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4移動醫療(上):資本蜂擁 巨頭入場

對於移動醫療行業來說,2014年註定是一個里程碑。當然作爲產品設計者、產品管理者更應該對這些資訊保持敏銳性,才能抓住可能可以抓住的時機....

一、受標杆項目引導,投資機構“坐不住”了

2014年,大量的資本蜂擁入場,移動醫療領域相關的投融資風起雲湧,這也深刻反映了市場的變化。如果說2013年移動醫療暗流湧動,那麼2014年則是行業井噴的一年,全年共投資了超過80個項目,總融資標的接近7億美金,比前4年的總和還多一倍。

幾乎每個月,都有投資機構都宣佈重量級的投資標的,一次次刷新着我們的認知,放佛我們已經“星際穿越”了一樣。除騰訊基金豪擲1.7億美元的兩個巨無霸之外,從投資項目分佈上看,主要有四個種類:穿戴式設備類16個,醫療服務類10個,醫療應用類13個項目,健康應用類6個項目,當然還有一些比較獨特的項目無法歸類。

二、“大體量”選手開始入場

判斷一個行業是否將迎來爆發機遇,除了看相關市場、政策等面相外,還要考慮“大體量”選手是否開始參與其中,比如BAT360和小米。他們延續着在金融、電商、打車、教育、銀行、O2O、影視等處的“犬牙交錯”,如今戰火已經全面蔓延至移動醫療領域。

1、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阿里健康、藥品監管碼和天貓醫藥館

“未來醫院”是支付寶正在打造的一個移動就醫平臺,他們希望繁瑣的就醫程序變得簡單。未來患者在線上就能直接完成掛號、候診、繳費、查看檢驗報告以及醫患互動等等。例如,通常情況下,患者需要在診室外聽候醫生叫號或大屏幕顯示序號就診,而未來可在手機端進行叫號查詢,並根據實時叫號情況安排前往診室的時間,省去在診室門口的等待。

當患者的檢驗報告或診斷報告結果出來後,患者可直接在手機端查看。另外,當醫生開具完處方後,患者可直接在支付寶系統進行繳費,則無需再去窗口排隊等候;因爲他們已經通過,將診療卡與支付寶進行綁定,未來與醫保的結算問題也會隨着生態演進得到解決,就診完成後,患者還可以對就診醫院進行評價。

阿里健康:2014年年初,阿里收購中信21世紀54.3%股份,是阿里健康全國大布局的關鍵一手,不僅因爲他們從此有了網售牌照,而且還掌握着目前中國僅有的藥品監管碼體系。目前看來,他們做了兩大塊業務:一、想掌握數據的“水龍頭”:因爲數據驅動運營是大型藥企的基礎,是e-marketing的基礎。同樣與保險公司合作也是一個關鍵的橋樑。二、是目前在石家莊和杭州落地阿里健康,從C端入手,通過拍處方上平臺比價購藥。這樣事實在國家沒有正式開始啓動醫藥分開之前,天生與整個醫藥產業鏈作對,打破醫生和醫院的既有利益格局,想通過自己的強大實力,形成新的類似淘寶在電商格局中的事實壟斷地位。通過強力補貼和政府行政命令,進行雙輪驅動以實現目標,目前進展不順利。不過Dr.2認爲這裏面很可能有國家戰略的試點意味,因此需要辯證去看。至少其撬動了一塊大石,可能會形成一個市場預期。

藥品監管碼和天貓醫藥館的頂層設計,可能將與支付寶未來醫院和阿里健康形成一個大閉環,相關文章我寫過不少,不再贅述。

2、微信“全流程就診平臺”和跨平臺“卡位式“收購

患者只需要掃描微信二維碼或搜索相關“醫院名稱”添加關注,填寫簡單的個人信息捆綁就診卡,即可用手機完成預約掛號、繳費、候診隊列查詢和檢查報告查詢等就診流程。微信團隊還攜手各地衛生局,宣佈統一預約掛號的“XX健康通”微信公衆服務號,努力打造“口袋裏的醫院”。全部接入聯網後,市民將可以享受本地多家醫院的預約掛號、健康檔案查詢、微信支付等全流程服務。未來進一步的資源整合,從騰訊2個月內大筆投資丁香園和掛號網可以嗅出一些端倪。

但從雙方“交戰”地區看,支付寶攻勢更猛,率先接入超過20多個省,而微信則拿下5省市的70多家醫院,不過由於微信移動端的佔有率顯著高於支付寶,從C端反向入手,未來仍然充滿了變數。

3、“平安健康管家”

平安於2014年10月28日,推出了健康醫療APP“平安健康管家”,包括問疾病、看名醫、逛社區、收資訊以及測健康五個模塊,並且主打名醫問診及家庭醫生概念,以私人健康顧問,和名醫即時在線諮詢爲特色,實行一對一的私人醫生服務。其宣傳可爲用戶提供從就醫問診到日常健康諮詢的服務,並可根據用戶健康狀況,爲用戶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醒用戶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每週推出“名醫來了”系列問診活動,與用戶進行線上醫療互動。

平安健康結合自己原有醫療機構和保險客戶資源的優勢,逆向進行戰略佈局,實行診斷治療諮詢賠付的一體化。不過目前用戶活躍度不高,且突破了商業模式裏“甲方乙方”的界限,必然將一批原有的醫療合作伙伴推給對手,未來成敗難料!

4、百度的佈局

百度採用了防守策略,除了原有投資了一部分好大夫,併爲其導流之外,這一年主要想依託自己優勢,佈局兩個維度。第一、想打造數據平臺概念,吸引更多第三方的軟硬件公司將數據傳上來,構建一個開放導流的“連接型”生態,同時可以進行反哺,還藉助其所在地的政府關係,建立了北京移動健康硬件信息流計劃,不過目前進展一般。第二、在其它土豪大手筆揮金如土的時候,百度將資源主要投給了內部的“數據挖掘”和“深度學習”,進行技術儲備,期望未來以技術領先捅破其它所謂商業模式的“紙老虎”!

5、360、京東和小米

360這一年也和國家藥監部門上線了一個藥物數據庫查詢,隨後在這一領域就比較沉寂。除了周鴻禕進入或退出一些小項目的財務型投資以外,基本上選擇了收縮戰線,也許在憋大招,也許等待觀察。京東比較簡單,藉助電商和衆籌基因,打造智能硬件首發平臺,其中自然包含移動醫療的硬件,同時組建開放數據平臺,再將數據導給春雨或其它第三方平臺,構建一個生態,現在看起來硬件首發還不錯,其它的還在建設,前景不明。另外京東還佈局一塊醫藥電商,期望政策開閘後佔據一定份額。小米則繼續祭起其“互聯網直銷”和“性價比”的大殺器,主要沿着硬件佈局,投資了不少移動醫療硬件企業包括ihealth,並且應用其強大的議價能力,或收購或摧毀或模仿,繼續野蠻生長。未來期望以硬件產業鏈爲入口,順向切入移動醫療領域,並且與企鵝總有些曖昧,包括共同推廣產品和共同投資項目,耐人尋味!

三、醫藥(器械、設備)產業鏈上的企業快速進入

醫療領域的傳統選手們也沒有閒着,在移動醫療這塊領域裏摩拳擦掌。以醫藥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爲例,選幾個代表性企業。他們各自佈局不同的入口,從移動應用開發、醫藥電商、e-marketing、穿戴設備、雲端服務數據等多處進行滲透。醫藥電商的切入口自然也有各種爭奪,很多醫藥企業礙於自己的背景,無法掌控平衡電商平臺這塊蛋糕。因此,在傳統企業之外的京東、天貓醫藥平臺正快速推進。

九州通

九州通開始試水醫藥電商,除了已經死亡的”U醫U藥“和目前運營的“好藥師”外,其 O2O專業買藥導購平臺“去買藥”APP也於2014年9月份正式全面上線運營。“將擁有定位藥店、藥師諮詢、對症下藥等功能。因此有分析師和其內部團隊公開宣稱:“九州通控股好藥師會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發展無限!” 而”好藥師”簽約的實體藥店有3000家,按照計劃,今年底將簽約1萬家藥店,“計劃3年內擴展到5萬家”。不過問題是,他們前兩年就是這麼計劃的,估計今年可能還得繼續這個計劃,因爲完成不了!

Dr.2認爲,九州通作爲區域性龍頭企業試水醫藥電商,看似近水樓臺先得月,但實際上其原有的醫藥背景會成爲巨大障礙。當他開始擴張業務的時候,早期一定是特別快,爲什麼?因爲他自己的門店都會百分之百地強力支持,那麼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縱觀世界各國的案例,醫藥電商第一梯隊未來屬於第三方沒有懸念!

健一網

華潤集團旗下醫藥電子商務平臺健一網正式對外宣佈,已於今年一季度完成3億元融資,投資方爲上海國際創投公司(SIGVC)。那麼他們目前又開發了“健一醫生”,希望打通從問診到售藥的整個閉環。但是和九州通一樣,過強的醫藥背景阻礙其成長爲第一梯隊,同時他們這種“內部閉環”的想法將可能遭遇慘敗,一是導致沒有合作伙伴爲其導流,二是成本太高,基因不對。

iHealth

他們正從傳統的家用醫療健康電子產品向移動醫療健康產品轉型。公司自2010年起推出了iHealth系列產品,並在硬件端、應用程序和雲端持續加大研發投入。iHealth產品在血壓、血糖、體重、血氧、運動健身等領域已經推出了近10款產品,部分產品已經通過了FDA、CE認證(歐洲市場認證)。公司目前銷售收入主要來自硬件,實際銷售幾十萬臺,2000萬美金左右,後臺的APP和雲端收入可以忽略。

iHealth未來將從戰略上向競爭壁壘高的後臺(APP和大數據分析管理)併購延伸,接受小米參股後,相當於增加了一個直銷渠道。那麼未來公司的目標是,建立用戶的健康大數據,通過這些大數據與保險機構、新藥研發企業等對接,從而實現商業價值。

樂普醫療

2014年8月,樂普醫療發佈公告設立北京醫康世紀科技有限公司,持股70%。醫康世紀公司的定位非常明晰,主要從事心血管和糖尿病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研發、銷售和服務。還有爲其心臟植入器械的患者後端管理,和醫患全生命週期接觸構建平臺。同時他還收購了兩個藥品輔助營銷,還有一家二級醫院,希望可以爲他們心內科器械的普及形成協同。Dr.2覺得,像“泰和成”一樣,走術後醫患隨訪的平臺是可行的,能夠爲患者帶來優質管理,爲醫生提高效率,但是其收購藥品和醫院的做法可能過界了,未來會引發原有渠道合作伙伴的反彈,對其業務拓展帶來系統性摩擦,有點貪了,可能得不償失!

下一章我們將梳理HIS企業在這一領域的逆向佈局,以及目前移動醫療行業內的部分第三方代表性企業。來自網易科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