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科普——5G系統架構

5G網絡總體拓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從結構上看,5G網絡包括核心網(5GC)和無線接入側(NG-RAN)兩個部分。5GC部分分別有兩個功能單元與NG-RAN部分對接,一個是接入和移動性功能單元(AMF),另一個是用戶面的功能單元(UPF)。AMF提供控制面的處理功能,UPF提供用戶面的處理功能。NG-RAN包含gNB和ng-eNB這些網元,無線接入側的網元根據無線接入側組網的方式不同而有差異,如果是獨立組網(SA),無線接入側就只有gNB網元,沒有ng-eNB網元;如果是非獨立組網(NSA),無線接入側包含gNB和ng-eNB這些網元。與4G一樣連接這些網元也有接口,5GC與NG-RAN之間的接口叫NG接口,gNB之間和gNB與ng-eNB之間都是Xn接口。

gNB功能

  • 無線資源管理:無線承載控制無線準λ控制動態資源分配連接態移動性控制
  • AMF選擇;
  • 到UPF的用戶面數據路由;
  • 連接建立和釋放
  • 尋呼消息和系統廣播消息的調度和傳輸
  • 測量和測量上報配置;
  • 支持網絡切片,支持雙連接
  • NAS消息轉發;

5G核心網網元功能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AMF:接入和移動性功能單元
  • SMF:會話管理功能單元
  • UPF:用戶面的功能單元
  • UDM:統一數據管理功能單元
  • AUSF:鑑權服務單元
  • MME:移動性管理實體
    MME的主要功能是支持NAS(非接入層)信令及其安全、跟蹤區域(TA)列表的管理、P-GW和S-GW的選擇、跨MME切換時進行MME的選擇、在向2G/3G接入系統切換過程中進行SGSN的選擇、用戶的鑑權、漫遊控制以及承載管理、3GPP不同接入網絡的核心網絡節點之間的移動性管理(終結於S3節點),以及UE在ECM_IDLE狀態下可達性管理(包括尋呼重發的控制和執行)。
    MME是一個信令實體,主要負責移動性管理、承載管理、用戶的鑑權認證、SGW和PGW的選擇等功能;
    SGW終結和E-UTRAN的接口,主要負責用戶面處理,負責數據包的路由和轉發等功能,支持3GPP不同接入技術的切換,發生切換時作爲用戶面的錨點;對每一個與核心網(EPS)相關的UE,在一個時間點上,都有一個SGW爲之服務。SGW和PGW可以在一個物理節點或不同物理節點實現。
    PGW終結和外面數據網絡(如互聯網、IMS等)的SGi接口,是EPS錨點,即是3GPP與non-3GPP網絡間的用戶面數據鏈路的錨點,負責管理3GPP和non-3GPP間的數據路由,管理3GPP接入和non-3GPP接入(如WLAN、WiMAX等)間的移動,還負責DHCP、策略執行、計費等功能;如果UE訪問多個PDN,UE將對應一個或多個PGW。
  • HSS:歸屬簽約用戶服務器
    是EPS中用於存儲用戶簽約信息的服務器,是2G/3G網元HLR的演進和升級,主要負責管理用戶的簽約數據及移動用戶的位置信息。

附錄:5G名號

這些稱號有:IMT-2020,5G,NR,gNB,en-gNB,ng-eNB,EN-DC,NE-DC,NGEN-DC,NG-RAN,5GC,5GS等等

1. 從IMT-2020到5G

要說明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一個國際組織,叫國際電信聯盟(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簡稱國際電聯。我們先看看國際電聯的自我介紹:

『國際電聯 (國際電信聯盟) 是主管信息通信技術事務(ICT)的聯合國機構。我們劃分全球的無線電頻譜和衛星軌道,制定技術標準以確保網絡和技術的無縫互聯,並努力爲世界欠發達社區提供ICT接入。國際電聯致力於連通世界各國人民 —— 無論他們身處何方,處境如何。通過我們的工作,我們保護並支持每個人的基本通信權利。』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說白了,就是國際電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凡是和通信有關的事情都管。國際電聯一看,4G已經全球開花,上網流量爆炸性增長,多少都不夠用了,這可咋辦?是時候搞一個面向2020年及以後,能近一步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流量需求的新技術了!

於是,在2015年10月26日至30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2015無線電通信全會上,國際電聯無線電通信部門(ITU-R)正式批准了三項有利於推進未來5G研究進程的決議,並正式確定了5G的法定名稱是“IMT-2020”。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IMT的英文是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合起來的意思就是面向2020年及以後的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其他的俗人可沒這麼嚴謹,4G再往後不就輪到5G了麼,那麼直接乾脆就叫5G得了。
2017年2月9日,國際通信標準組織3GPP宣佈了“5G”的官方 Logo。5G這個名號正式扶正。

2.名目繁多的5G名號

NR:
NR的全稱是New Radio,指的是5G的無線空口技術。和4G的空口技術:E-UTRA相比,5G的空口技術當然是非常新的了,因此得名“新空口”,就是這麼簡單粗暴。另外,既然能拿來比個新舊,說明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關聯的。事實上,5G的空口技術就是在4G空口技術之上更新而成。

gNB:
gNB就是5G基站的名稱。可是,這裏的g到底代表啥?NB是牛逼的意思嗎?這一切都要追根溯源,從1G時代開始說起。

  • 1G:基站就叫Base Station,簡稱BS。簡單,直接。

  • 2G:基站名稱升級爲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簡稱BTS,也叫基站收發信臺,名稱的內涵開始豐富起來。

  • 3G:到了這個時候,那些專家似乎對抽象的東西情有獨鍾,2G時代好好的BTS不叫,卻改名爲NodeB了,簡稱NB,其字面含義就是“B節點”。如果我們認爲這裏的B是指基站的話,那NodeB的含義就是“基站節點”。

  • 4G:這時一個網絡急劇演進的時代,到處充斥着“演進”的口號。4G技術叫LTE(長期演進),基站叫eNodeB(演進的NodeB,簡稱eNB),核心網叫EPC(演進的分組核心網)。在3G網絡的名詞上加個“evloved”,就成了4G。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到了5G時代,基站的命名也是考慮在NodeB的前面加個表示未來演進的詞。那麼到底該加那個詞呢?我們可以腦補出以下3GPP的各個成員的討論內容:

  • ZTE:大家給5G基站確定個名稱吧,提議很多,難以定奪啊。

  • AT&T:叫fNB咋樣?

  • NEC:叫5NB如何?

  • Intel:要不叫gNB?

最終gNB這個名稱勝出,這裏的g代表“next Generation”,就是下一代NodeB的意思。那爲啥不叫“ngNB”呢?因爲NB前面只能加一個字母,叫“nNB”太奇怪了,就退而求其次選擇了“gNB”。

有了gNB之後,在此基礎之上衍生出了一大票馬甲:en-gNB,ng-eNB,gNB-DU等等,不一而足,下面逐個介紹。

en-gNB: 在Option3系列的非獨立(NSA)組網架構下,和4G核心網對接的5G基站,就叫en-gNB。這種架構由於是4G eNB(E)和5G NR(N)的雙連接(DC),且4G eNB爲錨點,因此叫做EN-DC(eNB NR Dual Connection)。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ng-eNB:
在Option4系列的非獨立(NSA)組網架構下,4G基站必須升級支持eLTE,和5G核心網對接,這種升級之後的4G基站就叫ng-eNB。這種架構由於是5G NR(N)和4G eNB(E)的雙連接(DC),且5G NR爲錨點,因此叫做NE-DC(NR eNB Dual Connection)。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類似的,在Option7系列的非獨立(NSA)組網架構下,和5G核心網對接,這種升級之後的4G基站也叫ng-eNB,但錨點在ng-eNB上,因此這種架構叫做NGEN-DC(NG-Enb NR Dual Connection)。

NG-RAN:
顧名思義,NG-RAN的含義就是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在非獨立組網架構中,這個概念不但包含5G基站(gNB),還包括升級支持eLTE的4G基站(ng-eNB)。也就是說,gNB和ng-eNB合起來,就叫做NG-RAN。

5GC:
5G核心網,基於大虛擬化和服務化架構,4G的網元全部打散融合成一個個的網絡功能,最關鍵的控制面功能是AMF,用戶面功能是UPF,如下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5GS:
5GS就是指5G System,是所有的5G網元的統稱。包含基站(NG-RAN)+核心網(5GC)。

最後,加上5G的三大應用場景。5G系統是IMT-2020的唯一踐行者,增強型無線寬帶(eMBB)提供者,海量物聯網(mMTC)服務使能者,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啓蒙者,無線新空口(New Radio)發起者,下一代基站(gNB,en-gNB,ng-eNB,NG-RAN),靈活的雙連接組網(EN-DC,NE-DC,NGEN-DC)締造者。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