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ubuntu系統時硬盤分區方案

硬盤分區概述

一塊硬盤最多可以分4個主分區,主分區之外的成爲擴展分區。硬盤可以沒有擴展分區,但必須有主分區。在主分區中要有一個激活分區用來啓動Windows系統,在擴展分區中可以建立若干個邏輯分區。

主分區是權限最高的分區,可以用作系統啓動引導程序。當然,這個引導程序可以引導自己分區的系統啓動,也可以引導其他分區的系統啓動,甚至是邏輯分區。跟主分區同級的是擴展分區,擴展分區被設計成用來存儲數據,不具備系統分區的許多功能(引導、啓動、故障轉儲…)

在Linux系統中每一個硬盤總共最多有 16個分區,硬盤上的4個主分區,分別標識爲sdal、sda2、sda3和sda4,邏輯分區則從sda5開始標識一直到sda16。

選擇手動分區原因

手動分區最大的優點是能夠保證數據安全,ubuntu桌面系統出現崩潰情況時有發生,如果你的home目錄是單獨分區,你完全可以重裝系統,然後將home目錄掛載回去,避免數據丟失

總結一下,我覺得是否要手動分區還是取決於自己安裝和使用需要。如果你喜歡小折騰,比較怕掛掉丟失數據,或者純粹的強迫症,那就手動分區。如果你不想關注哪個分區到底多大,萬一home目錄分小了,以後要麼手動重新調整分區大小,要麼把個人文件放系統目錄,那麼就自動分區好了,都放一起。

我的分區策略

此處以500G硬盤爲例:
我的分區方案是:

sda1:/boot 主分區 5G

/boot :存放啓動Linux時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

sda2: / 邏輯分區 80G

/: 主目錄

sda3: /swap 邏輯分區 30G

/swap : 交換空間:交換分區相當於Windows中的“虛擬內存”,如果內存低的話(1-4G),物理內存的兩倍,高點的話(8-16G)要麼等於物理內存,要麼物理內存+2g左右

sda4:/tmp 邏輯分區 5G

tmp:用來存放臨時文件。這對於多用戶系統或者網絡服務器來說是有必要的。這樣即使程序運行時生成大量的臨時文件,或者用戶對系統進行了錯誤的操作,文件系統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爲文件系統的這一部分仍然還承受着讀寫操作,所以它通常會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發生問題。

sda5:/usr 邏輯分區 70G

/usr :這是個最龐大的目錄,很多應用程序和文件幾乎都放在這個目錄下。

sda6:/home 邏輯分區 310G

這個分區越大越好

備註

/lost+found :這個目錄平時是空的,當系統不正常關機後,一些丟失文件會存放到該目錄下;
/var :存放那些不斷在擴充着的東西;爲了保持/usr的相對穩定,那些經常被修改的目錄可以放在這個目錄下;其中,系統的日誌文件就在/var/log目錄中 hadoop生產環境/var/log最好單獨分成一個100GB以上的分區,如果只是測試的話可以不單獨給/var/log分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