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一般知識---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哲學與生活

  • 哲學的起源:哲學的智慧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 哲學的本義: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 哲學的功能(作用):幫助人們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 哲學的任務:哲學的任務就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學與世界觀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哲學與世界觀的關係

區別

  • 世界觀人人都有,哲學並非人人都知。
  • 世界觀通常是自發形成的,哲學則是哲學家自覺研究的結果。
  • 世界觀是零散的、樸素的,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

聯繫

  • 哲學和世界觀的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
  • 哲學以世界觀爲內容,世界觀以哲學爲最高表現。

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係

區別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聯繫

人人都有世界觀和方法論,一般來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

哲學與具體科學

區別 

主要是研究對象不同:具體科學研究世界某一具體領域的本質和規律。哲學研究整個世界的本質和規律。

聯繫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總結和反思。因此,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哲學爲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只有堅持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爲指導,科學家才能在研究活動中掌握正確的方向。

哲學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派別

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思維和存在的關係

  • 思維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唯物主義:存在決定思維;唯心主義:思維決定存在
  • 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可知論: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不可知論: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休謨、康德)

爲什麼是基本問題?

  • 這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中首先遇到並無法迴避的基本問題。
  • 這是一切哲學都不能迴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 這一問題貫穿於哲學發展的始終,決定着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着對哲學其它問題的回答。

哲學的基本派別

哲學的基本派別是什麼?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展開的。

爲什麼是基本派別?

相對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來說,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鬥爭具有從屬的意義。這主要是因爲各種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附屬於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

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 基本觀點:認爲金、木、水、火、土、氣等是世界的本原。
  • 評價:進步性:否認神創論,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正確。侷限性:①只是猜測,沒有科學依據②把物質歸結爲具體的物質形態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 基本觀點:認爲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 評價:進步性:克服了樸素唯物主義的直觀性、猜測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侷限性:①把物質歸結爲具體的物質形態②機械性、形而上學性③唯心史觀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

  • 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誇大爲第一性的東西。
  • 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評價:侷限性:二者歸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識當作世界的本原,其根本觀點是錯誤的。可取處:就其局部範圍而言,它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借鑑意義。 

哲學和時代

  • 任何哲學都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昇華,同時又對時代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是因爲1.它正確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2.它正確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 真正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1.批判功能:批判舊的制度和觀念,解放人的思想。2.塑造功能: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動員和掌握羣衆,從而轉化爲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