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式開發、迭代開發、敏捷開發、XP與SCRUM

瀑布式開發、迭代開發,區別【都屬於,生命週期模型】


        兩者都是一種開發模式,就像設計模式一樣,考慮的角度不一樣,個人感覺談不到取代一說。

        傳統的瀑布式開發,也就是從需求到設計,從設計到編碼,從編碼到測試,從測試到提交大概這樣的流程,要求每一個開發階段都要做到最好。特別是前期階段,設計的越完美,提交後的成本損失就越少。我現在從事的外包項目就是這樣的流程。

        迭代式開發,不要求每一個階段的任務做的都是最完美的,而是明明知道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卻偏偏不去完善它,而是把主要功能先搭建起來爲目的,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損失先完成一個“不完美的成果物”直至提交。然後再通過客戶或用戶的反饋信息,在這個“不完美的成果物”上逐步進行完善。

        這兩種開發模式都各自具有自己的特點,迭代式開發適合在一些需求信息不明確的項目中,這樣在開發過程中遇到需求的變化時,所帶來的影響要比瀑布式開發小。而現在的很多項目中,需求在項目進行中變化的事兒經常見,所以顯得迭代式開發的優勢更明顯一些。

        但是,從本質上來說,二者都不過是一種開發的模式,即使是迭代式開發,在每一個迭代的環節中,不也是此從需求到設計,從設計到編碼,從編碼到測試嗎?這不也是瀑布式模型的體現嗎?只不過這個瀑布式中的每一個階段不需要做到最優化,都留一些任務到下一層迭代中去做而已。

        所以,我覺得面對不同的問題採用不同的模式,模式是爲了方便我們開發而服務的,不是要求我們必須按照某一種模式從頭走到尾。

        就象迭代式開發,我們其實也經常用到這種模式。比如說開發項目中的某一個模塊。我們先把能夠實現主要功能的代碼寫出來。比如一個查詢模塊,先從模塊的構思到設計再到編碼,先查詢功能的代碼,測試一遍查詢成功。這算是完成了第一層迭代。然後我們要再考慮一層迭代中的一些還未完成的細節問題,比如查詢的check,查詢結果的顯示以及查詢算法的優化等等,這就是第二層迭代。

 

瀑布式開發,敏捷開發,區別【一種生命週期模型,項目管理方法集合】


瀑布模型的特點(傳統的開發方式)

1、強調文檔

前一個階段的輸出就是下一個階段的輸入,文檔是個階段銜接的唯一信息。所以很多開發人員好象是在開發文檔,而不是開發軟件,因爲要到開發的後期纔可以看到軟件的“模樣”。

2、沒有迭代與反饋。瀑布模型對反饋沒有涉及,所以對變化的客戶需求非常不容易適應。瀑布就意味着沒有回頭路。

3、管理人員喜歡瀑布模型的原因是把文檔理解爲開發的速度,可以方便地界定不同階段的里程碑。

 

敏捷開發

極限編程的思想體現了適應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激發開發者的熱情,也是目前敏捷開發思維的重要支持者。

敏捷軟件開發是一個開發軟件的管理新模式,用來替代以文件驅動開發的瀑布開發模式。

 

敏捷開發集成了新型開發模式的共同特點,它重點強調:

1.敏捷就是“快”。快纔可以適應目前社會的快節奏,要快就要發揮個人的個性思維多一些個性思維的增多。

2.客戶參與。以人爲本,客戶是軟件的使用者,是業務理解的專家,沒有客戶的參與,開發者很難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

3.強調軟件開發的產品是軟件,而不是文檔。文檔是爲軟件開發服務的,而不是開發的主體。

4.設計周密是爲了最終軟件的質量,但不表明設計比實現更重要。

5.迭代。軟件的功能是客戶的需求,界面的操作是客戶的“感覺”。對迭代的強調是縮短了軟件版本的週期。

6.小版本。快速功能的展現,看似簡單,但對於複雜的客戶需求合理地分割與總體上的統一,要很好地二者兼顧是不容易的。


迭代開發敏捷開發,區別【一種生命週期模型,項目管理方法集合】


        迭代開發是一種軟件開發的生命週期模型,與其對應的還有瀑布模型、螺旋模型等等

        敏捷開發是多種軟件開發項目管理方法的集合,其中包括了XP、Scrum等十幾種開發模式,這些開發方法有些共同點,比如重視響應變更,重視實現客戶的價值,重視開發人員的自身發展等等,其核心體現在他們著名的四句原則中.這些開發方法基本都傾向於採用迭代的軟件開發生命週期模型.

        簡單來說,迭代模型是敏捷開發普遍使用的軟件生命週期模型,敏捷開發所包含的內容比迭代模型寬泛的多.

 

敏捷開發中,XP與SCRUM的區別


區別之一:  迭代長度的不同

XP的一個Sprint的迭代長度大致爲1~2周, 而Scrum的迭代長度一般爲 2~ 4周.

區別之二: 在迭代中, 是否允許修改需求

XP在一個迭代中,如果一個User Story(用戶素材, 也就是一個需求)還沒有實現, 則可以考慮用另外的需求將其替換, 替換的原則是需求實現的時間量是相等的。 而Scrum是不允許這樣做的,一旦迭代開工會完畢, 任何需求都不允許添加進來,並有Scrum Master嚴格把關,不允許開發團隊收到干擾

區別之三: 在迭代中,User Story是否嚴格按照優先級別來實現

XP是務必要遵守優先級別的。 但Scrum在這點做得很靈活, 可以不按照優先級別來做,Scrum這樣處理的理由是: 如果優先問題的解決者,由於其它事情耽擱,不能認領任務,那麼整個進度就耽誤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如果按優先級排序的User Story #6和#10,雖然#6優先級高,但是如果#6的實現要依賴於#10,則不得不優先做#10.

區別之四:軟件的實施過程中,是否採用嚴格的工程方法,保證進度或者質量

Scrum沒有對軟件的整個實施過程開出養個工程實踐的處方。要求開發者自覺保證,但XP對整個流程方法定義非常嚴格,規定需要採用TDD, 自動測試, 結對編程,簡單設計,重構等約束團隊的行爲。因此,原作者認爲, 這點上,XP的做法值得認同的,但是卻把敏捷帶入了一個讓人困惑的矛盾, 因爲xp的理念,結合敏捷模式,表達給團隊的信息是“你是一個完全自我管理的組織, 但你必須要實現TDD, 結對編程, ...等等”

 

不難發現,這四個區別顯見的是: Scrum非常突出Self-Orgnization, XP注重強有力的工程實踐約束

作者建議, 在管理模式上啓用Scrum, 而在實踐中,創造一個適合自己項目組的XP(“start with Scrum and then invent your own version of XP.”)

 

SCRUM介紹


        回顧一下我所認識的scrum,算是對自己知識的一個梳理。
        scrum到底是什麼,書中都說,它不是方法學,不是過程,而是一個框架。我並沒有太理解這句話,所以先把scrum中都有些什麼來說一下。

 

        時間:scrum把時間分成一個個的sprint,也就是迭代週期。這個週期以2-6個星期爲宜,但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是一個月,即四個星期。

        每一個sprint的開始和結束都會有一個會議,叫做sprint計劃sprint演示,這很好理解,計劃時計劃做什麼,演示時演示做完的東西。然後,並不是演示完了就完事的,sprint還有一個回顧會議,用來對這個sprint進行回顧,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這就是改進。

        組成sprint的每天中,都會有每日例會,叫做每日站會,所以謂站會,即是時間非常短的會議,衆所周知的,沒完沒了的會議總是讓我們,厭倦不已。而這種站會,我想差不多是從這方面來考慮的。

 

        人物:scrum中有scrum master, product owner和scrum團隊。我理解scrum master就是project manager,而product owner就是product manager,團隊還是那個團隊,只是這裏的團隊,在規模上有一定的限制,它要求人員不要太多,不要太少,3-12個,通常4人團隊比較多見,當然這個具體還得看實際情況來定。團隊中開發測試人員比是1:1,即pair work。

 

        scrum中的需求,採用story的形式進行描述,整個產品的需求,被列成product backlog,而每一個迭代週期要做什麼,是在每個sprint的計劃會議上進行挑選的,根據po對backlog標記的優先級,團隊對其進行estimate並挑選出這個sprint裏能完成的story,scrum master把它們列入計劃中。

        backlog有一個用於統計的東西,叫做燃盡圖。從字面理解,就是燃燒掉多少的圖,即sprint backlog中的被完成了多少,每完成一個story,就燃燒掉一個story。產品backlog有產品燃盡圖,sprint有sprint燃盡圖。

 

        以上基本就是我瞭解的一些scrum知識點,其中忽略了工具部分和工作開展方式部分。因爲採用什麼工具或採用什麼方式來實現,我認爲是根據實際情況來定的,而且,在每個sprint回顧會議中,這些東西都會被改進。使用excel或白板來記錄story或backlog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story或backlo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