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相信眼淚 要哭滾回家去哭

很多時候,職場是殘酷的。這裏不看苦勞,只看功勞。
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去哭
“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職場不相信眼淚
01
我又把一個實習生惹哭了。
並不是因爲我強暴了她。
而是,我上廁所的時候,聽到她在外面跟爸媽打電話,哭着說,來了公司三天,每天要下樓好幾趟,去幫老闆拿外賣。我上了四年本科,不是爲了來拿外賣的……
我一邊拉屎,一邊反思自己哪裏做錯了,是不是喫得太多,增加了實習生的工作量?
好吧,以後每天只吃五頓了。
我回辦公室,把她叫過來,開啓了話癆模式。
是時候告訴她一些職場生存法則了。
首先,不要在廁所附近說老闆的壞話——影響老闆拉屎,害得老闆得痔瘡可就不好了呀。
其次,如果你的老闆堅持每天自己去拿外賣,你就趕緊辭職吧。
因爲他連基本的職場分工都不懂。
我以前就是這樣的傻逼老闆。
那時候我剛開公司,從來不讓實習生去拿外賣,並且每天親自做飯,香辣蟹水煮魚辣子雞……把公司徹底變成私人餐館,爽歪歪。
喫完飯我還搶着收拾,搶着洗碗,作爲老闆,我熱情洋溢地幹着煮飯阿姨的事兒。
因爲我認爲大家是絕對平等的,這些瑣事我也可以做。
不到10個月,我的公司就倒閉了。
因爲我沒有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比如考慮公司的戰略、讓公司賺更多錢、讓員工的前途更有保障。
一個正常而健康的公司,大家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分工上要有所區別。
老闆的時間就應該是最值錢的,不應該拿來做雜事;
所有的新人,就應該從雜事做起。
很多職場新人意識不到這一點,不明白自己的位置,被安排做雜事,就會覺得萬般委屈。
這種深感自己被大材小用的委屈,非常普遍。
因爲他們一進公司就想幹單大的,想證明自己有多牛逼,不屑於幹雜事——問題是,讓你上來就寫公司的BP,制定2017年整體戰略,你也沒法做呀。
我說過了,員工的一大職責就是幫上級、幫老闆省時間。
意識到這一點,把雜事視爲你工作的一部分,你就不會那麼委屈了。劉若英有一次被採訪的時候,主持人問她,爲什麼你看上去總是很淡定,你從來不會有氣急敗壞的時候嗎?
她說,因爲我知道,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劉若英出道之前,是陳昇的助理。
在唱片公司,她啥都要做,包括洗廁所。
她和另一個助理,輪流洗廁所,一個人一三五,另一個人二四六。
哦,忘了說,另一個助理叫金城武。
連金城武都可以掃廁所,你端個咖啡拿個外賣,是不是就很好接受了?
02
還有一種最常見的委屈,是因爲被上司罵了。
我聽過最屌的例子,是在某個名人的工作室,一個實習生被老闆罵了,憤而教老闆做人。
當時的情況是,老闆批評她的設計太土了,色彩不夠強烈,沒有辨識度,讓她重新改。
她發飆了。
她說,“你爲什麼說話要這麼難聽這麼直?這樣很影響我的情緒!你明明可以說,你哪裏哪裏做得很棒,只需要修改一點點就完美了,這樣我就會愉快地去修改了……”
老闆也怒了,說,“我給你工資,不是讓你來教我說話的藝術的。愛做做,不愛滾!”
實習生說,滾就滾。
於是她就走人了。
太屌了。
向她學習吧,只要你的銀行卡餘額高於2000萬。
如果不是,那我來告訴你什麼是職場。
在職場被罵是很正常的,上司說話直也是很正常的——這裏最重要的就是效率。
誰告訴你職場是溫馨有愛的大家庭了?
大家在一起不是爲了互相寵溺,搞什麼愛的供養,而是爲了創造價值,爲公司賺更多的錢。
不要渴望公司給你溫暖,給你工資本身就是溫暖。
所以,被罵的時候,要收起你的玻璃心。
不要過度在意情緒本身,而是想想對方指出了你什麼問題,趕緊去提高就好了。
職場新人,最重要的事就是學東西,只有學到真本事,你才能成爲不可替代的人。
尤其是有時候,你周圍還可能出現變態前輩,專門靠打擊、嘲諷新人獲得優越感,你就更要加倍努力了,將來你成長了,進步了,變得很牛逼,才能超越他們。
還有一些新人把職場當學校,總等着有人來教自己,幫自己劃重點。老大,公司是發錢的,學校是要收費的好嗎。
沒有任何人有義務來指導你。
你得主動去學。
怎麼去學呢?
第一,你要隨時隨地觀察,你身邊的牛逼同事和領導是怎麼做事的,然後梳理其中的規律。
你要去對比,你和他的思維模式有什麼不一樣?爲什麼不一樣?你學到了什麼?
之前我帶了一個實習生,她跟我同一個辦公室,朝夕相處三個月,她說什麼也沒學到——除了大喫大喝。
我說,大喫大喝,也是很重要的人生體驗呀。再說了,論自媒體,我一定是全宇宙——啊不,不能這麼高調,只說是全中國吧——最專業的,沒有之一。我每天都叨逼叨:標題要怎麼取,文章要怎麼開頭,要怎麼謀篇佈局……如果這樣你都學不到東西,只能說明你完全不走心。
第二,你不懂的東西,確定是百度查不到的,你就整理好要點,去找前輩或主管問。
我以前寫過的,不要問開放式的問題,要問選擇性的問題——給出A、B、C三個方案,問他哪一個好。
你交了方案,也可以主動去問他,你哪裏做得不好,你可以去改進。幹這些事情,比花時間去委屈,有價值多了。
03
很多時候,職場是殘酷的。
這裏不看苦勞,只看功勞。
以前我也不懂這一點。
在報社實習的時候,有一次我被安排去採訪打工子弟學校,在郊區。那是大冬天,我早上5點起牀,轉了好幾趟公車,還要在很偏僻的地方走很長的山路,才趕到採訪的學校。
在那待了一天,採訪結束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荒無人煙啊操。
然後我就發現自己被跟蹤了。
那時候我比現在瘦30多斤,還是一個清秀的小姑娘,好怕自己被強姦啊(現在好多了,沒有這個顧慮了),嚇到不行,腦子裏閃過了看過的所有恐怖片,預想到自己被分屍,被切成一片片……
就在這種恐怖的想象中,體育白癡的我,用盡了畢生的洪荒之力,一路狂奔。
心跳爆表了好嗎。
幸好後來趕上了公車,才擺脫了跟蹤。
接下來又驚魂未定地在路上折騰了3個多小時,纔回到報社。
那天好死不死,我還來例假,痛經,好想死,但還是得寫稿。
寫了個通宵,撐到第二天早上,還改了兩遍,有一段拿不準的,我還寫了兩個版本。
當時想起在學校的時候,老師說,問答題只要你寫了就有分,你寫多點,就會有同情分。
我想說,實習老師一定會感受到我的誠意的。
結果他看完稿子,沒有一句表揚,全是罵。
說我寫得太差了,完全沒有摸清新聞特稿的思路和規則。
當時覺得委屈到不行,回家大哭。
現在回頭想想,我真特麼作。
在職場,過程不重要,結果纔是最重要的。
同樣一個任務,一個人花了5小時,吃了很多苦,做到60分;
另一個人花了5分鐘,輕輕鬆鬆,做到了80分。
你會給第一個人點贊,誇他棒嗎?
你只會覺得他很傻逼。
不要再因爲你付出了多少辛苦,而自我感動了,你要多花那麼多力氣去做一件事,只能說明你實力還不夠。
弱者才喜歡用苦勞說話,強者只會用業績說話,用作品說話。
其實,很多時候你的委屈,都源於你把自己想得太重要。
也許你覺得自己特別悲慘,別人特別爽,只是因爲你屏蔽了別人努力和辛酸的那一面。
每個位置都有苦逼的部分。
貴爲王健林或者馬爸爸,都有無數次想對誰豎中指的時候。
只是牛逼的人,不會沉溺於委屈,而是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職場不相信什麼眼淚。
別哭了,要哭回家哭。
更酷的姿態是,把所有的委屈咽回去,變成我們的鬥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