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nq zc702 開發筆記

經過十多天的摸索學習,終於將zc702啓動了起來:

主要需要下面的這些文件

linaro ubuntu(rootfs)+ADI fpga reference(system.bit)+BOOT.BIN(include system.bit fsbl +uboot.elf)+uboot(xilinx)+uImage

初始遇到的問題:

開始選擇xilinx的petalinux,但是opencv使用不便,hdmi輸出不會。。。

後來使用yocto,結果編譯出的文件無法使用。。。

然後轉戰到ubuntu,使用ubuntu的rootfs,結果usb攝像頭找不到,並且hdmi沒法輸出。。。。內核一開始不知道哪裏搞,也不知道怎麼編譯。。。後來終於知道了

然後還是回到petalinux,chroot到ubuntu的文件系統。。。。問題多多,看着也不舒服

還是想辦法驅動起HDMI吧,然後找到ADI家的指導書,發現它有個指導,怎麼裝帶有hdmi的linux,也就是最上面列舉的環境。

一步一步做吧。。。

1.SD卡分區,分3個,一個fat32 留了200MB ,一個ext4,分7GB,一個沒有格式,100MB,分區還是用Gparted的好,方便,命令打起來貌似就比較煩。。。有時候指令好用,有時候圖形界面好用,各有各優勢,不過我的原則就是怎麼方便快速怎麼來。。。

2.這個時候爲了節約時間,先不搞BOOT.BIN(因爲雙系統,切換好累。。。。),先在ubuntu下將linaro ubuntu下載好,把uboot的源文件也下載好,ubuntu就用kget下,uboot就用git吧,兩個下完了就需要按照xilinx uboot wiki的指導來做出一個uboot,生成的直接是u-boot,因爲linux,所以默認elf格式,爲了後面生成BOOT.BIN,按照書上寫的還是cp 一下到u-boot.elf好了,我也沒有試過直接將u-boot放進來做BOOT.BIN 。。。

3.通過ADI的手冊下載好內核源文件後,打開,先讀讀README,既然都寫了要讀,就讀一讀吧,裏面寫到用已經寫好的defconfig文件,我的是zc702平臺,需要adv7511所以要選那個文件,找到了之後,按照手冊上的指令,或者其他編譯內核的指令,先制定處理器,是arm的,選擇編譯器,交叉的編譯器,然後make 內核,並需要指定地址,這個地址還沒好好找資料,後面再看,這裏是0x00008000,貌似不能是其他的,不然啓動不起來。這裏如果我要usb攝像頭,那麼還需要加media camera的配置,我前面一直沒找到usb攝像頭video0就是這個問題,所以如果要usb攝像頭一定要記得配置,已經寫好的配置文件裏沒有配置,所以可以再配置.config文件就好了,選擇uvc設備,ok,編譯。

4.文件系統只要按照手冊上的指令解壓複製進去到7GB那個空間就可以。然後轉到windows。。。。要不是xilinx對linux支持沒弄好,我真懶的到windows下去。。。唉,還手賤裝了win8,更悲劇的是還是64位,還有就是手抽買了卡巴斯基3年的。。。唉,怎麼一個卡啊。。。- -!

5.來到windows8,發現下載的adi的fpga reference是14.7版本。。。好吧,再下載一個。。。。還好有迅雷,還有會員,半個小時下載好,然後解壓安裝,然後嘛,就是打開它的參考設計,看到是hdmi的驅動配置,具體沒細看,主要是因爲zynq沒有視頻控制器,可不可以理解爲沒有顯卡?額好吧,繼續,export到SDK

6.到了SDK之後,先做一個fsbl,編譯或者自動編譯了,然後做BOOT.BIN,選中fsbl工程,右鍵,然後添加uboot.elf,     這裏system.bit和fsbl文件因該是已經默認加好的,輸出之後,將輸出的output.bin改到BOOT.BIN,這裏不知道是不是bug,直接在生成boot.bin那個窗口改BOOT.bin可以,改成BOOT.BIN就是不行。。。xilinx的軟件特別是soc的bug太多了。。。特別是xps還有planahead。。。算了,這個筆記肯定寫不完。。。

7.得到了BOOT.BIN之後,趕緊重啓回到ubuntu,然後將所有文件一個不漏放到SD卡內,連接好顯示器什麼的,再開個minicom,然後等結果。。。。

這個筆記暫時就到這裏,後面要做人臉什麼的檢測了。。。。。繼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