝而銷蝕。

  花枝衚衕:勾起紅樓舊夢

  花枝衚衕位於恭王府西側,在《紅樓夢》中有條賈璉偷娶尤二姐後金屋藏嬌的“小花枝巷”。很多人考證認爲恭王府就是“大觀園”的原型,從而也把花枝衚衕和《紅樓夢》聯繫到了一起。

  花枝衚衕勾起紅樓舊夢,那麼尤二姐是否真的暫住過這裏呢?《紅樓夢》第64回寫道:“不過幾日,早將諸事辦妥,已於寧榮街後二里遠近小花枝巷內買定一所房子,共二十餘間。”紅學家周汝昌認爲,《紅樓夢》中的小花枝巷指的就是花枝衚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