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的禮物——書寫是爲了更好地思考——迴應未鵬

每週仔細閱讀一篇劉未鵬的文章,是我希望自己2009養成的習慣,而我現在進一步要求自己每讀一篇他的文章,都要寫點評,而不是簡單閱讀,因爲未鵬的文章值得一段段點評,從而喫透他的觀點,變成自己的認識。

今天是情人節,這篇加有自己點評的未鵬的文章,算是送給自己和朋友的一個小小禮物吧,首先還是得感謝未鵬總是能寫出表述如此清晰,能引發人進一步思考的好文章(藍色字體是我的點評)。

http://mindhacks.cn/2009/02/09/writing-is-better-thinking/

 

我經常在走路和睡前總結所學過的內容,思考遺留的問題,一段時間的閱讀和思考之後,一個總體的知識框架就會逐漸浮現在腦海中。然後我會將它書寫下來,然而,我往往非常驚訝地發現,當我書寫的時候,新的內容仍然源源不斷的冒出來,就像我的鍵盤自己也會思考一樣。

>>未鵬的這個感受我現在也經常會有。我常常會就某個小問題來給朋友或者同事寫郵件,或者自己想寫篇博客,寫着寫着,就發現自己事先預計的時間不夠,原先沒有的一些想法會自己冒出來,讓我感到欣喜又感到有些疲憊,但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迫使我更加耐心地整理自己的思路,改了一遍,又改一遍,漸漸地,嚴謹也開始和我沾邊了。這也使得我能夠剋制一段時間以來有些氾濫的寫作表達衝動,因爲更知道表達很有樂趣,但也有艱苦在其中,愉快,但未必輕鬆。慢慢地,寫作變成了一種生活常態,沒那麼衝動,但也不會停止,有了一點細水長流的意思。<<

 

 

 

大半年前的時候,我曾在一篇文章《跟波利亞學解題》中寫到將問題求解的思維過程記錄下來的好處,現在再次回憶起來,當時列出的幾點其實不僅對於問題求解是大有好處,對於平時的思考也是同樣的道理。

書寫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 書寫是對思維的備忘:人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就像是在黑暗中打着電筒往前走(事實上,我們的工作記憶資源是有限的,有研究證明我們只能在工作記憶裏面持有7加減2個項目;此外認知負荷也是有極限的),每一步推導都將我們往前挪一小步,然而電筒的光亮能照到的範圍是有限的,我們走了幾步發現後面又黑了,想到後面就忘了前面的想到某個分支上去就忘了另一個分支,我們常常想着想着就想岔了,想岔了也就罷了,問題是一旦想岔了太遠,就很難回到當初岔開的地方了。有時候,我們是如此努力地試圖一下就走出很遠,同時又老是怕忘記目前已經取得的進展和重要結論,結果意識的微光就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打轉,始終無法往前走出很遠。而將思維過程記錄下來,則給了我們完全的回溯自己的思維軌跡的可能。舉個具體的例子,平時面對一個問題我們常常首先會想出幾個主要的、關鍵的思考方向,但是這個時候如果沒有筆記,就只能一個一個展開思考,結果展開思考了一個,卻忘掉了第二點是什麼了。如果記筆記,我就會先一二三的羅列出思考的關鍵方向,然後逐一展開。思考任何一個分支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但一時間沒有剩餘的思維去細想的話,就先用關鍵字記在一旁,一會回頭再仔細思考。某種程度上這裏筆記起到了備忘的作用。
  • 書寫是對思維的緩存:正因爲我們的工作記憶有限,所以我們在頭腦中思考問題的時候就往往只能將幾個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保持在工作記憶中,導致想來想去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打轉,思維總是走不太遠。這方面我就有強烈的感覺,平時在走路的時候雖然也思考問題,但總是覺得思維的廣度很有限。我們不妨設想數學家如果沒有紙和筆的話,數學的發展會遭受到多大的阻礙,也許愛因斯坦能夠在大腦中構思一個證明的最關鍵環節,但是你是否能夠設想不用紙筆來緩存思維的中間步驟,而完全在大腦中證明費馬大定理呢?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能夠用紙筆緩存思考的中間結果正是人類的理性之光能夠走得如此之遠的最重要條件上一篇文章其實我原本的簡記只有一半,另一半(更重要的那部分)卻是在寫成文章的時候自己冒出來的。

>>極爲贊同。如果不寫下來,此前的想法很容易就被忘記了,至少是會打不少折扣,思維的可視化非常重要<<

  • 書寫是與自己的對話:在書寫的時候,你不斷地觀察自筆端流出的信息,一行文字被你寫下來之後,你就不用再將其費力地保持在大腦的臨時記憶中,因爲這行黑底白字會不斷主動地通過視覺刺激來提醒你它的存在,於是你就可以將空出來的思維精力用於反思你自己的觀點。不信你可以自己觀察一下,如果不用紙筆,僅用大腦,是否很難在思考一個問題的同時對自己的思考進行反思呢

 

>>如果不寫出來,我感到是很難在思考一個問題的同時對自己的思考進行反思的。所以,幾乎已經完全養成了“不拿紙筆不讀書”的習慣,閱讀一篇網上的文章,我也會離不開鍵盤,因爲我要隨時記錄下自己閱讀文章中的感受。這樣帶來的一個好處是,我不再隨便看到一篇好文章就胡亂讀下去,而是先做閱讀計劃,要麼點評這篇文章發在博客上,要麼作爲團隊內部分享,把文章的要點說出來,而要說出來,肯定也要加以點評的,書面的功夫總是少不了。這樣一來,我的閱讀量看起來減少了,但閱讀的深度增加了,留在大腦裏的東西其實是多了,遠勝以前走馬觀花般的閱讀。這也使我真正理解了爲什麼連嶽說他一年只精讀10本書,甚至不到10本。後來,我也不再樂於在豆瓣上顯擺自己讀過的書了,因爲仔細想想,到底哪些書是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呢?好些書確實是“翻過”,但想不起到底帶給自己那些具體的影響了,那其實就不算“讀過”,沒有和好書真正結緣。反過來看我的好友周愛民,他讀書的數量遠沒有我多,可是他思考的深邃絕不在我之下,人家能寫出三本獲得好評的書,就是證據。<<

 

 

 

書寫是與別人的交流:每個人的思維都有一些盲點,盲點之所以爲盲點就是自己很難覺察得到,雖然我用了很長的時間來訓練思維的客觀和清晰,但總是不斷髮現自己的思維仍然還是時不時不自覺地陷入某個盲區,當我對人類思維的特點了解的越多,我就越是從心底裏謙卑地認識到與人討論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個人的盲點不一樣,你的盲點可以在別人那裏得到補充,別人的盲點也可以被你糾正。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的含義便在於此。寫下來,與別人交流,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此。除了盲點之外,我們對於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的缺口一般是很難覺知的,如果自己的思考因爲對某個重要知識的無知,犯了嚴重的錯誤,一般自己是難以反省出來的——如果你不知道一個東西,很大的可能性是你也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它。而把自己的思考寫出來讓別人發現漏洞,則是對自己知識體系的善莫大焉

 

 

 

>>2004年,蔣濤力勸我寫博客,我聽了他的勸,開始了博客之旅。幾年堅持下來,深感收穫不小。我的博客有時得到別人的稱讚,有時得到批評指點,我對批評性的探討更感興趣,當然也很感謝那些鼓勵我的朋友。比如最近這篇引起了一定爭議的文章“外企是毒品?”,我就很願意認真思考那些對我的觀點提出不同看法的朋友的意見,因爲這些不同的意見會拓寬我的思維,幫我看到自己的盲點,我感到自己那篇博客未免太小視環境對人的作用,而太高看人對環境的影響力了,後面還會再寫一篇自己經過反思後的認識。這種通過交流不斷螺旋式提升自己對一個問題的認知的過程,充滿了樂趣<<

 

 

 

  • 有時候,語言自己也會思考:在沒有付諸筆端的時候,思想在腦海中的存在形式往往較爲模糊、抽象,有時甚至是圖像的形式,然而,如果需要寫出來,甚至寫出來給別人看和別人交流的話,就必須使用文字符號,文字符號其實有自己的一套系統,計算語言學上稱爲語義網絡,同一個概念,在大腦中模糊的感覺,和明確地表達成某個特定的詞語,是不一樣的。你會因爲用了某個特定的詞語從而想到另一個詞語,你寫着寫着就會發現一些詞語就像本身有靈性一樣,將其他的詞語都帶出來了。有時候,這種效應會導致書寫變成一場文字遊戲,但好的一面是有些時候也是有益於拓寬或啓發思維的。

 

>>的確有這種感覺。有時寫完一篇文章,感到奇怪的是,自己居然還比較善於表達。有些詞語,平時根本就不會用到的,不知爲何自己就跑到筆端下了,偶爾也小有“筆下生花”的體驗,這也許是寫作時間長了之後,人們都能體會到的一種“熟能生巧”吧<<

 

 

 

在開始書寫你的想法之前,我知道很多人不書寫的原因是因爲覺得沒有什麼可寫的,其實這是一個怪圈,你越是不開始書寫,總是拿有限的思維緩存去默想一個問題,就越是沒有內容可以寫,如果你逼着自己將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寫下來,看着自己寫的內容,試着進一步拓展它們,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遠,很遠。

>>曾經的我,也視寫作爲畏途,很羨慕一位善於寫作的同事不斷一篇篇地發文章掙稿費。雖然大學階段也獲得過徵文一等獎,但卻糊塗地拿孔夫子的“述而不作”來安慰自己,而不去想想自己平時並沒有“述”的要求,還不寫,那思維如何得到訓練呢。過眼千餘本書,真正進入心靈和大腦的並不多。

 

 

開始寫博客的時候,想不到可以寫什麼,就拿孩子說事兒,沒想到還贏來了一些讀者的好評,這下有信心了,而且好像大腦開始被激活。慢慢地,話題增多,看到什麼都想寫下來發表一點意見。漸漸地,記憶力明顯增強,系統思考能力明顯增強,耐心或說毅力也增強了。

 

 

這才發現,從小被要求寫作文,卻不知道寫作到底有啥好處。從小愛讀書,卻不知道作家的樂趣何在。幸好還保留了愛讀書的習慣,幸好遇到了一位喜歡鼓勵人寫作的朋友蔣濤,幸好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所以我這麼一個原本有些愚鈍的人,也慢慢在思考上開竅了,欣喜地體會到寫作原來有這麼多的好處。比如,通過寫博客,就認識了這篇文章的作者:我的朋友劉未鵬<<

 

 

 

祝大家書寫快樂!

 

 

>>同樣的祝福,情人節,書寫快樂:)<<

《走出軟件作坊》網上訂購:

互動網:http://www.china-pub.com/508874(持續60天銷售排名第一)

 

卓越網: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prodid=bkbk812538&ref=GS_TS&uid=168-8093432-0389064

噹噹網: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3511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