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同學與B同學

在阿里最深刻的,還是職場之道給我的震撼。在此,引用一位PUBER的發帖:
   A同學,遇到問題,召集會議寫報告搞風險評估,鳳鳳火火,完事後到處彙報心得,各部門都知道了數據部的功勞。
   B同學,遇到問題,默默一個人搞定。
這B同學確實厲害,很多問題都獨立搞定,A同學連oracle的pga是啥都不知道,但他就是跟公司的高手們關係好,會求助,會推動。
當你有一天聽到領導們背後議論A和B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一致都比較欣賞A。爲什麼他們會欣賞A呢?不是B是高手麼?因爲領導們已經長期不做技術了,觀察人更喜歡觀察人的溝通協調能力,像B默默搞定問題,誰也不知道是咋回事,還以爲這問題很簡單呢。結果呢?B鬱悶離職。。。職場故事無新鮮事,類似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以前一直以爲是故事,直到見到一個活生生的、傳奇般的“A同學”。除了這位Puber提到的,我覺得“A同學”一般還要有一個特長,就是會起名字。一個普普通通的架構,起個好名字,簡值是有化腐朽爲神奇的作用啊。
看一些中央領導的簡歷,升遷之迅速,往往讓我驚歎。很多人不惑之年,都做到了高級領導,擁有數套房子和無數個情人,成功進級高帥富他爹。我一直很奇怪,人家都是怎麼玩的。自從見過“A同學”後,我瞭然了。“A同學們”的成功是很迅速的,他們身輕如燕,稍有青風拂過,便能乘風而起,一飛沖天。
“A同學們”也要有一定的能力,這是基礎。但是,和他們的綜合實力相比,他們的能力可以忽略不記。他們可以把GDP搞的很高,但不會把國家搞的很強。如果一個集體、一個部門甚至一個國家,越來越弱,那一定是“A同學們”太多了。
“A同學”後來跳到另一巨頭民企擔任很高的職位,依舊是風聲水起、威風八面,於是我就知道,哪家民企的發展是到頭了。如果以釋伽“成、住、壞”三階段發展論來講,個人認爲哪家民企的“成”階段已經過去,進入“住”階段,如果沒有“B同學”大量加入,數年之後,或許就是“壞”階段了。
個人認爲,單以職場發展來論,“A同學”值的效仿。現在的職場,好像春秋戰國,即使你所待的“國家”,已經進入“壞”的階段了,沒關係,換一個國家就是。就像春秋戰國時一位“士”人的言論,是當大王、諸候好呢,還是做大臣好呢。當然還是大臣好。一個國亡了,王的結局只有死,但大臣呢,換個地方再做大臣就行了。“A同學們”,永遠會受到市場追捧的。他們就像漆黑中的螢火蟲,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衆,那樣的拉轟。
但我向來沒有“A同學”的能耐,只能向“B同學”學習了。
將來做企麼無所謂,有一點很關鍵,就是要認清自己的方向,這很重要。做管理?做技術?都行,這世界上有靠管理成功的,也有靠技術發家致富的。
你的目標可以是成爲管理者、領導,但不能是“成爲好逸無勞又掙錢”的人。不要幻想着每天什麼活都不幹,上班喝喝茶、扯扯蛋,每月工資高的讓我們這些矮窮醜聽到都嚇的尿褲子。這樣的境界,是要有上一代打下基礎纔行。如果你進了ITPUB這個論壇,又看到我這篇文章,這足以證明你上一代沒什麼基礎,就不要再做夢了,趕快起來跟我一起用DTrace+GDB研究Oracle原理纔是正事。
要想成爲管理人員,或是領導,無外乎三種途徑:
    1、在公司混久了,跟着上級、甚至公司創業者一起打天下,有資歷。走這條路,要看運氣,跟對了人就行。
    2、潛心研究技術細節,深入鑽究技術,成爲大牛,轉而成爲領導。這就是學而優則仕了。
    3、有關係,家人在有關部門任職。
如果你發現自己沒有跟對人,也沒有關係,要想成爲領導,哪就走第二條路吧。我知道很多優秀的領導,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比如我們團隊的頭,還有Biti,都是如此。其實,就連我所提到的“A同學”,現在的某互聯網巨頭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也是如此走過來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