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惢客創業日記》2020.04.01-15(週三)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四)

  終於開始寫這個話題了,說實話,如何實現慈善領域的證明誠信,一直是我的一個夢想,雖然看似這個夢想非常的渺茫,但我真的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這個月,我和兩位小夥伴也正在設計惢客慈善的產品原型,希望我們能夠給大家呈現不一樣的慈善。之前,在與別人聊惢客慈善時,大多數人反饋給我的多爲消極觀點,也有一些不痛不癢的鼓勵,有的人說這是國家考慮的事兒,你一個老百姓操什麼閒心,國家都很難實現,你憑什麼要實現;還有的人說做好慈善其實挺簡單,就四個字“公開透明”。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許這就是我做惢客極其艱難的原因吧。不過,我的心態也沒有那麼的消極,這是我人生最喜歡做的事,只需做到“盡人事,聽天命”就夠了。

  在這次疫情期間,個別公益機構在救災工作中暴露了一些問題,成爲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和炮轟的對象,有的爆料,有的嘲諷,還有的義憤填膺的指責,但讓我遺憾的是部分媒體、文人墨客和鍵盤俠們只是一味地圖個嘴巴痛快的“道德怨婦”,針對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卻一篇都沒有看到。當然,他們也可能會說這是國家的事,與我何干?不過,我想說一句中國的老話:“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難道窮就應該獨善其身嗎?雖然,發現問題、評論事件的人很多,但是國家更需要出謀劃策,去盡力想一些解決方案的人,他們就是怨己利他的“惢客們”。

  一直關注我日記的朋友都知道,想給慈善領域證明誠信遠沒有“公開透明”這四個字那麼簡單,需要建立一個第三方的規則生態,細分下來,大大小小要十幾個版塊,主要包括:慈善自媒體、慈善直播、慈善課堂、慈善排行榜、慈善超市、慈善遊戲、慈善捐物、善報、慈善彩票、慈善樹等,不過,由於日記的主題是針對疫情的,因此,不可能把所有的版塊都描述出來,只能根據需要闡述其中的一小部分。談到疫情中的慈善,到底該如何下筆呢?我覺得還是通過善款、善物、善人、善報四個方面來思考。

  1、善款

  一提到善款,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捐款,這有什麼需要證明誠信的,把錢捐了,獻個愛心不就得了,難道每個捐款的人都要對錢款的去向斤斤計較嗎?這愛心是不是獻的也太累了吧?其實,這只是從慈善上半場的角度來思考,而惢客慈善主要切入的是慈善下半場。接下來,就善款這個角度說一說惢客的三個思考吧。

  第一、陪伴你一生的“慈善樹”。

  慈善樹就是慈善賬戶,因爲,惢客是一人一生一賬戶機制,因此,慈善樹就顯得更加有意義。實名註冊惢客的每一個用戶將會自動擁有一個慈善賬戶,這個慈善賬戶就像銀行賬戶一樣,由自己隨意、隨時支配,捐給誰?什麼時候捐?捐多少?自己說了算。和銀行賬戶不同的是賬戶裏的錢只能捐,不能花。

  有一次,我問一位朋友:“你捐過錢嗎?”,他非常自信的點點頭,而當我問他:“你一生總共捐了多少錢?”他卻說不出來。而有了這棵慈善樹,他這一生中在什麼時間?捐過哪些項目?到現在總共幫助了多少人?捐了多少錢?比如:汶川地震捐了500元,某山區的小學捐了300元,這次疫情捐了100元,一目瞭然。我們都有小孩,我們也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人積德行善,如果通過慈善樹的方式,使他們一生做善事,有愛心,也許對於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意義更加重大。中國人講究行善積德,然而,行了多少善,積了多少德卻很少人去深究,這些正能量的詞彙在好的方面是教人向善,教人樹德,但不足之處就是沒有量化,太過虛空,而慈善樹則在慈善量化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很多人在生活中總喜歡“引經據典”,甚至沉迷於此,樂此不疲,但卻錯誤的把這些詞彙應用到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或與他人爭辯的巧舌如簧,而在量化踐行上卻不敢或不願去觸足。就好比王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不管是身邊的人還是網上大多數的文章,各種解讀五花八門,多數都是“知道與做到合二爲一”的觀點,卻很少有人把王陽明的“致良知”與“知行合一”放在一起去思考,當兩者放在一起時,就會發現,“知行合一”就是一個“量化良知”的過程。關於這個話題,我在前面的日記“惢客發展的三個階段”中已寫的很詳細了。其實,不是大多數人不願意去量化,而是量化越清晰,就越需要去付諸行動,而付諸行動就是在逃離自己的“舒適區”,何必爲了探究“知行合一”跟自己過不去,還是難得糊塗的虛空更好一點。說的再露骨一點,很多學者研究王陽明,又是寫書,又是寫文章,卻很少有人願意逃離自己的舒適區去踐行,雖然他們生活在現代社會,生活安逸,名利皆慕,但其實與明朝的“八股取士”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當然,還有一些我們身邊所謂的“大師們”,不是本着“求證和量化”的態度去研究,去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反而去把簡單的事情搞的很複雜,不但不利於科學的進步,也不利於自身行業的發展。

  有一次,我跟媳婦討論“中醫把脈看婦科”到底準不準?媳婦說應該準吧,一把脈就說出了很多的症狀,而且,說的也挺準呀。結果,我結合惢客證明誠信的求證理念,問了媳婦一個讓她意想不到的問題:“中醫把脈能否摸出病人是男是女?”,她說:“你問這個問題幹嗎?”我說:“婦科把脈準不準,首先得知道病人是男是女?”媳婦說:“那醫生看不到病人是男是女嗎?”說完,她也一下恍然大悟,原來中醫是可以證明誠信的,之所以不能證明誠信,是因爲,大家都沒有量化中醫的意識,或者是《皇帝新裝》中的大臣,或者是《烏合之衆》裏的裝睡人,或者是房間裏的大象。談到中醫,我的心情還是很沉重的,明明中醫是中華的瑰寶,爲什麼不能在世界上推廣,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都不相信中醫呢?仔細想想,其原因有三,

  首先是“囫圇吞棗、以偏概全”的打嘴炮現象。

  中醫是一個寬泛式的、概論式的範稱,就好比西醫一樣,包括了無數個分支。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不管是挺中醫的人,還是反中醫的人,都願意用“盲人摸象”的手法來以偏概全,雙方各自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治療個案,並拔高到中醫學術維度來據理力爭,結果,誰說的都有理,誰又說的都沒理,就這樣,雙方成年累月且樂此不疲的打着嘴炮,這種死循環的節奏不但讓中醫得不到任何發展,而且,隨着醫療科技的不斷突破,中醫的前景越來越令人擔憂。

  其次是“濫竽充數、混水摸魚”的現象。

  其實,哪個行業都有“一塊臭肉壞了一鍋湯”的現象,可嘆的是在中醫領域更是普遍,一些庸醫“李鬼們”成爲了中醫發展中的最大絆腳石。雖然知道了這塊絆腳石,但是想搬走,太難了,因爲,這些“李鬼們”不是老虎,而是蒼蠅。

  最後,缺少一個針對中醫的證明誠信和量化誠信的平臺。

  既然有“庸醫”,那麼,一定會有“良醫”,那爲什麼這些良醫不站出來呢?一直關注《惢客創業日記》的朋友都知道,我在2019年7月12日寫了一篇日記,題目是“他願意爲中醫證明”。也是那天去找一位中醫朋友看病時,在聊起惢客中醫產品設計時,他的一番豪言壯語。我們也探討了很多量化中醫的一些思路,臨走時,他對我說:“如果你做好了惢客中醫這個產品,我願意參與進來,爲中醫證明,哪怕結果證明我的中醫醫術有缺陷、有瑕疵,也沒關係。”雖然,他研究中醫時幾乎走火入魔,被周圍的人看成神經不正常,而且,他也有對中醫的一腔熱血。但可惜的是,他是一個草根中醫,我也只是一個草根創業者,此時,我又想起了去年在烈士陵園紀念碑前,我寫的一首詩中的一句話:“汝望我輩如何做,熱血滾滾流何方?

  在做惢客的這兩年,很多有想法的人,都擔心惢客沒有維度,沒有很高的天花板,沒有宏偉而遠大的願景,其實,在惢客的生態中,隨便一個版塊都是在解決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大問題,所以,不存在維度的問題。此時,關心我的人又開始擔心惢客太大,怕我Hold不住,在惢客的想法中,隨便拿出一個來,都是連國家很難做到的事,因此會勸我,你想做這麼多事,不如先去做一件事,比如:要做中醫,就做中醫,要做慈善,就去做慈善,從一個點開始不好嗎?其實,這些道理我也知道,只不過,提建議的人忽略了一個底層邏輯,不管做哪個點,最終仍然要從聊天、自媒體、電商、貼標籤和社交貨幣的底層邏輯做起,沒有了這些,做任何一個點都是空中樓閣的花拳繡腿。總之,人云亦云,不深入參與和了解惢客,很難明白底層邏輯是個什麼東西。

  寫到這裏,可能您也會對惢客中醫如何證明和量化誠信感興趣,當然,也會有很多中醫提出,中醫具有“一人一症一方”的特殊性,意思是說兩個醫生看同一個病人的同一種病,有可能開出兩個不同的方子,而且還都能治好。所以要表達的意思是中醫太博大精深了,不可能通過量化來驗證中醫的有效性。其實,大家過於安逸了,想量化總會有辦法,不想量化總會有理由。

  惢客中醫不會去討論中醫是不是靠譜的問題,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一個量化中醫的生態。望、聞、問、切可以拆開量化,一個個中醫偏方也可以拆開量化,艾灸、鍼灸、拔罐、按摩、推拿、正骨、把脈、中藥等等皆可一一拆開量化。就拿“一人一症一方”這個難題來說,也有量化的證明辦法,比如:能不能通過“雙肓試驗”讓同一病人摻和在其他相似的病人中,來找同一名醫生看三次,看這名醫生會不會開出同一個的藥方。如果有哪位中醫願意站出來爲中醫證明,至少可以又使中醫向更科學的方向邁出了關鍵一步,同時,也可以通過這類方法來鑑定出濫竽充數的“庸醫”。

  另外,對於中醫的證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明方式,就是中醫能不能把病治好?當然,這個問題太宏觀、太寬泛了,廣義上講,西醫也不一定能把病治好。不過,惢客中醫則會細分出三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把中醫有把握或大概率能治好的病證明出來。比如:這個膏藥就能治某個具體類型的關節炎。這個偏方就能治療某種類型的脫髮等,逐一求證。

  第二個重點是建立病患的大數據,現在的中醫現狀多數還是老王賣瓜、口碑轉介紹和屋內牆上懸掛的類似“妙手回春、華佗再世”之類的感謝錦旗。但缺少的是病人案例的大數據求證。比如:一名中醫看了100個病人,有10個人的病治好了,還有90個人沒有治好。也許這10名被治好的病人個別也會來感謝,但是這90個沒治好的病人只會選擇悄悄的或找個藉口不再治療,而不會去告訴這名醫生,說:“你沒有治好我的病。”然而,這就給醫生造成了一個假象,誤以爲,病人不來了,可能是自己把這90名的病人都被治好了。很有可能,把這個錯誤的治療方案再用到更多的病人身上。關鍵是,這一系列的過程,只有在“上帝視角”才能看到,而第一次來看病的人只能看到牆上着的是錦旗。大家必須付出上一次當的代價才能判斷醫生的醫術。

  因此,在惢客中有一個求證日記,它可以讓每一個病人通過“求證日記”的方式把自己每一天的經歷記錄下來。有人說,這對醫生來說是不是一場災難,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對於醫生來說,一個藥方下去,病人是否有效果的反饋非常重要,否則,就是一個瞎子。爲什麼老中醫治病相對比較靠譜?因爲,他從醫的年頭多,治的病人多,病人的反饋也就多,他就可以通過這麼多的反饋來積累他的治病經驗,使他的醫術越來越高明。而當病人寫求證日記時,醫生就可以免費獲得所有病人的臨牀反饋,反而,可以根據病人的臨牀反饋調整自己的治療方案,從而更好的,更快速的提高自己的醫術。何爲經驗,就是從大數據中找出共同的規律。也許,惢客中醫上線後,一個年輕的中醫僅用幾年的時間就可以取得一名老中醫幾十年的成就。

  第三個重點是建立第三方的規則生態(誠信公式)。

  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以前針對誠信公式介紹很多次了,在惢客中的規則不是惢客來定的,而是全民參與來制定的第三方的規則生態。這也是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體現。

  這話匣子一打開,就有點收不住的節奏了,本來就舉一個例子,沒想到一粘惢客的邊就又寫了2000多字,其實,我在去年寫過好幾篇關於“中醫如何證明誠信”的日記,而且,還寫了好幾篇自己做艾灸的經歷來思考如何通過“雙肓試驗”的方法來量化中醫,雖然,寫的不少,但都不是很系統,本來計劃寫一個很完整、很龐大的中醫證明誠信的系列專題,無耐這個話題有些敏感,怕被下架,因此,就不了了之了。

  總之,舉這個例子,就是在說明只要有一顆量化的心,任何行業都是可以證明誠信的,當然,也包括慈善行業。同時,也是爲了說明,惢客不是在宣揚誠信文化,而是要拿出“理科”的量化思維來證明誠信,不僅僅是捐款捐物,還想把“行善積德”、“善有善報”都實現量化和數字化。由此,纔有了慈善賬戶的想法,而且是讓每一箇中國人都有一個陪伴自己一生的慈善賬戶。

  有了慈善賬戶,接下來就會有一系列新的疑問,比如,慈善賬戶裏的錢從哪來?我直接用錢捐了做個記錄不就行了,爲什麼還要把錢存入慈善賬戶中?問題問的非常好,那麼我們就一起看看惢客的第二個功能吧。

  第二、積少成多的“慈善紅包”。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種感觸,就是一到有疫情捐款時,我們都是掏出自己的錢包數着現金來捐,即使到了互聯網時代,也是拿着現金賬戶來捐,雖然,是獻愛心,但在輸入支付密碼的那一刻還是有點小小的肉疼,而且,在考慮捐款數量時,腦海中第一個想法是先看看自己手裏有多少錢。這也許會出現一種情況,當我有錢的時候,疫情沒有來,不用捐,而在我缺錢的時候,疫情卻來了,本來在有錢的時候可以捐1000元,但是現在手頭緊就只能捐100元了。爲此,惢客從一個新的思考角度展開,就是讓善款從“量的積累”產生“質的變化”。反映到惢客中就是:“惢客支付+慈善紅包”。也就是你不需要到捐款的那一刻查看自己的錢包或賬戶餘額,只需要在平時生活中的消費交易中領一個個慈善紅包就OK了。我們都知道平時在買東西時,如果使用了某支付平臺的掃碼支付,就會領到一個現金抵扣紅包,而在惢客支付中,你領到的是一個慈善紅包。

  比如:你早晨買了一個煎餅果子,而賣煎餅果子的大媽就可以設定一個領取1毛錢的慈善紅包,當你支付完煎餅果子的錢後,你就領到了1毛錢的慈善紅包,這個慈善紅包就進入到了你的慈善賬戶中,而賣煎餅果子的大媽在其慈善助攻賬戶中也多了1毛錢,積少成多,也許1年下來你的慈善賬戶就累積了1000元錢,而這些錢只能捐,不能花,因此,真正到需要捐款時,這些錢就派上了用場。

  記得之前有某品牌賣礦泉水時說消費者每買一瓶礦泉水,就給貧困災區捐了1分錢,然而,當我買完一瓶礦泉水後,這1分錢的去向到底到了哪裏並沒有公開,如果能通過慈善紅包進入到每個顧客的慈善賬戶裏,讓顧客決定捐款的意向,應該是一件更加有意義的事。當然,除了在惢客支付的入口外,還有慈善遊戲、慈善彩票、惢客聊天、惢客廣告、利息捐等多個入口中獲取,甚至到過年了,你還可以給孩子發一個慈善紅包,不過,由於是寫疫情,就不再延展了,否則,以我這惢客話嘮的毛病,又要寫出幾千字來。

  此時,知道了慈善紅包的來源,你也累積了一定的慈善金,那在惢客中的捐款就一定靠譜嗎?這種擔心還是要有的,接下來看第三步。

  第三、讓你捐的每一分錢都看見的“慈善幣”。

  最初,我對慈善幣的想法只是一個模糊的“區塊鏈”概念,但後來,瞭解區塊鏈的技術後,發現區塊鏈更多的是一種理念,而非技術,最終如何解決問題是關鍵。有了這個想法,雖然惢客慈善中沒有采用區塊鏈技術,但是,惢客希望把每一分錢變成一個慈善幣,而每一個慈善幣都有一個唯一的序號,這樣,不但可以實現對於善款的溯源,還可以解決善款公開透明的問題。也許很多人會問,捐款的數字不能溯源嗎?爲什麼非要弄出一個帶序列號的幣呢?其實,我們團隊在研究慈善時,花了很多心思,面對一系列的慈善問題都一一拆解,而且一一思考解決方案。比如:有一種情況,5個人捐一個10萬元病患醫療項目,有4個人每人捐10000元,另1個人分幾次捐了6萬元,結果受助者病逝了,項目還有5萬元沒有花完,該怎麼辦?如果引用惢客的誠信公式應該把這五萬元做一個退捐,怎麼個退法?就是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而帶有唯一序列號的惢客幣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還可以實現精準的追溯。

  當然,這只是一個想法,對於草根創業的我來說還是癡人說夢,不過,我相信未來一定會遇到可以駕馭此想法的大牛人士,目前惢客團隊只是做好接力棒的第一棒而已,我們現在所有的努力也是爲了將來能遇到這樣一個人,而我們的產品原型也許就是正在累積地被幫助的資本。

  另外,我們在設計惢客慈善產品原型時,遇到了一個比較頭痛的問題,就是在慈善項目的資金使用時,還會有一個項目外的公益機構的成本支出問題,俗稱管理費,這也是一個資金鍊的爭議地帶。後來,我們想到了一個極其富有想象力的誠信公式,就是把管理費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項目管理費,另一部分是公益機構的日常管理費。項目管理費在項目中支出,而公益機構的日常管理費是另一個慈善項目,跟當前慈善項目無關,事後,我們三個小夥伴的臉上都浮現出一種滿滿的成就感。

  總之,惢客正在用另一種方式來詮釋善款,把善款的自主權和選擇權交給捐贈人,由他自己來決定什麼時候捐?捐多少?把錢捐給誰?這就引出了另一個思考,就是慈善賬戶裏的善款到底捐給誰?該怎麼花?接下來就分享惢客慈善的第二個話題:善物。

  2、善物

  如果十幾億中國人的慈善賬戶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慈善賬戶,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錢該怎麼花?到哪裏花?最終幫助人的不是錢,而是要變成物。這裏說的善物與其說是捐助的慈善物資,不如稱之爲一個個“慈善項目”。那麼,惢客的慈善項目在哪裏?惢客的慈善項目又與其他的慈善平臺有哪些不同?而且,惢客的慈善項目又是如何來證明誠信的?接下來就看看惢客慈善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版塊就是“慈善超市”。說實話,“慈善超市”的子版塊有很多,也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由於是疫情主題和篇幅關係,就把一些對疫情有針對性的版塊拿出來分享。接下來要分享的是,針對“善物”這個話題,惢客給出的三板斧:五花八門的慈善超市、PPP慈善項目模式(Peer Porter Peer)、第三方的誠信公式。

  第一、五花八門的慈善超市。

  爲什麼會起名叫“慈善超市”呢?因爲,惢客希望建立一個慈善生態。不知道日常生活中,您有沒有這樣一個感覺,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愛心,因此,捐助成爲了一個最好的選擇。但是,如何讓孩子去了解這個社會的捐助項目,成爲困擾大多數家長的一個難題。

  其實家長真正的心聲不只是讓孩子通過捐款獻愛心,而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去感受和他人相比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感受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不如我們的人正在期待着我們的幫助,讓孩子通過幫助他人獲得一種自我肯定和快樂,然而,這樣的渠道和項目太少了。人生中有一種快樂,是通過幫助別人獲得的快樂。記得在這次疫情中有這樣一段視頻,在武漢疫情最嚴重時期,一隊支援武漢疫情的醫生和護士坐飛機去武漢,在飛機上,空姐正好是武漢人,她在播報完注意事項後,泣不成聲的對飛機上的醫護人員說了一翻感謝話(大致意思):“我想對最親、最美的逆行者們說一句,你們是真正的英雄,謝謝你們,在寫感謝稿時,我每寫一遍就哭一遍,不知打溼了多少稿紙,在此,我向你們深深地鞠一躬表示最真心的感謝。”說罷,她向全體醫護工作者鞠了一個深深的躬,當她擡起頭時,已淚流滿面,像個嬰兒一般的抽泣,最後,她又用武漢家鄉話替父老鄉親們再次說了一句“謝謝你們!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當疫情過去的時候,春暖花開,我再接大家回家。”,說到這裏,全飛機上的人都哭了,就連看視頻的我也已是淚流滿面。雖然,大家都在哭泣,但我相信飛機上的天使們,在心中收穫到的是一種不一樣的快樂,這種快樂既充滿了力量,又被賦予了尊重。也許,他們心裏會說:“有了這一聲謝,一切都值了。”

  有時候,見到一些年輕的學生,我會問他:“你知道‘欣慰’是什麼意思嗎?”幾乎都答不出來。我接着又問,你有沒有體會過“欣慰”的感覺?當然,也多是搖頭。而我們的下一代所缺少的正是“給予+牽掛+心安”的那種欣慰的滿足感與幸福感,這就是惢客慈善超市要做的事。

  比如這次疫情,如果一個小朋友捐了10元錢,他只知道爲疫情捐了10元錢,但是他感受不到這10元錢在哪裏發揮了作用,如果他知道這10元錢變成了5副口罩,讓疫區醫院躺在病牀上的小朋友戴了五天,也許這10元錢所帶來的溫度足以溫暖他的一生,與其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地給孩子們說要具有同理心,不如讓孩子去體驗來得更加直接,更加真實,這就是“慈善超市”對慈善量化的效果。當受助的那個孩子,對你的孩子說一聲:“謝謝哥哥!”我相信你的孩子會終身難忘的。

  通過我們的不斷探索,我們爲慈善超市設計了不認命、義賣、病患、助學、扶貧、360行、正能量、環保、乞討、貸款捐、監獄電商、賑災等十幾個子版塊,也許過年了,您會給您的孩子多發一個100元的慈善紅包,讓孩子拿着慈善紅包來逛逛惢客的慈善超市,此時,他不再是來捐款,而是瞭解世界上的人生百態。他甚至可以通過他的年齡段來進行搜索,找到與他同樣年齡且需要幫助的小朋友。

  比如,“正能量”版塊,也許有人曾經被偷、被搶過,非常痛恨這種行爲,那麼,他就可以去捐助因爲“見義勇爲”而無法生活自理的先進個人。

  再比如,“360行”版塊,假如你是一名電工,你也可以找到跟你同行的電工求助的項目,看看能不能幫助他們。

  還有一個版塊對這次的疫情很有幫助,就是愛心電商版塊,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災區城市解封了,也許還會面臨復工後經濟上的二次打擊,與其發一些補貼消費券,不如在愛心電商版塊把重災區城市的產品放入進來,讓全國人民在選擇商品時優先選購,當然,也可能會出現有人通過愛心電商版塊來發財、謀利的心思,不過,惢客的核心就是證明誠信,因此,一定會有一個限購的第三方規則。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時候,我們知道自己手裏有想捐贈的閒置資源,也想捐贈出去,但是不知道誰有需求。因此,在惢客慈善中還有一個逆向捐贈的欄目,叫捐物。也就是你有閒置的物品要捐,就可以像“二手買賣平臺”一樣把他發佈出來,只不過之間的區別就是一個是賣,一個是捐。然後,讓符合條件的受助人來申請,最後,由捐助人根據申請人的求證資料來自願選擇捐贈給誰,當然,這裏邊也一定會有公益機構和誠信公式的參與。比如:你家的孩子上完了初中,有一套書籍沒有用,希望把這些書籍捐給希望小學的學生,但不知道誰需要,就可以由希望小學的學生們或負責此項目的基金會來申領,這樣也保證了定向需求的匹配。就拿這次疫情來說,也許有人家裏多采集了一箱口罩,而宅在家裏用不上,想捐出來,但是他又不知道誰更需要這些口罩。由此,就看到了一些熱心人要麼在大街上發口罩,要麼找熟人打聽或去媒體平臺詢問誰需要口罩,也許此時當地的醫院正急需這部分口罩,如果有一個惢客捐物平臺,就減少了捐款捐物的供需不匹配現象。

  總之, “慈善超市”是一個量化慈善項目的生態,不僅僅是一個捐贈和受助平臺,更是一個接近於社會實踐的同理心教育平臺。也許在此時,您會提出一個疑問,如何確保這些慈善項目的誠信問題?如果捐出去上當怎麼辦?接下來就給您聊一聊“惢客慈善超市”的PPP慈善項目模式。

  第二、PPP慈善項目模式(Peer Porter Peer)

  PPP慈善項目模式(Peer Porter Peer)就是“個人-搬運工-個人”的“慈善搬運工”模式,表面上看好像我們現在的基金會模式也是這個模式,你把錢或物資捐給基金會,然後,基金會把你的錢或物資再捐贈給受助方,基金會不也是搬運工模式嗎?其實,很多基金會所採取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搬運工”模式,而是“理財型”的“中介”模式。其中,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區別點,分別是逆向供需機制、捐贈人意願機制和點對點雙向溝通機制。

  也許提到“逆向供需機制”這個詞您不太容易理解,不過,我們可以先理解兩個模式,一個是供需模式,一個是需供模式。

  先來看看“供需模式”。

  面對疫情,有些時候,我們的慈善捐助方式爲“供需模式”,也就是供在前,需在後。比如這次疫情,某某人、某某機構捐贈了多少錢、多少隻口罩等醫療物資,致於到底需要多少不清楚,按照愛心的意願當然是越多越好了,由此,就產生了“供需模式”,也就是先捐物資,後考慮分配。

  供需模式的好處是物資籌備響應快,效率高,由其在救災搶險方面,全國上下總動員,快速解決災區人民面臨的困境。但也有不足之處,就是供需不平衡,當供大於需時,還可能會出現腐敗和浪費。說到這裏,有一個很好衡量公益慈善機構的指標,就是捐款資助率,也就是“實際給到需要幫助人”的錢佔“捐款總數”的比率,當然,這個詞我起的名也不專業,也不知道慈善領域有沒有更專業的詞,只是個人的感覺,而且,項目不同,捐款資助率也沒有可比性,但是,在同類項目中,還是有很大參考依據的,而依託這個指標,就可以設計到誠信公式中,以此,讓各個慈善項目以PK的方式來讓捐款者做出更多正確的選擇。

  打個比方,假如某地出現了災情,某公益機構爲此災情籌集物資,假如收到了8000萬的捐款,而災區的救濟只花卻了5000萬,那麼剩下的3000萬就是一個敏感的燙手山芋,是退還給捐款者?該怎麼退?還是硬撐着把剩下的錢花到不需要的項目中?或是留着到下一次災情中用?或充到公益機構管理費用中?這都是很多公益機構遇到信任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比如這次疫情,我們都知道武漢是重災區,全國人民捐款捐物支援武漢,是否可能在某個時間節點上支援武漢的物資已經夠用了,而此時物資仍然在源源不斷地流入武漢或流入到以捐武漢爲由的公益機構中,也許此時,湖北的其他城市可能也非常需要物資,那麼可能會出現一個城市物資富餘,另一個城市物資緊缺的不平衡狀態。

  如果再往小一點的場景看,某醫院微博發佈缺口罩,很快四面八方的熱心人把口罩給捐了過來,然而,讓醫院痛苦的是,每天仍有近百個熱心人打電話詢問是否還缺口罩,雖然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是,在解決醫院一種負擔的同時,又帶來了新的負擔。

  也許以上這些情況並不存在,只是個人在認知邏輯上的一種假設。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其優勢和劣勢兩面性,這就是“供需模式”的優勢與不足。

  再來看看惢客在“供需模式”上增加的“需供模式”。

  “需供模式”是先提出需求,再實現供給,也就是按需提供援助。需供模式則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資源浪費和資源配比不平衡,而且還可以避免或減少腐敗和貓膩發生,最終目的是實現讓最緊缺的物資快速給到最緊缺的人手中。但其不足之處也不少,一是效率略低,需求統計需要時間,二是需求的調研與證明,也就是需要知道提交的需求是不是真實的需求,三是需求的預估誤差較大,因爲,很多需求需要預估,既然預估,就存在誤差;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慈善領域,“供需模式”和“需供模式”各有千秋。而惢客之所以以“需供模式”爲主,主要是惢客可以通過“PPP慈善項目模式(Peer Porter Peer)”來解決“需供模式”的三個不足。

  那麼如何解決“需供模式”的三個不足呢?最主要解決的就是公益機構的角色問題。目前的公益,大多是點對點需求匹配模式,在點對點之間有一個關鍵的中介角色,就是第三方公益機構。而大多數公益機構扮演的角色不是“慈善搬運工”,而是“慈善管家”,由於“慈善管家”具有一定的善款決策權和使用權,就可能會出現捐贈方與受贈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如果表述再形象一點,就是個別公益機構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慈善項目,而不是慈善項目本身。凡事在項目上、受贈人上、受贈物資上籠統的、模糊的、寬泛的建立慈善項目都會爲惢客慈善留有改進的空間。有些時候,一些公益機構做了好事還捱罵,並不完全是他們的錯,而是能力有限,因爲,公益機構做了太多本不該他們做的事。由其在疫情期間,那麼多的物資,靠幾個公益機構,是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的。因此,惢客慈善的PPP模式就承擔了一大部分公益機構不應該做的事,從而讓公益機構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做“慈善搬運工”的事。

  比如:某公益機構爲一位重病患者籌集醫療費,籌集了幾十萬,而到病人手中卻只有幾萬,甚至還出現病人都去世了,平臺還在籌集善款的情況,這就是典型的慈善上半場問題。事件真假不做評說,但是這種現象應該會存在。而在惢客慈善超市中,每一個慈善項目都有一個羣,每位捐款者都會自動加入羣中,而受助者也在羣中,兩個點可以直接溝通,就解決了捐款者與受助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另外,捐款者每捐助一個項目,就會自動生成一個訂單,受助者得到的每一筆錢都會通過曬賬單、簽名等形式呈現出來,而且,在捐款訂單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前面所說的資金捐助率,清清楚楚的知道捐了多少錢,到被幫助人手裏多少錢,中間的其他管理成本都花在哪裏,一目瞭然。當然,還不僅僅是這些,惢客慈善超市中還有一系列的功能來幫助捐款方、公益機構和受助方來證明誠信,而這些誠信公式是志願者組成的“惢客講理委員會”寫的,由此,您也可以看出,惢客慈善並不是自己做慈善,它只是一個第三方的規則生態。

  再比如捐贈者意願問題,有人想把口罩、蔬菜等物資捐給指定醫院或特殊人羣,但是公益機構有可能在不告知捐贈人的情況下,把物資安排到了其他地方,還有捐贈物品質量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通過“PPP慈善項目模式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說完了“需供模式”,我們再來看看“供需模式”與“需供模式”的區別,爲了能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也是冥思苦想,最後,終於想出了一個比喻,“供需模式”關注的是慈善的上半場,讓捐助者覺得只要把物資捐給公益機構就結束了,那如果受助者去世了,剩餘的錢款該怎麼辦呢?這就是典型的上半場問題。而“需供模式”關注的是慈善的全場,上半場做好精準和量化慈善項目需求,下半場追溯到捐贈物資、受助人和慈善項目的閉環,用我們中國人的老話叫做好人做到底,做事有始有終。由此可以看出,惢客的“PPP慈善項目模式(Peer Porter Peer)”解決了公益機構做好事還捱罵的尷尬處境,把公益機構徹底地從“慈善管家”變成了“慈善搬運工”。

  說到這裏,可能還有人不放心,比如:惢客平臺是否會自己作弊?如果惢客慈善中出現了不誠信的情況,是否把惢客平臺給弄臭了?我覺得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爲,瞭解惢客本質的都知道,惢客從來不去定義一個人或一件事是否誠信或靠不靠譜,也不去給任何人、任何商家的誠信做背書,惢客所做的是給靠譜定規則,定標準。這就是要給大家分享的第三板斧:第三方的誠信公式。

  第三、第三方的誠信公式

  說到誠信公式,已經在我的日記中提到過很多次了,未來,誠信公式也許會植入到各行各業中,用來給各行各業的靠譜定標準。爲什麼是第三方呢?因爲,誠信公式不是惢客平臺來定,而是惢客的粉絲們自己定,當然,也不是亂定,其中的邏輯很複雜,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誠信公式是惢客慈善超市中最重要的證明誠信方式,既有事前證明,也有事後維權。

  爲了大家更好的理解誠信公式,我還是舉一個例子吧。比如疫情期間,在惢客慈善超市中有一個求助項目,項目是某某公益機構發的某家醫院需要1000幅N95口罩,通過預算約需要6000元,那麼,這家公益機構就需要在項目詳情頁的誠信公式中做出承諾,如:承諾公佈慈善賬本、承諾完成天數、承諾成立項目交流羣、承諾受助方簽收和評價、承諾捐款剩餘退費規則等,在此說明一下,這些誠信公式並不是公益機構自身來制定的,項目發佈者只有引用誠信公式的權力,那麼,誠信公式怎麼來的呢?慈善領域的誠信公式是一個公共池,誰都可以創建誠信公式,可能是由行內慈善機構協會創建的,也可能是由慈善志願者、慈善領域的專家創建的,當然,還有慈善版塊的“惢客講理委員會”參與創建的。每一條誠信公式都有一個作者,當然,公益機構也可以去創建。

  此時,有點想法的您可能會說,如果公益機構自己創建一個較低標準的誠信公式,然後,自己去引用,怎麼辦?這種行爲是可以的,但是,惢客有一個PK機制,如果你這樣做,馬上會有其他項目用更好的誠信公式來PK你,因爲,在惢客慈善超市中,捐助者是有選擇權的,捐給誰?是由捐助者說了算。你引用的誠信公式越能證明自己誠信,你獲得的捐助概率就越大。而被你引用誠信公式的作者,也會得到相應的紅利。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互相約束、互相依存的自然競爭生態。

  另外,當捐贈方完成捐款之後,就會自動生成一個類似電商的商品訂單,在商品訂單中,可以加入交流羣,也可以看到項目的動態賬本和前面提到的該項目的資金捐助率,還可以看到受助方是否簽收,當然,還有雙方可以爲公益機構和對方的評價和貼標籤。最重要的是惢客慈善會爲本項目的誠信公式生成一個快照,如果公益機構或受助方違反誠信公式的承諾,這些誠信公式可以爲捐贈方提供維權的證據。當有了證據之後,就可以在訂單中點擊維權按鈕,進入惢客的維權生態。在維權生態,可以選擇向國家慈善監管機構舉報,也可以通過第三方維權機構(如:律師事務所等)進行維權,還可以選擇惢客講理委員會來調解,當然,最後還可以貼標籤。貼標籤是惢客最重要的社交貨幣和信用紅利,這在之前的日記中已多次提到,就不再贅述。

  爲什麼誠信公式是第三方呢?因爲,誠信公式不是由慈善項目的發起者制定的,而是一個誠信公式的公共池,誰都可以在裏邊創建誠信公式,再由發起者來引用,既能避免“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標榜誠信,也可以實現誠信公式的PK機制,這一點,在前面也已經有非常詳細的描述了。

  到此,我們針對“慈善管控”的話題分享了善款和善物兩個分支,由於在自媒體平臺的錄音和文字的限制,後兩個分支善人和善報就放在下一篇日記中分享吧。至於善人和善報又是非常具有爭議的兩個話題,別走開,下一篇日記一定會更加的精彩。

  最後,分享今天日記的感悟:“公益機構爲什麼做了好事還捱罵?因爲沒有參加惢客的‘PPP慈善項目模型’,他的使命是把公益機構從‘慈善管家’變成‘慈善搬運工’。”

  好了,今天的日記就分享到這裏,《惢客創業日記》,咱們明天繼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