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惢客創業日記》2020.05.15-31(週五)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七)

  今天分享的日記,應該是這個系列主題的最後一篇了,一般情況下,越是到最後,越是看到希望的時候,人就越容易鬆勁,因爲,不管是精神壓力還是健康壓力都已經達到了極限。記得之前有一位管理學講師分享了一個劉德華敬業的故事,他說,劉德華對自己演唱會的要求非常苛刻,劉德華演唱會開始的第一首歌第一聲和演唱會結束時的最後一首歌的最後一聲,效果必須是一樣的,因爲,觀衆和歌迷買的門票是全場的。因此,我還是要提醒自己,不能鬆懈,咬緊牙關,寫好最後一句話。

   2、切斷傳播途徑。

  表面上看,切斷傳播途徑像是一門物理意義上的“外家功”,就是切斷感染者與未感染者的聯繫,但是,真正放到具體的實踐中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因爲,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的同時,也切斷了經濟的穩定發展。這更像是一門權衡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內家功”。

  關於切斷傳播途徑這個話題該從哪個角度去思考呢?說實話,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從時間維度來思考,我們可以把切斷傳播途徑分爲兩個階段,一個是疫情管控階段,一個是常態化管控階段。

  在疫情管控階段,我們在前面的章節中也聊了很多,而且,在我身邊的很多親朋好友們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祖國力量的強大,由其是全國上下齊動員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式速度”,讓我們感受到作爲一名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雖然,仍有一些“中國的月亮不如外國的月亮圓”的聲音,但是,那種只會泄憤,不會思考的無腦噴子,從心理上分析就是高高在上的自卑者,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家的出謀劃策和解決方案。這一次,當我把自己放在疫情管控角度來思考時,我才體會到其中的不易,也體會到我們國家建立的公共衛生防控體系是多麼的強大。

  雖然我們在疫情管控階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就目前形勢分析,一向不愛戴口罩的外國人還是一個未引爆的“定時炸彈”,還有一些經濟和醫療條件相對較差的國家在疫情控制方面也是未來的一個隱憂,一旦“反輸入”的炸彈被引爆,後果會更加嚴重。加之,疫苗及特效藥的研製和上市不會很快,因此,我們現在應該做好長期應對疫情的準備,也很有可能進入一個常態化防控階段。畢竟我們能在短時間內把所有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等資源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但是,如果時間長了,我們付出的經濟內傷可能比疫情帶來的“損失”還要大。此時,又要保經濟、保民生,又要確保疫情的反彈,要想把兩者之間的矛盾衝突進行有效的結合,的確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這就需要我們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後,切換一下開關,就像手機系統一樣,把疫情管控從當前APP的單任務狀態切換到多任務狀態。

  因此,在接下來的思考中,我們重點思考常態化管控階段。所謂常態化,既不是全國上下一盤棋的統一常態化,也不是不分疫情的輕重一刀切式的常態化,而是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幾級響應分別制定不同的常態化管控對策。

  那麼如何做好常態化管控階段的工作呢?又有哪些建議和想法可以提出呢?此時,我才真正感覺到管控者的壓力,因爲,我絞盡腦汁想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好的思路,甚至不過分的說,健康和精神壓力好幾次都到了崩潰的邊緣,不過,我還是咬牙堅持把這個話題寫了出來。爲了使我的分享層次分明,具有條理性,我把常態化的管控分爲三個體系,分別是:信息常態化管控體系、生活常態化管控體系和經濟常態化管控體系。

  (1)、信息常態化管控體系

  信息常態化管控體系又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輿情信息常態化體系,二是身份信息常態化體系,三是軌跡信息常態化體系。

  第一、輿情信息常態化體系

  在這次疫情中,還有一個東西比病毒傳播更強,比病毒危害更大,這個東西就是謠言。而且,病毒可以消滅,而謠言卻總是屢禁不止,面對謠言,我們雖然不堪其擾,但卻又無能爲力,可謂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此時,我們不防換一種思維來思考,既然病毒有疫苗,那麼謠言爲什麼不可以有疫苗?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輿情信息常態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需要建立三個方面的管控。

  首先,輿情信息管控分級化。

  我們必須根據不同的緊急狀況分爲不同的管控等級,就像公共衛生響應等級機制一樣,平時就對各個媒休機構做好相應的制度管理和預案演習,提前形成一個結構嚴謹的管控體系。比如,如果某地區發生地震或重大自然災害,大家上不了網,又打不了電話,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輿情管控機制呢?再比如,如果遭遇傳染性病毒和網絡病毒雙重病毒時,我們是否還有更高級別的響應機制?雖然出現的可能性低,但是一旦沒有做好準備,後果也是災難性的。有些時候,過度依賴互聯網技術是好事,也是壞事,做好兩手準備纔是上策。當然,不管遇到的是疫情、戰爭還是重大災難,都需要提前建立相應的分級化管控制度和預案,而如何讓高科技和互聯網最大化發揮作用,則是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其次,渠道官方化。

  以前,我們都玩過一個遊戲,就是傳話接龍,六、七個人傳遞解讀同一件事,從第一個人開始解讀,一直傳遞到最後一個人,結果發現,這種人傳人的方式非常的不靠譜,到了最後一個人時,整件事情就被傳的面目全非。而我們現在的社交媒體也正是做着這樣的遊戲,P圖現象、張冠李戴、斷章取義、牛頭馬面等現象彼彼皆是。雖說謠言止於智者,但爲什麼大家還都會中招呢?其核心邏輯就是社交媒體中摻雜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信用,什麼朋友推薦的?什麼某某專家說的等等,這就使得謠言在傳播速度和可信程度上加強了不少。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大家平時對於官方渠道的熟知度和依賴度並不強,這就給了謠言在社交媒體平臺傳播的機會。因此,如何實現渠道官方的常態化非常重要。

  我也問過身邊的人,對於疫情期間的通知和規定,大部分人還是基於社交媒體平臺獲取相關知識,很少有人知道或去關注本城市、本區縣或本街道辦事處的官方媒體號,雖然,媒體傳播更加多樣化了,但是,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被弱化了,這些都是我們值得考慮和研究的一個方向。

  比如:當我在聊天羣中看到一個新聞,如何能知道事件原創的發佈者是誰?如何知道到哪裏可以查看真僞?有沒有爲新聞的真實性來用證據進行求證?再深入思考一下,官方的闢謠能不能不是另一個闢謠平臺,而是植入到這些謠言的文章內,或者,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爲闢謠平臺做智能匹配的入口,再比如,我們還可以在疫情期間,要求所有網絡媒體留有一個官方渠道針對疫情的嵌入式的宣傳區域。這些方法和措施是針對謠言最好的疫苗。

  最後,輿情溯源化。

  有些時候,在輿情管控中最主要的工作不是解決言論是不是自由的問題,而是解決“鍵盤俠”和“網絡噴子”的網絡暴力問題,然而,在網絡的輿情管控中,針對數以萬計的“鍵盤俠”們,靠監管是不太可能實現,除了執行力量少、溯源成本高以及“法不則衆”的困難外,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就是他們是不明真相的“喫瓜羣衆”。

  有一部電影叫《搜索》,大致意思是一個女孩坐公交沒給大爺讓座引發爭執,被記者曝光後,導致被社會大衆“人肉”譴責,最終在受到“網絡暴力”的壓力下(至少有這方面的因素)而抑鬱自殺。但結局卻極有諷刺意味地出現反轉,這個女孩那天不讓座的原因是因爲自己查出來了癌症,心情崩潰所致。

  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喫瓜羣衆”在網絡暴力中在扮演“傷害者”的身份同時,也正在成爲被不明真相煽動的“受害者”身份。如果我們從結構上來分析,“鍵盤俠”的羣體雖然龐大,且傷害指數高,但是他們僅僅是“輿論下游區”,而“輿論上游區”就是爲了達到個人利益目的而煽動輿論的“網絡水軍”,而很多“網絡水軍”都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有的,還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因此,“輿論上游區”纔是輿情溯源管控的重點。

  而惢客自媒體的設計則是基於“上惢客,找作者”的原創溯源理念,並提出了一個通過“溯源+貼標籤”的方式實現“上游管制”、“下游自治”的解決方案,由於篇幅關係,就不詳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我一起探討惢客的產品原型。

  第二、身份信息常態化體系

  寫到這裏,還是很期待我們的電子身份證早日到來,當然,如果在疫情期間,還是希望建立一個全民的健康身份證系統。當然,惢客的“一人一生一賬戶”的用戶機制也是值得參考的,既解決了跨平臺的用戶註冊、登陸、用戶隱私保護問題,還解決了無感身份識別的問題。當然,我們重點強調的是“常態化”,而不是臨時建立,這個理念非常重要。

  第三、軌跡信息常態化體系。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最難的是當發現一名確診感染者後,需要繪製一張感染者密切接觸軌跡關聯圖,由其碰到一名無症狀感染者,更是難上加難。而且,比這些更難的是,還要尋找出每一名感染者的感染線索,比如:一個人沒有明顯的接觸史,卻感染了病毒,這就需要找到感染線索。甚至可能還需要刑偵專家來參與。從這次疫情中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對疫情的有效控制法寶就是感染者的軌跡溯源能力。那能不能在軌跡溯源方面實現常態化呢?我覺得可以,但是,所謂的常態化並不是大家理解的常態化,而是軌跡信息管控的分級化。

  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緊急狀況分爲不同的管控等級,就像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等級機制一樣,平時做好相應的管理制度和預案,在基於數據提供的真實性、數據獲取的正當性、數據流轉的安全性、數據傳播的合法性的四項原則(來源:法制日報)建設常態化的管控體系。平時,可以不做軌跡信息管控,但是,特殊時期,可以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採取不同的軌跡信息管控。具體的分級可以分爲以下三個角度。

  第一個角度是風險分級化。

  平常時期,做到有,但不用,時刻保持開關切換狀態。特殊時期,就可以根據不同的風險級別開啓相應的軌跡信息管控。

  第二個角度是地域分級化。

  根據每個地區的疫情嚴重程度不同,必要時可以針對不同的地區採用不同等級的軌跡信息管控。大到一個城市,小到如醫院、藥店、超市等潛在感染聚集點。

  第三個角度是人羣分級化。

  雖然是同一地區,但是也要對不同的人羣採取不同的軌跡信息管控。由其是高風險職業人員或潛在超級傳播者,比如:醫護人員、快遞/餐飲/超市/運輸/志願者等一線服務人員或外地返鄉人員,必要時可以採用最高級別的無感定位軌跡採集系統,所謂無感定位軌跡採集系統,就是比如每個人的手機都安裝有惢客APP,開啓無感定位軌跡功能後,不僅僅是定位其軌跡,而是就像面對面自動加好友一樣,記錄與其近距離接觸的人的雙向信息和位置,比如他去過超市,同一時間段在超市的所有人的信息就被自動雙向記錄下來,如果他坐公交,同一乘車的人的信息也會被自動雙向記錄下來。一旦發現某人出現感染症狀,不但,感染者密切接觸軌跡關聯圖瞬間繪製出來,而且,所有與其接觸到的人手機裏都會收到一條提醒隔離或接下來如何操作的指導通知。這只是一個腦洞想法,要想實現,在技術細節上還需要做深度的分析。

  當然,說到這個話題,大家一定會說出自己的顧慮,就是隱私保護問題,不過,這點我也想到了,畢竟我是怨己利他的惢客嗎,我思考了三個解決方案,也算是三個小腦洞吧。

  第一個腦洞是本地化存儲隱私保護機制,也就是用戶的個人軌跡數據和密切接觸他人數據均存在本地,平臺數據只做校驗,不做存儲,當某人被確認感染後,再調用該人手機數據進行查看。

  第二個腦洞是本地祕鑰化隱私保護機制,也就是用戶的個人軌跡數據和密切接觸他人數據雖存儲在平臺,但是,是以多重祕鑰方式存儲的,只有通過本人的手機結合本地祕鑰纔可查看,當某人被確認感染後,再由本人調用該人手機數據進行查看。

  第三個腦洞是實現匿名隱私保護機制,也就是平臺所獲取到的個人軌跡數據和密切接觸他人數據沒有用戶姓名,而是以一個唯一的設備標識號來代替的。當某人被確認感染後,雖然能夠通過系統馬上繪製出一張感染者密切接觸關聯圖,但是,並不知道所有密切接觸者的姓名和聯繫方式。只能通過平臺自動羣發的方式給所有密切接觸者發提醒和通知消息。另外,在技術實現方面,除了WIFI、移動網絡、基站定位外,藍牙也是一個判斷距離而不記錄使用者身份的不錯思路。

  但無論如何構想,都需要在平時建立一套正常運轉的商用體系,而且,如果想快速切換,並非易事,還需要線上的用戶行爲軌跡和用戶畫像作爲輔助,畢竟制度好定,執行難控。不但每個人的賬號必須屬於常態化使用狀態,而且,用戶的身份、職場、信用、地域、行爲軌跡等都很難在緊急狀態下建立,因此,這給臨時建立與實施增加了難度,而惢客最核心的亮點就是貼標籤,在惢客,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標籤生態,這爲在疫情期間的快速切換提供了較好的支撐。

  總之,建立信息常態化體系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方向。

  (2)、生活常態化管控體系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娛、購、遊這七個字,然而,當疫情到來的時候,每個字可能都會讓我們的生活質量打上一個大大的折扣。個人覺得可以着重思考三個方面。

  第一、規定舉報常態化

  當疫情有了好轉之後,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大家開始放鬆了警惕。當有人戴口罩,有人不戴口罩的時候,反應到個體時,各種疑惑就來了。在什麼階段,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什麼有什麼後果?規定從哪裏來,適用於哪個區域?如果解決不了這些疑惑,就會使我們的管控工作變得越來越難,有管有不管,甚至因管控可能會引發各種矛盾和衝突。因此,規定的明確性也很關鍵。比如:什麼場所應該戴口罩?什麼場所不用戴口罩?違反規定有什麼處罰?等,當然,規定與舉報也是相輔相成的,當執行人不夠的時候,是否可以鼓勵羣衆舉報呢?所適用的範圍除了個人,更應重視的是企業和商戶。關於規定和舉報,我在前面已經分享的很詳細了,在此就不做討論了。

  第二、聚集點管控常態化

  當疫情有了好轉之後,由其在開始復工、復產、復學後,管控個人真的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此時,針對潛在聚集點的管控則變得非常的重要。所謂的聚集點就是人員聚集多、傳播隱患大的地方,比如:企業、學校、辦事大廳、食堂、宿舍、醫院、餐館、娛樂場所、旅遊景點和交通等。在管控工作中,最大的困難還是監管人員不足、執行力量有限。不過有一個方法可以變通性的借鑑,記得王陽明當時在預防外來盜賊時,創新了一個奇妙的辦法叫:“十家牌法”,意思是一家藏賊,九家連坐。如今,我們也把這個方法用到了酒桌上,就是一個人喝酒出了事兒,那麼,酒桌上喝酒的所有人都負責賠償。如果再變通一下,我們也可以應用於疫情防控中,由其是在人員流動和人員監控方面,而且,相比明朝而言,我們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爲“十家牌法”做出更好的詮釋。

  第三、信用管控常態化

  這裏所說的信用,並不僅僅是金融方面的信用,一直關注《惢客創業日記》的朋友都知道,惢客是一個證明誠信和給靠譜定標準的互聯網平臺,也可以說是一個民間徵信平臺。在這次疫情期間,有很多是“法律夠不着,道德又管不了”的情況,有些事,用法律懲罰過輕,用道德譴責人家臉皮後,又不在乎,這就給疫情防控增加了難度。比如:有些人,很有錢,而如果對他的處罰方式是罰錢,不但限制不了他的惡習,反而會助漲他的惡習。那有錢人最怕啥?一是面子,二是圈子,三是原罪(怕被扒黑歷史)。而這些,就需要信用來解決。而信用管控的核心就是累積信用,沒有累積,信用就不值錢了。當然,也需要充分發揮信用的兩面性,一面是大棒,就是信用懲罰,另一面是胡蘿蔔,也就是信用紅利。

  雖然,針對生活常態化管控體系只說了三個方面,但僅是這三個方面,要想建立起常態化管控體系,也並非易事。

  (3)、經濟常態化管控體系

  說到經濟,我還真是有點頭大,因爲,自己是一個門外漢。既然需要聊一聊,就厚着臉皮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吧。雖然,不如經濟學家們看的那麼深遠和宏觀,但是,還是可以站在老百姓的民生角度思考一些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病毒要人命,經濟大蕭條更是要人命,如何解決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我想是每一個國家不得不面對的一次大考吧。這次疫情影響的行業還是挺廣泛的,波及到了餐飲、旅宿、電影、旅遊、線下文娛、線下服裝零售、交通運輸、線下教育培訓、金融服務、房地產、製造業等行業,當然,如果國外疫情發生爆炸性增長,那麼,外貿企業也是跑不了的。在網上查了一下,復工、復產、復學的話題很多,爲了實現經濟的復甦,各地也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竭盡所能的制定盤活經濟的各項政策和措施。但不管如何制定,所採用的手段都是基於凱恩斯的“挖坑理論”展開的,而最終的目的都是實現兩個字“流動”。說到“流動”可能還是比較抽象,如果細分一下,就可以理解爲“四流”,分別是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商流,這四個流是互爲存在,而且彼此相互作用,既可以獨立存在,又是一個綜合體,只有將這四個流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盤活經濟。因此,我的分享,也是圍繞這四個流來展開。

  第一、物流常態化。

  說到物流,大家並不陌生,小時候,一說物流,就會想到拉煤、拉鋼材、拉建築材料的大貨車,而現在,隨着互聯網電商的飛速發展,物流的重要性已經今非昔比。由其在這次疫情中,各種資源的流動已經離不開了物流,大量救援物資離開物流無法及時送往疫區,電商平臺離開物流就會癱瘓,而全國各地的生活物資還要依靠物流來實現市場的供需平衡。當然,由於疫情期間對物流的管控,短時間出現了資源不平衡的現象,一些地方缺資源,無貨可賣,另一些地方多資源,庫存積壓。如果是物品還好,但放在養殖業或新鮮食品行業,就會困難許多。比如:牲畜家禽、奶牛飼養等。然而,由於物流具有接觸範圍廣的高風險特點,使得對物流的管控出現了既非常需要,離不開,又要限制,做好防護的兩難境地。因此,在物流方面,也需要建立“平時商用,戰時軍用”的常態化管控體系。

  針對物流常態化的管控體系主要從人、貨、車三個角度採取疫情防控策略。貨和車沒有什麼要說的,而人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發貨人和接貨人,另一類是運貨人,也叫司機。由其是疫情期間,由於各地限制出行,很多外地司機們無法上崗,針對城市內的物流配送需求,很多外賣送貨小哥也多是縣區居多,出行和上崗均被限制,加之,大多物流公司對疫情的到來沒有完善的防護預案和應對經驗,因此,使得物流無法在疫情期間充分的發揮主導作用,從而使得供應鏈運輸、電商購物和本地化電商服務平臺無法最大化發揮作用。

  根據區域可分爲跨區域物流常態化體系和區域內跑腿物流常態化體系,甚至可能還要考慮全球疫情蔓延情況下的國際物流常態化體系,由其涉及到我國主要進口資源(如:糧食、石油等)出現國外全球化資源保護的領域。

  根據疫情的風險級別可分爲基礎生活物資產業鏈物流常態化體系、半復工物流常態化體系和復工物流常態化體系。其中,基礎生活物資產業鏈物流常態化體系是在疫情嚴重時期,爲了防止米麪油、蔬菜、生活用品等短缺、搶購、穩定物價的情況採取的基本保障措施。

  總之,建立物流常態化體系並不是單一的針對物流系統展開,還應該結合上游供應鏈和下游需求鏈的三位一體式的佈局。

  第二、資金流常態化

  說到資金流,可以先了解一些經濟學的常識。記得五年前,我爲做惢客我還特意買了兩本亞當·斯密的書,一本是《國富論》,一本是《道德情操論》。書中有一段“乞丐論”描寫的特別精彩,背後邏輯就是發現市場經濟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這隻“看不見的手”就是每個個體利己之心背後的潛在利益驅動力,說白了就是“自私之手”,認爲自私自利纔是使市場經濟運轉正常的必要條件。一時間,亞當·斯密也被世人尊稱爲經濟學之父。

  但後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爆發了,危機先從美國開始,股市崩盤、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工人失業、經濟陷入大蕭條,後來波及到全世界的很多西方國家。一時間,人們發現,亞當·斯密的那隻“看不見的手”的理論彷彿失效了。緊接着,就有了經濟學家凱恩斯的“挖坑理論”,意思是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政府不要作別的,就直接把工人請來挖個坑就行了,管喫管住,還給發工資,工人有了錢,消費也就帶動起來了,另外,挖坑需要工具,買鐵鍬、買設備,什麼鋼材廠、建材廠、交通運輸等都帶動了,表面上是挖一個坑,但其實是想通過一個需求點來帶動整個經濟。後來,經濟學家錢德勒還爲此寫了一本書叫《看得見的手》,並且,還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然而,經濟發展到現在,我們發現這兩隻手都要有。其實,如果深讀《國富論》會發現,其實,在“乞丐論”中已經隱喻出了另一隻“看得見的手”,如果把《國富論》中的“乞丐論”和《道德情操論》相結合,其實就是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兩隻手”。

  有了以上的常識理解,我們就會很容易理解資金流的作用了。不管是減免稅,還是發放補貼,大多都是圍繞凱恩斯的“挖坑理論”展開,用句古話叫“四兩撥千斤”。比較典型的就是發放補貼券或消費券了,而且,有了互聯網平臺的參與,使得補貼券的發放更加的精準,也更具有針對性。比如,對於低保戶、特困戶的定向發放,對於庫存積壓的特困企業商品發放等。

  此時,也許您會問,這些跟常態化有什麼關係,因爲在補貼發放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漏洞,我們可以從上半場和下半場的角度來思考。

  首先,補貼券制定與發放的上半場問題。

  站在大衆角度,可能關心更多的是補貼券的數額和具體的應用場景,比如:六千萬消費券或餐飲/旅遊行業等,但很少有人去關心背後的邏輯規則。這就需要考慮公開、公正、公平、透明的問題,如果放在惢客裏叫證明誠信,需要有誠信公式的保駕護航。一個是選擇具體遴選補貼行業和補貼企業的誠信公式,另一個是選擇具體補貼人員和補貼發放方式的誠信公式。除了避免一些企業坑了國家肥了自己,還需要避免消費券發放上的供需配比不平衡,就拿搶券來說吧,很容易出現有人需要,搶不到,有人搶到了不消費,從而降低了補貼券的效能。當然,對於補貼企業方面還有一個重要指標需要納入到誠信公式中,就是補貼商家或企業不能在疫情期間出現員工辭退的問題,否則就成了商家獲利的工具。

  其次,補貼券消費與監管的下半場問題。

  雖然補貼券的發放是上半場,但是,在下半場出現的問題還可能會有很多。比如:商家變向降低了服務質量、以次充好或提高商品價格,甚至還有可能跟消費者搞以券套現的利益交換,也包括上面一條中提到的被補貼商家出現辭退員工問題,這些情況都是需要警惕和預防的,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是需要建立誠信公式。然而,單靠部門的監管,不管是人力還是財力,都是不夠的,因此,需要建立一個自治的生態,也就是在商家、消費者、監管部門三方之間建立一個以證明誠信爲理念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規則生態,這個生態就是惢客,而規則就是惢客的誠信公式。

  顯然,這個生態不是因爲疫情而臨時建立起來的,但是需要一個常態化的商業生態體系存在。比如:在復工復產中有一部分人羣也是需要被照顧,就是因疫情失業或被欠薪的租房人羣,而對於大城市小戶型樓市建設的開發商和購買小戶型的外來務工人員的補貼鼓勵也可能是一個可以考慮的補貼方向,然而,要想照顧這部分羣體,卻非常的困難。因爲,這部分人羣很難證明自己,極易出現冒領的情況,而惢客職場版塊的產品設計理念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惢客職場中,員工和企業將會分開,不再是僱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因此,在惢客職場中產生的數據是一個企業與員工互相約束機制的第三方信用平臺,這是一個常態化平臺產生的數據。而商家的消費質量問題又可以通過“惢客支付+惢客舉報+惢客貼標籤”機制來解決,假如商家想引誘用戶通過假消費來通過補貼券雙向獲利,如果用戶通過惢客舉報進行了舉報,用戶可獲得10倍消費券的獎勵,當用戶的舉報收益大於作弊獲利的100倍,別說商家引誘消費者,用戶還想通過“釣魚”的方式來引誘商家作弊,這就是相互約束機制。惢客的貼標籤就更能約束商家了,也許聽到標籤,有朋友會問標籤和評價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一直關注《惢客創業日記》的朋友都知道,惢客的標籤與評價是有本質區別的,因爲,惢客標籤是具有搜索紅利的,而惢客搜索跟目前的搜索引擎平臺和電商的搜索機制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區別,可以說惢客搜索引用的是標籤信用機制,而不是通過競價排名和訪問量來搜索關鍵詞、標題和內容機制。其他搜索平臺是找的到,搜索的是內容,而惢客搜索平臺找的準,搜索的是信用。再簡單一點說,其他搜索平臺是自己定搜索規則,而在惢客搜索中,惢客採取的是公開透明的第三方規則,一個企業如果找惢客說,能不能把我公司的產品排到前面,惢客是辦不到的,因爲,惢客的所有搜索排序規則是基於信用標籤的,是公開的。

  寫到這裏,可能會有一些深度思考的用戶問我:“寫了這麼多,都是在評論別人的方法,像補貼券都是人家已經想好的方法,你有沒有自己思考的一些解決方案?”說實話,這個問題很尖銳,但很實際,畢竟大家的時間都不是大風颳來的,瞭解一些新的思考纔是乾貨。好吧,我就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吧,可能有一些奇葩,也可能不合理,就當是做一下思考練習吧。

  這個想法就是如何讓國家不花錢或花很少的錢也能達到促進消費的效果,而且還要建立一種自發的市場供需平衡機制?基於這個思考點,我想到了之前在設計惢客電商和惢客支付中的一個思路,就是消費預定和預存機制,說白了,就是會員充值。說出來可能覺得沒啥新意,但是,如果能實現會員充值卡的長期普及和應用,那麼,這個槓桿就能盤活整個經濟,而且不是臨時的,而是長期且廣泛的。也許看到這裏,您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也會覺得有些誇張,不就是一個會員卡充值消費嗎?有那麼誇張嗎?接下來,我們就用數字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吧。

  我們都知道,每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老百姓的錢都存在銀行裏,不再盲目消費了。而且,企業和商家因爲消費訂單的下降,收入降低,從而造成虧損,甚至是企業破產、員工失業,而大量的人員失業又反過來加劇了老百姓的錢繼續放在銀行裏,致使惡性循環加劇。此時,最需要做的兩件事就是,一要把老百姓存在銀行裏的錢拿出一部分放到市場裏,二要把企業的訂單或者預購訂單增加或擴大。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住戶存款餘額爲72.44萬億元,平均每人儲蓄存款爲51931元,按照國家統計局的顯示2018年人均年消費是19853元。當然,這些數字都是網上查的,僅作參考。我們有一個設想,如果能夠拿出10%的存款投入到市場消費或預消費中,就會有7萬億的消費體量,而且這個體量很可能是每年的消費累積體量。

  雖然,數字可觀,方法也很容易見效,商家可以獲得大量的預訂消費訂單,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充值打折省很多錢,這麼好的事,爲什麼大家都不願意拿出一部分銀行裏的存款放入到會員卡的消費賬戶中呢?最主要的障礙還是信用問題,對商家的誠信不放心。

  記得我在去年六月三日的《惢客創業日記》中寫過一篇日記“50元買一個煎餅果子的騙局”。寫了我同事的姐姐花50元買了一個煎餅果子的事,其實是會員卡充值惹的禍。一次充值100元可以享8折,結果她只吃了兩個煎餅果子商家就消失了,而自己的100元充值也打了水漂,這樣覈算下來,共花100元吃了兩個煎餅果子,正好是50元一張。我想這件事,也應該是無數會員卡充值受害者的一個縮影吧。而在惢客平臺中有一個粉絲卡,粉絲卡的所有充值金都是由第三方銀行來託管的,每消費一筆自動劃一筆,商家倒閉不幹了,剩下的錢自動再轉給消費者,避免了商家捲款跑路,消費者血本無歸的不誠信現象。對於商家來說,不要想着挪用消費者的錢,應該把會員卡充值的錢看成消費者的批發訂單,本着長期留住客戶,增加客戶的消費粘性、消費頻次作爲自己的服務宗旨。有了這個信用機制,不但電商的商家可以有粉絲卡,甚至路邊煎餅果子的大媽也會有粉絲卡,這種個體上的量的積累,一定會對整個經濟帶來巨大的促進和幫助。值得慶幸的是,惢客的產品原型已經把粉絲卡模式設計出來了,我們又向惢客APP的上線邁出了一步,繼續堅持,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第三、信息流和商流常態化

  由於信息流和商流結合比較緊密,信息流是需求,商流是交易,因此,就放在一塊說了。這裏的常態化總結下來,就一個字“雲”。雖然病毒可以在物理世界傳播,但是,卻不能在虛擬的網絡信息世界傳播,這使得信息流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雖然,網絡中也有網絡病毒,但是,對於人禍,我們還是可以應付的,這也感謝大自然裏的太陽公公沒有對我們網絡信息的“天災”進行干預。

  說到“雲”,一時間,“雲產業”成爲了疫情期間最朝陽的產業,也爲未來“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主要領域分爲三大系,分別是雲購物(電商系)、雲媒體(娛樂系)和雲辦公(應用系)。

  電商係爲這次疫情提供的幫助是巨大的,甚至連房子都開始通過電商賣了,如何解決“外貿轉內銷”的問題是一個思考方向。而娛樂系更是借疫情來了一撥開掛節奏,由其是直播,不但與電商搶地盤,還滲透到了諸多線下的娛樂行業,連《歌手》節目都開啓了雲現場模式。作爲雲辦公的應用系同樣迎來了春天,雲展會、雲劇場、雲辦公、雲會議等等,也許,在後新冠時代還可能會出現雲婚禮、雲旅遊,甚至是我一直以來爲惢客思考的“共享員工”的奇葩創意。另外,隨着5G和全息投影技術的不斷突破,也許會創造更多的應用生態。

  而今天我想分享的並不是這三大系,而是,除了這三大系,未來還有一個基於雲生態的體系,就是“雲信用”體系,或者也可以叫第三方的“雲規則”體系,惢客這個“給靠譜定標準”的證明誠信的互聯網平臺也屬於這個體系的產品。在惢客中,無論是自媒體、聊天社交還是電商,每個企業和個人都需要通過“證明誠信”和“貼標籤”的方式來累積個人的社交信用貨幣。在惢客中的成功標誌不是你有沒有錢,出不出名?而是你擁有多少社交信用貨幣。這是一個偉大的夢想,也許在未來,大家眼裏的“中國首富”、“世界首富”並不僅僅是有錢人,而是擁有惢客社交信用貨幣金額最多的人。雖然,我知道自己還不具備駕馭這個夢想的能力,但是,我願做這個夢想的發起人,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如果想更深入的瞭解惢客,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看我在2020年1月28日寫的《惢客發展的三個階段》的日記,另一個是聯繫我看一看或討論一下惢客的產品原型,在這裏就不再詳述了。

  3、保護易感人羣。

  說實話,這方面的專業性很強,再加上日記寫到這裏,應該差不多有七、八萬字了吧,再花時間研究和學習的確沒有什麼必要了,而且,跟惢客的關係也不是很大,因此,就不再分享了。

  最後,做一下總結,這篇日記寫的好與不好?解決方案是否可行?只能說我已經盡力而爲了,拍磚也好,吐槽也罷,都無所謂,其實挺希望您能在網上再找出一篇與疫情相關的比我寫的更好、更全面的文章,讓我再二次學習一下。當然,那種“圓圓日記”類型的“現象體”除外,因爲,我是一個業餘的產品經理,而解決方案纔是我的最愛。如果在這篇日記中,挑出一個最重要的建議,我想就是反覆被提到的八個字:“平時商用、戰時軍用”,也就是建立一個“平時商用、戰時軍用”的全方位管控體系,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像切換按鈕一樣隨意切換。當然,作爲一名中國人,在此,也送上自己的祝福,祝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祝海峽兩岸早日統一,祝我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

  寫到這裏,也到了收尾的時刻,終於可以長出一口氣了。說實話,心裏感慨萬千,也矛盾重重,兩個多月的時間,雖然只有七、八萬字,但在我此時的腦海中卻閃過無數難忘的場景和畫面。有多少次想垂頭喪氣的放棄,又有多少次握緊拳頭揮舞着對自己說繼續努力;有多少次想草草收兵,又有多少次寫到心潮澎湃,激動不已;有多少次寫到頭暈想吐,甚至拍案而起,又有多少次爲疫情中的“感人事蹟”流下滾燙的熱淚,無聲的哭泣;有多少次面臨精神和壓力崩潰的邊緣,失眠且精神乏力,又有多少次身體的亞健康一次一次的報警,讓我感嘆創業不易;有多少次一想到產品原型的進度恨自己無能和不爭氣,又有多少次一想到天使還在不斷的輸血,心中不斷地湧現出自責、歉意和感激……伴隨着這首背景音樂“遇見”鋼琴曲,我的思緒一幕幕流出。似乎聽起來描述的有些誇張,但是沒有體會過,真的很難知道感同身受是一個什麼東西。

  時不時,我也會經常拷問自己,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到底值不值?我知道,當產品原型做出來以後,下一步要面臨的是什麼?除了資金,還需要更專業、更有能力的人才加入,包括大咖和大牛們。之所以,用心寫這篇日記,只是期待在未來能給惢客爭取到一次救贖的機會,哪怕能感動一個幫助惢客的人,我這些天的努力也沒有白費。這就是我,在此創業階段內心的一個真實寫照。記得有一部小說裏說過這樣一句話:“在貼身保鏢眼裏,世界上沒有偉人。”意思是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普通人,生活中也都有屬於自己的小情緒、小煩惱,只不過因爲他們某一方面的成就,使得別人把他當成了完人或神人,也許今天還是人人羨慕的神一般的企業家,明天可能就會成爲衆人唾棄的渣男,所差的僅僅是一條微博爆料的距離。其實,這也就是惢客要解決的在誠信領域經常出現的“一善俱榮、一錯即否”現象。

  這也說明,在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東西並不美好,因此,兩年來,我覺得能一直保持創業日記80%的真實度也挺不容易的,有時會被朋友誤解爲我的心情又低落了,常來安慰我,有時還會被網友們嘲諷自己的能力,甚至還會把我當成是“創業怨婦”,只知道吐苦水兒,其實,我自我感覺還是很驕傲的,因爲,在中國這樣記錄自己創業經歷的人太少了。如果馬化騰寫創業日記,其實我挺感興趣“拍拍想喫掉京東”的那段經歷,如果馬雲寫創業日記,我挺感興趣“雅虎想幹掉百度”的那段經歷,但是,大家看到的創業者,都是光鮮的、成功的經歷,在創業領域向外界展示出來的多是“事後諸葛亮”的美好事蹟,這在中國的創業史上,不得不說也是另一種遺憾。

  如果再坦誠一點,我寫這篇日記的主要目的就是求助,尋找共鳴,尋求知己,尋找有志、有知(良知)、有才、有爲的大咖。或者正在從事互聯網相關的產品經理或技術大牛,或是某個行業、某個領域的專家,或許是某個知名的大記者,當您也想改變本行業不誠信的現狀時,當您也想讓誠信、靠譜的人有紅利時,不如加入惢客,讓我們一起給靠譜定標準,因爲,如果您看了我在之前的日記《惢客發展的三個階段》後,會明白,惢客不是某一個人的惢客,而是每個人的惢客。記得喬布斯說了一句經典的話:“你想繼續賣一輩子的糖水,還是想跟我一起來改變世界。”而看了本篇日記,我想您也一定會感受到,蘋果想改變世界,而惢客是在互聯網領域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一個給靠譜定標準的世界,一個爲各行各業證明誠信的世界,一個第三方規則生態的世界,惢客每一個功能版塊都是一個龐大的生態,都可以爲國家、爲社會、爲每一個行業解決普適的誠信問題。

  在寫這篇日記的過程中,我隨感而發的寫了一首小詩,叫《助善詩》,我會把它放在本篇日記的感悟中,如果您讀了這首詩,我想您一定會感受到我的熱情,我的執着,雖然我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草根創業者,但是,惢客卻是一個偉大的項目,它不但使今天的我們正在實現孔子幾千年來一直未實現的人生理想(朋友信之),還對國家、對社會,也對我們下一代的子孫們都有非常重要且深遠的意義。

  在這段時間裏,我要感謝其他兩位小夥伴的鼎力相助,爲我分擔了不少產品原型設計上的壓力,感謝涼粉兒的信任和支持,雖然,她等了一年多也沒有看到產品原型的最終成果,哪怕是個半成品的“青蘋果”,說實話,心裏真的很不是滋味,但也沒有辦法,只能控制自己堅定的步伐。面對若大的一個惢客生態,我們能做的只有迭代、迭代、再迭代。

  前些天,我跟其他兩位小夥伴討論惢客產品原型的時候,對於惢客的用戶機制,我講了很多,以至於佔用了不少兩位小夥伴的下班時間。也是當時在涼粉兒公司獲得的靈感,被我改編了一句話:“惢客追求的不是讓一億人一次用惢客,而是讓一個人一生用惢客。”

  也許在未來,當一個人離開人世的時候,他的惢客賬號並不會消失,他的賬號在惢客聊天中就變成了一個虛擬的靈堂或墓地(或直播),如果付個費,還可以爲他買一個好一點的宮殿或寺院,也許在爲他開追悼會的時候,也許每年清明節祭祀的時候,也許是他的生日或祭日,又也許你突然之間會很想念他,一些身在外地不能回家的子孫們,就可以通過手機中的惢客聊天同時進入他的靈堂進行祭拜,在虛擬的靈堂中有他的照片,也有他的祭祀臺,也可以通過虛擬道具獻上花圈、鮮花或逝者最愛喫的貢品。當然,更主要的是,可以瀏覽逝者生前在惢客中留下的人生標籤軌跡。在惢客自媒體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這一生中寫過的文章或作品;在惢客聊天中可以看到他之前的分享生活照、旅遊照或心情筆記;在惢客職場中可以看到他一生的職業生涯以及所取得的成績;在惢客慈善中可以看到他一生捐了多少錢,幫助了多少人和他做志願者的光輝事蹟;在惢客遺言中還可以看到,他對子孫後代們的牽掛、不捨和期許,甚至他在惢客遺言中可以把自己的賬號遺產傳承給他的子孫後代們,當有人繼續爲他的作品打賞或版權付費後,他的子孫後代們同樣可以受益。

  我們還可以看到他的一生在惢客中累積的社交信用貨幣,當然,也可以看作是他的另一種虛擬遺產,可以把自己的社交信用貨幣讓下一代子孫們來繼承,因爲,社交信用貨幣的每一個幣都有一個唯一的序列號。雖然不能花,但可以變成一個掛在子孫頭像後的勳章,既彰顯自己的家族榮譽,又永久的成爲子孫們學習的榜樣和動力。

  有一天,當你下載並安裝惢客APP時,您會先看到一個動畫,這個動畫中有一句經典的話:“一個人的終極死亡是被遺忘。”我之前,問過身邊的很多朋友,我問他,你知道你爺爺或奶奶的姓名嗎?可以說,70後以前的人很多都叫不出名字來,當我再問到曾爺爺、高爺爺時,就更沒有人知道了,雖然,中國人講究傳承,但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家譜就這麼在現代社會慢慢地失傳了,子孫們能記住的最多三代,再上一代,基本上就斷了。而在惢客中,就會有一個家族的虛擬家譜,也可以算是另一種的永生吧。如果再腦洞一下,也許在未來,人工智能的技術突破會讓逝去的人以虛擬機器人的方式活過來,而他在惢客中的標籤軌跡,可能會變成他的性格和脾氣,使他的靈魂永遠的駐留在惢客裏。

  當然,惢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就是活着的人,一定會盡力去做一個誠信的人,因爲,惢客爲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證明誠信的一個平臺,他們知道自己不會“死”,不會被子孫後代們忘記,他們會在有生之年創作更多的作品,因爲,他們知道,這些作品和版權不會因爲自己的離開而消失,甚至還會永久地獲得的版權紅利,而這些紅利會被子孫們後代們永久的繼承,而且,如果家族的每個人都是這樣努力,那麼這個家族在惢客中的遺產將會世代傳承、代代興旺。爲了不給自己的家族抹黑,他們也一定會在有生之年,盡力做子孫後代們的榜樣,把一生的人格都留在惢客裏。

  這就是我的夢想,真誠的希望您看到後,與我產生共鳴,與我一起在惢客的世界裏,發揮我們無限的想象力,讓我們一起來用互聯網的神奇實現孔子他老人家的人生理想(朋友信之)。也許您覺得:“我的能力很有限,幫不了什麼忙。”但是,如果有1000個您和我加起來,也許惢客就做成了。雖然,我們目前只有幾個人,但我們不泄氣,不放棄,繼續堅持對惢客的迭代,因爲我期待,而且,一直在期待,有一天那個你會出現在我面前,對我說:“我想加入惢客,咱們一起幹吧!”

  好了,到此,我的分享就要馬上告一段落了,接下來,有一個小小的說明,由於在五月份還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任務要做,不但要對《惢客》草稿書做二次修訂,還要對產品原型做最後的衝刺,加之,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已經出了問題,因此,分享的日記就延長到了五月底,下一篇新的日記,將從6月1日開始繼續。

  最後,分享今天日記的感悟,也是我隨感寫的一首小詩。

 《助善詩》

此君有夢胸中藏,

惢客破繭欲開荒。

窮亦有志濟天下,

志遠才疏弈滄桑。

 

盡心竭力求知己,

仁人志士少有幫。

問君富貴善何處?

安知義款流何方?

 

接濟個善爲小助,

以魚濟漁方興邦。

此漁有待達人樹,

問君可否滴水幫?

 

  好了,今天的日記就寫到這裏,《惢客創業日記》咱們明天繼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