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研發總監老M,交談比較順利,相處不會太難

好早就想開博,可懶啊,拖啦一年後,終於邁出了第一步,鼓勵下自己吧!

新來的總監老M,已經接觸幾天了,做事有一套的,技術出身有說服力,給咱一羣菜鳥不少指導,堅信團隊確實需要經理-導師的角色。

老M組織全員溝通,來推行計劃甘特圖和設計等約束和工具,方便團隊溝通統一語言,我有些小小的困惑,然後再老M溝通了一番。

問題一:甘特圖做計劃是否影響團隊的自發性,可能會3天的事情估個5天完成,給自己留有buffer呢?

  1. 如果是有deadline的項目來講,那咱得倒推法評估,另外過長的計劃需要適當調整和壓縮時間。
  2. 甘特圖WBS到細粒度,子任務粒度不能超過3天,這樣大家沒有太多的buffer空間。
  3. 從管理角度來看,需要跟蹤和反饋,及時調整計劃。
問題二:公司原來是推敏捷的,不強調細緻的計劃,另外有一套JIRA系統是管理項目任務的,和甘特圖就衝突了。
  1. 敏捷適合互聯網公司的快速迭代,咱做企業級產品允許有規矩按計劃幹活。
  2. 在不成熟的團隊裏面,應該更重視計劃,否則很多事情都漂起來,無法落實和跟蹤。
  3. 過程和約束(准入準出條件),有助於團隊培養好的工作習慣。
結論:接下來咱們暫時只局部優化(整體流程不大動),強調計劃(小組和項目)和文檔(產品、設計、測試文檔)。
  1. 甘特圖只用於小組長做計劃,提高團隊自我管理能力。
  2. 小組長再將WBS任務錄入到JIRA,因爲JIRA是管理和協作系統,咱還是不能摒棄的。
  3. 項目人員規劃並部署看板,將任務貼到看板。
  4. 小組長組織每日站會,每個人發言我昨天做了什麼,今天要做什麼,我有什麼困難和阻礙等。

問題三:數據採集和度量的疑問,以前做過敏捷也做過甘特圖,兩種模式的碰撞已經方向越來越模糊,度量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1. 度量的目的是:通過數據表現來察覺本質的原因並分析分類爲下個迭代改善提供參考。
  2. 團隊裏面先做基礎數據的採集,在適當時做數據分析與度量,並且老M會教授我們一些方法。
  3. 度量可以有計劃(甘特圖計劃與實際的對比)和目標度量(在製品數量度量)。
結論:將問題分類整理,錄入到JIRA系統,爲數據分析做採集工作。
延遲開始------>原因是以下1.2.3.4......
設計延遲------>原因是以下1.2.3.4......
開發延遲------>原因是以下1.2.3.4......
測試延遲------>原因是以下1.2.3.4......
交付延遲------>原因是以下1.2.3.4......
  1. 設備、資源不到位
  2. 開發技能不足
  3. 設計技能不足
  4. 測試技能不足
  5. 手上任務未完成而不能及時開始下一個任務
  6. 任務安排衝突
  7. 外部依賴
  8. 其它待補充
結論:接下來工作的兩重要點
  1. 計劃與跟蹤
  2. 總結與反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