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互聯網時代--技術奴役人類的危機感

典型的:智能手機 正在徹底讓每一個人成爲手機的奴隸。佩服電影《手機》的前瞻性。

微信本來是爲了便利交流的,可是現在成爲很多BOSS用24小時工作制殘酷壓榨員工時間的大殺器。

朋友圈本來是分享信息的,現在卻成爲炫曬的主場、厭煩的刷屏陣地、碎片信息集散地,每天一刷,半天時間就流逝了。 一個拼多多的增長技巧,讓很多人爲了微信提現被朋友拉黑,踢出圈子。

AI 還沒能解決人類重大社會問題,就被發現可以快速海量造假新聞。
並直接打擊了商家對互聯網廣告業務的信心。新加坡已經出了 AI治理架構,也就是判定AI的合規使用方面的。這方面新加坡很有遠見。

創業家已經停不下腳步,新技術一出來,最佳競爭策略就是快速去擁抱。

也許無需100年,人類的身體就會和機器合一, 人越來越傻,而機器越來越聰明。

技術對於社會進步的驅動力大打折扣。
回想起96年第一觸網的那種震撼,和對技術的期待, 這20年和預期相距太遠。

軟件開發者,作爲人類和機器的一個橋樑, 在使用的技術的同時,人性也在被機器改造。 這種自覺性在自己的身上以及很多同行的身上都是缺乏的。

缺乏一個振聾發聵的聲音,讓工程師們 更關注 技術如何向善。

爲什麼喜歡參加禪修,其中一個好處就是 把手機關機,靜靜地呆上一兩週。
反省下自己。

擴展閱讀:
http://www.oeeee.com/nis/201804/08/549907_2.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