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要多喫點含乳酸菌的食品

生活中,你一定對酸奶不陌生,早在古時候先輩們已經制作酸奶了。在中國,酸奶有史可查的最早記錄是在公元5世紀,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齊地酸奶的製作方法。而酸奶中最常見的幾種菌就是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乳酸乳球菌等了。

img

乳酸菌是發酵食品生產的基礎,有幾種菌株被認爲是益生菌,即“當以足夠的量服用"時,對宿主具有健康益處的活微生物”。重要的是,許多LAB物種也享有公認的安全狀態。攝入的乳酸菌需要首先克服腸道的物理和化學屏障,然後才能與數百種不同的物種競爭,最後才能發揮其有益作用。的確,乳酸菌被認爲是短暫性腸道微生物羣落的組成部分,它們來自外部環境,食物是主要來源,其每天與腸道微生物組的長期成員相互作用。取決於特定的食品,生產技術和發酵工藝,發酵食品可以包含幾種乳酸菌,並且是每天在全人類中消耗的活微生物的天然來源。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ag82gAUM-1591942909683)(/Users/zd200572/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609133637311.png)]

最近,Nature子刊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們的目光,該研究發現腸道中的乳酸菌可能主要來自食物。這裏的食物不一定只是酸奶,很多發酵食品都富含乳酸菌,像酸菜(魚)等酸的食物。是不是已經哈喇子出來了?那麼喫進去的乳酸菌有多少會駐紮在腸道菌羣中呢?研究發現以嗜熱鏈球菌(31.2%的檢出率,即在31.2%的腸道宏基因組中相對丰度> 0.01%)和乳酸乳球菌(16.3%)最爲普遍,兩者均常見於乳製品中。多種乳桿菌在較低的檢出率(3-5%),包括主要食物來源的乾酪乳桿菌/副乾酪,德氏乳桿菌,發酵乳桿菌,和鼠李糖乳桿菌。小夥伴們,以後是不是看看酸奶的成分含量表裏有沒有這兩種菌再來購買呀!

img

此外,乳酸菌在腸道中普遍性和豐度總體較低,並與年齡、生活方式以及地理位置有關,30個普遍性>0.1%的腸道乳酸菌種,大部分都有潛在的食物/補充劑來源。嗜熱鏈球菌從新生兒(8.4%)到成年人(33.7%)的檢出率增加。這可能反映了在酸奶等食品的消費,可能是嗜熱鏈球菌增加的原因。

這個研究其實是一個全球性的結果,具體到我們中國人的腸道乳酸菌,比較遺憾,相比全球還是有點落後的呢!

總體而言,與食物相關的乳酸菌在歐洲最爲普遍和豐富,在亞洲和北美則較少,並且在中國和非西式化人口中幾乎沒有。格氏乳桿菌是個例外。發酵乳桿菌在北美,南美和中國更爲普遍,後者的觀察結果與它在中國發酵食品中的廣泛存在相一致,而非食物來源乳酸桿菌在歐洲並不普遍。黏膜乳桿菌在全球檢出率相似,在非洲、中國和南美檢出率大於10%。唾液乳桿菌在中國人羣中很明顯。在其他屬中,乳酸乳球菌除了中國(1.7%)以外,整個全球的檢出率都很高(非洲的11.5%至南美的44.4%)。嗜熱鏈球菌在亞洲(41.5%),歐洲(39.6%)和北美(28.1%)的流行率很高,但在中國(5.6%)和非西化人羣(❤️%)的檢出率要低得多。

廣泛存在於乳製品和酸奶中的LAB菌種,如嗜熱鏈球菌和乳酸菌,在西方化人羣中更爲普遍,而異型發酵的明串珠菌和魏斯氏乳酸菌可能是未加工蔬菜的附生微生物羣的一部分,經過發酵。蔬菜和穀類發酵食品在非西方化人羣中更爲常見。我們可以推測,這種模式與特定地理區域特徵的食物和飲食習慣消費有關。中國多個人羣中的乳酸和嗜熱鏈球菌反映出中國人口對乳製品的消費量低

已證明乳酸乳球菌菌株可抵抗胃腸道壓力,該種可被認爲可通過產生抗梭菌的細菌素產生抗菌活性,從而具有健康益處,可增強免疫系統,並有可能用作載體有趣的有益性質,例如抗微生物活性的。由於羅伊氏菌具有益生菌的潛力,因此已被廣泛研究。但是,它們在人類腸道中普遍較低的流行率和豐度表明,他們不太可能長期是腸道菌羣的居民。

總結一下,雖然西方化飲食基本上是一個負面的代名詞,但是西方人對於乳品的飲用可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酸奶,我們可以在保持傳統飲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酸奶、酸菜等含乳酸菌的食物,身體會更健康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