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寫了一個產品,如何獲取種子用戶?

產品運營從0到1:如何獲取種子用戶的系列文章,分爲實操篇和理論篇。

  • 實操篇分爲上下兩篇,上篇主要是針對產品、人羣和渠三個方面來寫;下篇將會針對文案、活動、優化三個方面來寫。​
  • 理論篇將【從0到1】的一些思維層面的東西進行總結,預計從產品、數據、渠道、文案4個層面來寫。

至於爲什麼先寫實操篇:

  1. 實操篇難寫而且累,沒有真正主導、經歷過的人很難寫出來;
  2. 網上的文章大多講理論,脫離了實操的步驟,小白一般看的很明白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實踐。
  3. 從實操到理論更好理解理論層面,幫助新手快速成長。

最近特別幸運,經歷了兩個工具產品從0冷啓動階段,這兩個產品已經開始增長,個人感覺有必要總結一下這方面的想法和趟過的坑。

接手產品冷啓動,看了很多網上的文章,很多從思想層面來分析或者大方向指點,真正落地是有問題的,也就是看着說的都對,做起來卻都錯。其實有一部分寫文章的人,把其他人的思維總結一下就拿出來分享,連運營基本的玩法都沒搞明白。看這類總結是真沒有價值。

本篇不同於市面上講理論和案例的文章,將會從落地方向分享,做過的先有產品後有運營的套路,與先有運營和後有產品的運營方式略微有所不同,另一個產品屬於先有運營後有產品的運營套路(如果有時間,將會從0到1分享,AI產品的快速落地,從先有用戶後有產品的思路來寫)。

這篇文章更適合剛入運營的小白,大多操作都屬於落地層面,思想也有不過不作爲重要總結,真正的思想層面的東西,將會在思想篇總結。這頓操作是如何把產品從0做到大幾萬用戶,而且行業內的人也已經知道,用戶奔着10萬的目標去了。

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明白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或者意義,不然就屬於盲幹,對於產品運營,每一個階段都會有北極星指標。

產品的北極星指標怎麼來,一般都是領導下達或者運營部門上報,領導審批。

一、目標

第一階段北極星指標:快速獲取1萬用戶並驗證產品是否達到了PMF。老闆這句話有兩個重要的指示:

  1. 快速獲取1萬用戶,快速過於籠統,只能找領導在此之前溝通。
  2. 產品是否達到PMF,PMF應該也有一個指標,何種狀態屬於達到了PMF。

於是把老闆、產品和運營,最好也叫上技術,一塊討論一下“快速到底有多塊,何種狀態爲PMF”,對於籠統的指標一定要量化,講感覺的指標都不靠譜。

最終定義爲:

  • 快速的時間爲1個月,PMF狀態爲次日留存大於20%。
  • 於是北極星指標改爲:1個月內獲取1萬用戶,並驗證產品次日留存率是否大於20%。
  • 運營的目標很明確:1個月內獲取1萬用戶,產品目標也很明確:次日留存大於20%。

所有的指標要可量化纔能有接下來的運營方案。

二、產品定位

有了目標要對產品進行定位,我接觸產品的時候,產品已經制作出來,但是還沒有上線,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講,在產品沒有上線的時候優化產品細節是很致命的一件事情,

無論如何,產品已經有了,那就從產品角度進行分析,對產品進行定位,開幹吧!

2.1 產品屬性

產品是aiXcoder智能編程插件,只有程序員纔會用的產品。程序員絕大多數都在電腦上寫代碼,也就決定了產品的使用場景:程序員坐在電腦前編程。

雖然都是坐在電腦前,但是操作系統、編程工具、編程語言都不同,產品使用場景也將從這三個緯度方面來劃分。

2.1.1 操作系統

Windows、Mac、Linux

2.1.2 編程工具

IntelliJ IDEA、Eclipse、PyCharm、Android Studio、PHPStorm、Visual Studio Code、sublime……

2.1.3 編程語言

Java、Python、PHP、C++、JS、Go……

按照產品使用場景劃分,有這麼多的操作系統、編程工具和語言,那一個纔是主攻路線?我們是從3個方面進行數據統計和判定。

2.2 產品數據

2.2.1 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發哪裏?平時看到有人在朋友圈發送調查問卷的鏈接,這種方式獲取的數據可信性有待考察。畢竟朋友看到之後可能會給你填寫,但是他不是做這個行業的人,這種拿到的數據沒有可信性。

調查問卷發放的最佳姿勢,加入幾個相關QQ羣,之所以建議入QQ羣入手,因爲微信羣不太好找,QQ有搜索功能可以找到相關QQ羣。

發出一個調查問卷的鏈接,隨即發一個紅包,個人感覺有兩個好處:

  1. 避免被羣主或者管理員踢出
  2. 調動羣內用戶的積極性

從操作來看,卻是避免了被管理員踢出羣,而且能收集到10%羣用戶的反饋,不發紅包收集到大於3%左右的用戶反饋。

獲取種子用戶qq羣用戶

2.2.2 內部討論

選取那個作爲主打的渠道,一般老闆和產品經理已經有思路了,但是他們的想法有的時候並不靠譜,一定要拿出數據來決定選取那個渠道;或者產品經理在做產品的時候,已經對產品數據進行過統計,根據產品經理的數據就可以選擇主要的方向。

2.2.3 第三方數據

每一年都會有數據統計機構,放出一些數據,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取到這些數據,不過不建議通過百度搜索,很多搜索出來的數據都不靠譜,如果你不知道有沒有類似的數據,最好還是找專業人問一下。

針對編程語言:編程行業還是容易獲取到編程語言使用情況。

獲取種子用戶編程語言排行榜

2019年3月份編程語言排行榜

針對使用場景:Windows、Mac和Linux都支持,不存在先投放那個操作系統的問題。

針對編程工具:這個需要對用戶進行調研,根據用戶調研數據,發現有一部分人使用的編輯器產品不支持,從其他方面數據來分析,沒辦法按照編輯器進行產品推廣,除非上官方市場。

於是我們根據產品使用場景的獲取用戶的投放就排列出來,從語言入手:按照語言排行榜從上往下,按照產品已經支持的語言投放。暫不考慮操作系統和編程工具的因素。

三、人羣定位

其實這個產品已經決定了人羣,程序員。針對程序員人羣劃分,工具類產品的人羣劃分沒辦法按照普適性產品,按照性別、年齡、偏好進行劃分,這裏只能劃分成初級程序員、高級程序員。

3.1 用戶屬性

也可以通過第三方的工具進行探索性劃分,比如按照Java從地域、年齡、興趣分佈.

獲取種子用戶java用戶屬性

從這裏,可以得出:我們的用戶羣體爲:30-39歲的的男性,因爲興趣分佈差不多。

這裏得出的是表面現象,是一種極度不負責任的推論。因爲這個編程類工具,對任何程序員都適用,所以我們的用戶羣體爲全體的程序員。

3.2 用戶愛好

根據Java用戶搜索訪問Java的數據進行訪問設備劃分(ps:這裏的訪問設備不同於產品使用設備)

按照用戶日常訪問數據,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週六週日這兩天數據偏低,主要是週六週日的程序員不上班,於是我們就放棄了週六週日推廣產品的想法。(到後面的產品使用數據也證明了我們的想法。)

3.3 用戶聚集地

用戶都在哪裏?所謂的魚塘到底有沒有?其實是有的,比如:qq羣就算一個小魚塘。

國內最大的程序員聚集地:CSDN、51CTO。

既然有魚塘,有沒有辦法從裏面釣魚?

常規想到的是發帖子、不過這類方式來的太慢,不能滿足公司的目標。至於這些渠道如何玩,在渠道的裏面會做介紹。

從人羣定位,我們可以得出,我們的產品投放人羣:針對所有程序員的PC端,時間:週一到週五的工作時間。

四、渠道

非常開心,渠道是我的強項,因爲我是網絡營銷出身,從SEO、SEM、自媒體、電商、社會化媒體、EDM都有過操作。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每個渠道都有流量,只是流量多少的問題,能不能支撐起來公司的業務目標。

4.1 渠道劃分

按照獲客渠道的三種類型,我們把渠道劃分成:口碑渠道、有機渠道和付費渠道。

  • 其中口碑渠道有:社交媒體(比如:微信、微博)、朋友推薦、社區推薦等等
  • 有機渠道:SEO、內容營銷、EDM、投稿等等
  • 付費渠道:SEM、廣點通、粉絲通、贊助等等

其實每個運營人員都會想到這些渠道,但是好多人(包括運營總監)不瞭解渠道的特性,做方案的時候,只能胡說一通,搞了一個根本不能測試或者實行的方案。

有的時候產品是一個好產品,被一些不懂運營和推廣的人給玩死了。

如果有幸在大廠,這種渠道劃分的問題幾乎不存在,隨便一個渠道導量過來就足以讓產品成爲6位數的明星啓動產品,不過大多數的運營並沒有那麼幸運,只能按照這些渠道來吸引用戶。

4.2 渠道測試

羅列出來這麼多的渠道,至於先投放那個,從掌握情況、成本、時間投入、產出時間、規模幾個方面進行評測。

確認掌握情況:對於渠道的瞭解程度,團隊中誰對渠道比較瞭解,讓對渠道比較瞭解的人,確認渠道是否能用,按照5分計算,看看我們對渠道掌握分數是否及格,以及其他投入的計算,並且內部討論渠道是否可以測試。

這裏只是一些簡單的羅列,其實在這正考慮以及計算的時候要比這個表格詳細,至於爲什麼一天觸達這麼多人,爲什麼花費這麼多錢,以及最後的轉化多少人,一定要有理有據的羅列出來,不然領導會質疑或者不給通過測試。

對於別人的疑問,渠道人員一定要能解釋詳細,而且要堅持自己的觀點,當時出現的爭執,很多人認爲EDM在國內沒有效果,大家一致認爲要放棄EDM渠道。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知道如何做有效果,堅持要做EDM,最後一天發送1萬封郵件,轉化大概500下載使用用戶,轉化率在5%左右,一封郵件的成本在3分錢左右,也就是一個用戶的成本在0.6元,非常划算的ROI。

第一輪篩選出來的渠道有:EDM、SEM、贊助、付費投稿

測試順序爲:EDM、SEM、贊助、付費投稿(這裏有人會問,爲什麼付費投稿又搞出來了,因爲渠道太少,沒有可以拓展的空間)

4.3 渠道細分

4.3.1 EDM渠道

按照語言和IDE進行劃分,語言有Java、Python、PHP、JS、C、C++,按照IDE劃分,用戶量太少,暫時放棄。

SEM:渠道暫時只投放百度,考慮程序員只用電腦,放棄移動端,渠道只有百度&PC。

4.3.2 贊助

按照綜合領域和垂直領域進行贊助,綜合領域又CSDN、51cto等等,垂直領域又Java、Python。

當然,這裏細分完之後,又應該有一個表格,這個表格我以EDM爲例進行展示,因爲有些數據確實不方便透露。

渠道細分完,準備需要的東西,上線進行測試,最終拿到測試結果,我們預估獲取用戶的單價在15元左右。

測試結果:測試結果按照細分渠道統計,根據總目標的kpi,考覈指標爲註冊用戶單價。

百度&PC:150元,贊助:CSDN:150、51cto:60;垂直領域Java1:6元;EDM:Java:0.6,Python:1.5,spring:0.9。

4.4 渠道壽命

每一個固定用戶渠道都有一定壽命,隨着在單一渠道的加大力度投入,渠道的流量來源就會枯竭。這裏不包含DSP、SEM、SEO這些流動渠道。

4.4.1 固定用戶渠道

因爲固定用戶渠道,一般用戶羣體變動很小,你從這裏獲取用戶,這裏的用戶只有流出,沒有流入,最後池子裏的用戶日漸枯竭,最終就要換渠道。

4.4.2 流動渠道

而流動用戶的渠道,一般有客戶的流入和流出,池子裏的用戶永遠不會枯竭,而且流入的用戶遠大於流出的用戶,這樣的池子可以一直利用下去。

渠道測試完畢,可以篩選出來合適的渠道加大投放,不合適的渠道暫停投放。讓我們始料未及的問題還是來了,EDM渠道,因爲規則的改變,再我們進行了兩個月之後,渠道徹底的廢掉,需要用其他渠道來代替。

也就是在做渠道測試的時候,至少要有1個主要渠道,2個輔助渠道,一旦主要除了問題,及時加大輔助渠道投入,不至於主要渠道除了問題之後手忙腳亂。

 

作者:張沐,公號:ReadMeditation,範式產品運營,7年互聯網推廣運營經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