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之前行--從概念到知識再到計算的共生【原力】_ 0

“大圓滿”之前行--從概念到知識再到計算的共生【原力】

--  到“目標系統”的設計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零、本文成因

一、本文緣起及相關問題

我這些多年來一直在考慮設計一套系統,但設計一直沒有確定下來,雖然過程中已經有過好幾個落地的角度,但始終覺得不是我要的那個最終的版本。所以,我近期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對思維的考慮,用自然的通俗語言,記錄思維過程,作爲這個階段的工作。已經寫了幾篇博文了,計劃堅持下去,直到有結果:階段目標達成或無法達成。

本來按照最近的6月14日的思路,當時確定了要寫一篇“退一步海闊天空 --思想素養之提升”的文章。因爲當天一大早起來,就有了一些思路,當時就把它錄音下來,準備立馬完成它。

從這段錄音中,基本上能瞭解我這個階段的思路和方式了。儘管語音中有一些問題(不清晰甚至有些地方是錯誤的),但它至少能幫我把此次的思路尤其是爲思維方式記錄下來,而且這一階段的事情,也都會這樣做。

由於我這一次選擇了從對思維的考察開始,這樣每一篇中必然免不了會帶有很明顯的哲學痕跡。這段錄音也不例外。所以,在我表述完前面的這段內容後,身邊的朋友提出了兩個問題:

  1. 研究學習的是思維這一哲學範疇的問題,可是哲學是很多人窮其一生也難有成就的領域。建議可以改個方向;
  2. 如果做系統,是不是應該直接從數學入手,畢竟計算機系統最終都是數學題。

我的回答也是兩點,1是我不可以從數學開始,2是我感興趣的不是哲學問題,而是覺得只有依靠哲學的思想方法才能解決我的問題,從而完成我的整體設計。就是說哲學給我的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個完整的思路和線索。

兩個問題的是關聯的,所以下面一起表述。

不可以從數學開始”,因爲數學本身不包括“如何可能”的哲理,雖然它自身可能就集“可能”和“爲什麼可能”於一身,但它只能歸於“自然科學”而不能叫做能面向工業和實踐應用的“科學知識”,如果不是工業和實踐把科學知識與現實世界(自然界)相結合,自然科學只能靜立於與自然之外而不能被直觀。對於我們的知識(現象界)來說,這些自然科學的知識(自然界)只能作爲感覺材料的“質料”存在,本身只能在它自身的規律中徘徊,而只能作爲“理性知識”之理-即前面的形容詞,只是主詞的一個限定詞而已,離開主詞它就發揮不了任何作用。而理性能與知識結合而成爲“理性知識”所倚靠的是“科學知識”,“科學知識”正是從作爲“如何可能”的奠基的那個必然的普遍規律的整體構架下所建立的專門構架(領域知識、學科知識等),來使令工業和實踐可以安住其中的。這一部分就是哲學的領地(以思維爲根本特質的一切主觀能動性),它同時爲作爲“理性知識”的“科學知識” 和““感性材料”的“自然科學”留出了位置,讓兩者在其中得以融合並發展。

注意:這裏又可以看到那個不用哲學的方法去思維就永遠不可能明白的現象---字面上的矛盾卻是哲理本身:“自然科學”本身離“自然”的本體上距離最遠(無窮大,因爲它們兩者不依靠外力就永遠不可能相遇,同時是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常數-無窮大),但另一方面,在我們的理性知識中二者就是同一個東西,因而二者的認識上距離最近(無間,常數--零)。這也就說明了只能用哲學的思維方式作基礎的原因,同時也正是這個哲理爲我所所的“大圓滿”的“前行”奠定了基礎。(這部分的具體內容是計劃中的同步並行的兩篇文章之一 《“整體彙總“之”綜合統一”是如何可能的》--計劃中的專題文章《“非常”說》的中心思想。另一篇的是《“理性知識”的“有效原因及最終原因”,聯想?聯想!》--計劃中的另一篇專題文章《“般若”帶》的中心思想。後一篇名稱中的“理性知識”是對“‘概念抽象’之‘理性知識’”的簡化,“概念抽象運作的整體架構”正是“概要設計”的“圓滿前行”。)

我之所以寫這些文章,主要原因確實是爲了能刻意地去了解一下每一次的心路歷程,以便能找到那個聯結它們的東西,但同時也希望爲了能引起那些有共同愛好興趣或者追求的人。因爲我要設計的系統,以及相應對這些問題的考慮,從一兩篇中很難看到我在說什麼,重要的是解決什麼問題。所以我前面的幾篇文章,儘管看的人有,但卻沒有任何留言。因爲,我知道,我寫出來的東西給大家帶來的疑問是“不知所云”。尤其是去年寫的那些文章,那些看上去既像是在做設計又像是在說道理,很有“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那種意味。這也應該是爲什麼我會覺得“那些不是我要的那個最終的版本”的原因吧。

所以,這一次我才改用了現在的方法。但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

二、遇到的困難及幾次的改道

前面的三篇比較順利,因爲本來就沒準備要限制思路。

1、兩個“第一次反思”到離開原定路線

但是,之後,由於第三篇 是“‘事實’篇”,當時只寫了個序,正文往下寫的時候卻發現根本就寫不下去,因爲涉及到的一些東西瑣碎而零亂。這讓我立刻想到這樣性質的東西,不該是現在就要寫的內容,理論上應該是在一切落定後能推導出來的東西以證明我的邏輯完整性。所以當時就覺得必須在道理的“根”上下點功夫。由於在“爲什麼從‘道理‘’說起”中列出了第一因, 順勢就想到了把下一篇的題目定爲《理性知識的“有效原因及最終原因”,聯想?聯想!》,副標題是“對“‘聯結’的反思”。(後面簡稱“聯想”篇)。也就是要對前面的三篇作一次駐足反思,停下來回顧這三篇的內容,分析這些表述採用了怎樣的路徑以及是什麼在貫穿它們,以便爲它們給出一個初步結論以及其應有的自然的延伸。

但寫的過程中再次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就是沒有根基同樣進行不下去。

所以,此時決定乾脆不延續前面確定的考察思維的路子(“理”之路),而是直接轉過來去挖掘“數”的最核心了(“”之路)---因爲過去這麼多來,在這條路上已經積累了自以爲是全部的東西,所以毫不猶豫的把“公差立方體”和“數據三角形”確定爲“數”的內核。計劃接下來搬出它們來,看看是否可行。於是就有了前幾天的《第一次反思》的內容。

到這裏暫打個斷點,說說已經出現的兩次反思。

如果僅從字面上看,它們(指未完成的“聯想和已完成的《第一次反思》)是衝突的,而從直觀上看,“聯想的內容纔算得上事實上的“第一次反思”,因爲,它纔是對本次發起的主題“整理彙總”的前三篇的文本事實上的反思。

而從《第一次反思》的內容來說也確實算得上一次反思。

但只要我們稍加註意就會發現,它們二者確實都是對前三篇的“第一次反思”,只不過一個是在原有的路徑上反過來回顧這條路徑本身以期找到那個隱藏在這條思維路線背後的的直接推動力是什麼,而另一個則是對原來的路徑產生懷疑而放棄這條路,採用可能的另一條路,以期達到同樣的目的(指“整理彙總”這件事)。

顯然,這裏兩次“第一次反思”所倡導的是兩種不同的方法論,一個是分析“跡象”,而另一個則是尋求“本質”,它們二者正好構成一個方法論的概念對子。

當然,還會有很多類似的方法論的概念對子。但無論哪一種,始終都是智能體(包括人、動物、生物和機器人)爲了的特定目標的一種更習慣的經驗的擅長的在行的願意接受的喜歡的....行事方式,只要得當就行(最起碼的“得當”僅僅需要實踐中可行)。但是,在追問“爲什麼”以及“如何可能”的問題時,就不是僅僅得當就可以得到答案的。

說到這裏,已經又分別聯想出兩條線,就是有關“概念對子”的問題和“爲什麼”以及“如何可能”的問題(後兩個同屬於追問”,總可以一起考慮--可以通過對“爲什麼可能”的“追泯”思想的路徑的思考來給出回答“追問”的根據。)。

2、再次調轉回來

寫完《第一次反思》,在整備整理“公差立方體”和“數據三角形”之前,又回頭看了《“聯想”篇》時就聯想到了上述問題。(“追問和追泯”)

由於這些問題的出現,而且在之前已經拉出“聯想”篇的內容後,就發現 :從“聯結”到“聯想”的過渡,還是同一個思維層次上的問題接續,而由於它還不是最後那個最內在,或者說在邏輯上最前面的東西,仍然無法自圓其說(因爲,它還是應該應運而生而不是人造出來)。當然,和之前一樣,把這篇文章的內容大綱和結構列出來放在那裏是有必要的,它至少能把它的內容和不是它的內容分開。

於是,再次覺察到,根本的問題還是出在了思維本身的局現上,使“理”不能自成。對現實的“數”的問題的解決絲毫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所以就有了上面的這段“退一步海闊天空 --思想素養之提升”。

到這裏爲止,又重新回到了原道,就是通過考察思維本身來給出目標“整體彙總”的完整思路這個方向沒有變。

3、從“整理”到“素養”的跳躍

把“整理”問題提升到“素養”的層面,是 進行中的文章《退一步海闊天空 --思想素養之提升》的中心思想。這一次,使原先確定的直接面向“整理彙總”的思路問題跳躍到了那個思考這個問題的主體--“思想”本身的“素養”問題上,而從“整理”向“素養”的變遷,卻剛好是5S的路線圖: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

這種巧合,使我自然想到,如果能追溯到一個能貫穿這些事務的總方針及其總動力,那麼,就可以讓這些事務能在其驅動和指導下有序展開。它們這不正是我一直要尋找的東西嗎?

這樣促使我毫不猶豫的確定列出兩條主線爲此(上面所說:“能貫穿這些事務的總方針及其總動力”,“讓這些事務能在其驅動和指導下有序展開”)提供可能。

4、暫得塵埃落定

總之,經過幾天來來回回的思考和調整,基本確定了整體上所憑據的兩條主線。這正是在前幾次反覆的“痛”中得到的收穫(我暫時還能把它稱爲“收穫”,在它還沒有被我自己否定之前)。這兩條主線就是本文要給出的解決兩種相關性(“邏輯上的相關性”和“時間上的相關性”)問題的兩條主線索。它們剛好在對“爲什麼”以及“如何可能”的“追問”給出回答的同時,也爲進一步對 如何“讓這些呈現給我們的林林種種的一切存在和處於周旋之中的所有事物迴歸元真最終消於無形” 的“追泯”問題的思考給出了思維路徑。

三、文章及計劃暫列

1、目前已完成的幾篇文章:

  1. 從“道理”說起 https://blog.csdn.net/ChuanfangChen/article/details/106624890
  2. 綜合分析--如何整理彙總 https://blog.csdn.net/ChuanfangChen/article/details/106637617
  3. “事實”篇 https://blog.csdn.net/ChuanfangChen/article/details/106673605
  4. 第一次反思 https://blog.csdn.net/ChuanfangChen/article/details/106741892
  5. 作爲“整體彙總”的奠基者之“三位一體”

  https://blog.csdn.net/ChuanfangChen/article/details/106747019

 

2、計劃的文章備忘:

  1. “事實”篇 (正文部分)
  2. 退一步海闊天空 --思想素養之提升
  3. “整體彙總“之”綜合統一”是如何可能的
  4. “理性知識”的“有效原因及最終原因”,聯想?聯想! --對“聯結”的反思
  5. 數據三角形
  6. 公差立方體
  7. “聯想”篇
  8. “非常”說
  9. “般若”帶

3、後續追加完成的文章

 1) “大圓滿”之前行--從概念到知識再到計算的共生【原力】_ 2_0    https://mp.csdn.net/console/editor/html/106915776 (6月23日)

  

 

【未完待續】                                                                         ----------------------2020年6月22日  于丹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