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而不同-李開復自傳》讀書筆記(1/3)

《世界因你而不同-李開復自傳》讀書筆記(1/3)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特別關愛,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不願讓孩子冒險嘗試與衆不同的東西。其實,孩子從小就需要獨立性、責任心、選擇力和判斷力。

 

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最後剩下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

 

我從必修的人文課程中,收穫了讓人一生受益的知識,它沉澱在我的身體裏,成爲思想和靈魂的一部分,在此後人生的關鍵時刻。它會靈光一現,幫助我度過人生中或孤獨或困惑的日子。

 

雖然哲學的最終點是一樣的,但是西方往往是經過客觀、理論、分析的方式,而東方更多的是感性、精神、體驗的。

 

而在中國的教育體系裏,我很遺憾地看到,高校設置了非常難的轉系制度。而且,還有服從調劑制度,讓很多孩子去學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這對於人才的培養,其實是個弊端。

 

每個人都要經歷四門資格考試的生死錘鍊,它們分別是:systems(系統),software(軟件),theory(理論),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

 

你從學校帶走最有價值的不是這份論文,而是你分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研究和發現真理的經驗,還有科學家的胸懷。當你某一天不再研究這個領域的時候,你依然能在任何一個新的領域做到最好。

 

著名的哲學家伯里克利(Pericles)曾說過,“一個有思想,但是不能表達的人,如同自己沒有思想。”

 

郭去疾:李開復讓我銘記終身的教益是:“You can sincerely disagree and full heartedly support at the same time”(你可以同時真誠地反對和全力地支持)。

 

到後來,我們漸漸明白,創新不僅僅可以是做出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技術,也可以存在於一個更爲廣義的領域,商業模式的創新、產品的創新、技術的創新,甚至把別人做過的概念重新彙集起來,也是一種創新。

 

我在給中國學生作演講時,多次提到選擇一個工作的標準,那就是成長、興趣和影響力。

 

凌小寧:“你有權力說‘是’或者‘不’。我們中國人總是以爲,我是爲老闆工作的,所以總是想,老闆會怎樣想。其實,你做事情不是爲你的老闆,而是爲你的公司。你擁有這個項目,你就擁有權力。你應該相信,在你自己的領域裏,你比老闆懂得多,比開復懂得多,開復也不是萬能的……”

 

“真的勸你們不要整天把心思都花在擔心上。更糟糕的是,如果你恢復從小被培訓的零和思維,想把別人比下去,那你就沒有希望了。因爲,我們重視的不僅僅是創新、成果,更需要團隊合作的精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