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的路向何方?

要點:ToB這個領域經過幾年的折騰,感覺結果“差強人意”,本文的觀點是:目前大多數ToB產品,包括“雲ERP”,CRM和企業社交型軟件,是走入了“死衚衕”,產品的方向就是錯誤的。在錯誤的方向上反覆探討銷售打法,運營模式也是沒有意義的。必須探索新的方向和新的模式,到了需要從根本上是創新和改變的時候了。

 

      ToB領域的應用,或者說,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的應用遠遠落後於ToC消費領域的應用,這是一個大家都必須面對的事實。所有的在企業應用打拼多年的廠商,都在考慮怎樣順應這個時代的變革,ERP向“雲”上走,CRM、OA、HR想從局部應用找到突破,功成名就的BAT都想借自己的勢力佔領這塊市場,但是,從號稱“ToB元年”的2015年至今,誰也沒有獲得到當初想象的成果,錢燒了不少,市場反應平平。

      出路在哪?我想大家也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個人認爲:在ToB領域,大多數的產品,都仍然延續過去傳統的管理軟件思維模式,只是不斷變換一下“包裝”,實際上在應用上走入了一條“死衚衕”。

      這樣說好像有些譁衆取寵,標題黨之嫌。下面我們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迴歸商業的本質,回答那個大家熟知的三各問題:“用戶,價值,利潤”,就從這三個方面分析一下大家面臨的情況和產品的問題。

      第一個“用戶”,誰是核心用戶,我們爲誰服務,這是個首要問題。好多公司在這個問題上是“搖擺”的。在談用戶市場規模的時候,往往會說爲幾千萬的中小企業服務,面對萬億的市場,但在實際的市場運作的時候,還是做不動中小企業,還是抱大中企業的大腿,現實很殘酷,中小企業沒有油水兒啊。

      說實話,大中企業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大多數都做過好幾輪“信息化”了,你只能在炒一些新概念給他,但這樣在市場教育、實施和服務都需要做大量工作。而更廣大的市場,數量更多的中小企業,在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應用上和時代的發展卻十分不相稱,大多數企業還以Excel管理數據爲主,所以我們應該堅定的認爲,這一輪ToB的應用,核心用戶是“中小企業”,甚至是“小微”企業。

下面的問題,都是針對“中小企業”而言開展的討論。

      第二個問題,“價值”,或者說中小企業的需求是什麼?如果你去問中小企業的老闆,信息化的需求是什麼的時候,十有八九,他會說:”我們要求很簡單,就是能讓員工把手頭的工作能記錄下來,可以方便地統計查看這些記錄就行。“,就這個簡單的要求,多年來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問題集中在兩點,一個是中小企業的管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企業小並不代表管理需求少,並且由於行業的不同,發展規模和階段不同,極具個性化,通用軟件很難滿足。另一個是,受企業資金、人員素質所限,難以實施複雜、龐大的像ERP這樣的管理系統。

      而目前傳統的管理軟件,雖然紛紛“上雲”,只是減輕部署使用的問題,產品還是老產品,只不過簡化一些,根本上的售前、實施和二次開發等服務沒有太大變化,過去的問題仍然存在。只是不斷提出各種概念給企業,最近還提出要給企業“賦能”,好像能給企業滿血復活似的,我看了半天,在邏輯上自己都不能說服自己。

      爲什麼我說傳統模式已經走入了“死衚衕”,這是目前管理軟件的結構性問題。管理軟件的發展是基於對企業“數據”的管理,從最初的“DBase,FoxPro”時代,到MRP計算,再到ERP的全面資源管理都是對各種企業工作中涉及的數據管理,計算越來越複雜,數據越來越龐大,但還是一個“計算公式”,和管理沒有一毛錢關係。這就是做ERP推廣的廠商常常困惑的問題,“你要的東西我都有啊,倉庫管理?有啊,合同管理,有啊!怎麼就用不起來呢?”,合同內容有什麼個性化,誰籤合同還不都是這些內容?倉庫入庫單據還有什麼花樣啊?我們已經設置的都很完備了,還“要啥自行車?”,好,我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一個故事。

      我在一家外貿企業聽說了這樣一件事,這個企業是主營外貿出口,並且自己有工廠,業務流程大致是業務部的業務員負責外銷訂單,並且還要負責主要原材料的採購,然後給工廠下單生產。業務員所採購原料直接送到工廠,生產完成後可以把不合格的退給供應商。某一天生產結束了,工廠也清點好退貨的原料告知業務員,業務員就安排好車通知工廠退貨,也告知了供應商。問題出在工廠的倉庫管理員發貨後,也開了“退料單”,一般這個單據有好幾聯,其中有一聯是要返給財務的,但當天工作很忙,倉庫管理員就把單據放到抽屜裏忘了。剛好過幾天供應商來結賬,不知是故意還是他們管理也亂,只拿當初送貨時,入庫收貨的清單結賬,財務付款前把各項付款清單讓業務員看一下,幸虧業務員細心,認真核對了每一筆,發現這個退貨沒有扣除,一追問才知道倉庫管理員漏掉了。

      實際上,大家看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但你要知道在企業很多人每天手頭都要忙很多事情,很難記得所有工作的細節,這樣的疏忽是很容易發生的。在軟件和數據的邏輯上,軟件廠商很委屈,我給你設計了退貨的操作功能了,操作一下就會自動扣款計算的,即便不是ERP,就是最簡單的財務軟件也有這個功能,軟件沒毛病啊。這是你們內部管理的事,和軟件沒關係。

      這就是問題所在,企業要求的不僅是數據能夠記錄,能夠統計計算,還要解決這樣的管理問題,事是這麼個事,但各個企業的管法是不同的。對於上面的情況,我建議企業,對於每項工作要從“數據的第一人”管起,比如,業務員首先要在系統中輸入需要退貨的內容包括覈對應扣款的金額,倉庫管理員根據這個信息做退貨實際的操作,操作後應付款做相應的扣除了。如果倉庫管理員沒有輸入這個工作,財務在給供應商付款是會查到有退貨情況,但實際還沒有退,會酌情處理。這些安排都要看企業管理者想怎麼管了,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想法的。

      這些纔是企業個性化的地方,是和管理的想法密切相關的,也可能運行一段時間感覺不合適,又換了一種模式。

      也許談到這,您會說,這有什麼,我們不是還有OA、BPM嗎?還有現在大家都很關注的還有PaaS呢,不就是解決這樣的問題嗎?

      好,這就涉及商業的第三個問題,“利潤”

      在現實的信息化工作中,管理軟件當然也在發展,從數據庫到全面數據管理的ERP,到流程管理的OA、BPM,到+PaaS,甚至有“0代碼開發”工具等等,完全可以按照企業的實際流程進行配置,搭建和二次開發,那麼我問一下,這些工具誰來用?是軟件公司的實施開發人員,還是企業自己找開發人員?學習使用門檻高不高?費用、成本高不高?對於大企業來說可以,有資金,有人員,可以承受,但對中小企業呢?如果我們的目標用戶是中小企業,他們會用這樣的軟件嗎,作爲軟件廠商,你會願意去做嗎?成本保不住啊。

      互聯網時代,做ToB,是希望用戶的應用都能在網上運行,儘量減少線下服務,但現有模式,是沒有辦法做到並且還要有利潤啊,因此是“死衚衕”。

      那麼ToB的出路在哪裏?

      我認爲,要做好ToB這塊市場,必須從根本上,結構上改變傳統的數據模式,能夠把數據和管理的要求結合起來,並且要非常簡單,讓中小企業自己就可以根據實際管理情況搭建適合的業務系統,並且還可以根據管理的變化,隨時進行低成本的調整、完善。

      我們經過多年摸索,探索出一種全新的模式,希望在此和大家探討一下。

      首先談一下傳統軟件的結構問題。傳統管理軟件由於歷史發展的原因,最基礎的根基是“關係型數據庫”,也就是說,添加一個業務操作,就要根據業務內容建立數據表(table),並且還要根據邏輯建立合理的數據關聯,隨着業務不斷增多,數據表越來越多,相互的關聯也越來越複雜,當達到一定的程度後,想修改和調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另一方面,在設計中通常還要設計“邏輯層”,對數據進行管理計算,才能把結果在界面上顯示出來,再設計窗口界面的表單,完成用戶對數據的操作。這一系列設計,即便是有PaaS支持,或“0代碼”“低代碼”開發,工作量都是很大的。

      爲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發的產品首先把數據結構簡化到一個表,我們稱爲“萬表歸一”,就是把所有的業務中的關鍵數據都放在一個表中,實際上在管理上,工作是一環扣一環的,大多業務在本項工作產生的數據並不多,更多的是引用其他工作的數據,依據前面的工作進行的。每項工作完成自己的那部分數據,最終就會形成完整的數據。

      其次是數據的邏輯問題,數據的邏輯實際上只是業務數據之中的與“物料”相關的數量和與“財務”相關的金額涉及邏輯計數,那麼把這兩個數據單列出來,採用我們創新的“二元”分析法,根據工作的職能和管理的要求,設置管理點,然後用一對對“+”和“-”標識出來,就可以非常簡單清晰地建立相互的邏輯關係。

      下面是一個“簡單外貿系統”的案例,也就是用兩個簡單的Excel表就可以完成對系統的規劃設計。

       關於這個話題先聊這些, ToB是一個廣闊的市場,也是很多同行在此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努力做好這個領域,也是我們選擇這個艱難的領域的人的責任。歡迎大家共同探討,質疑,希望我們思想的碰撞可以激發出創新的火花。

 

黃澤   山東脈達   [email protect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