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內核配置及編譯

     1.內核下載地址(www.kernel.org)
2.進入內核目錄,配置內核。
  {
【make config】基於文本文本【交互式】配置
【make menuconfig】基於文本【菜單型】配置
 <   >不選擇該功能
 < * >將該功能編譯進內核映像
 將該功能編譯成內核模塊
 配置結果文件保存在內核根目錄下
   可用已有的內核配置文件作爲參考
【cp  boot/config......   .config】
【cp  arch/x86/boot/configs/****  .config】
  }
3.編譯內核映像
  {
【make zImage V=1】只能用於小於512k的內核
【make bzImage V=1】(V=1  可選)編譯過程輸出編譯信息
  編譯過程10分鐘左右,內核文件位於  arch/x86/boot/bzImage
  內核映像運行於內存當中
  }
4.編譯內核模塊
 {
【make modules】編譯過程一個小時左右。產生的內核模塊分佈在各個子目錄下(*.ko)。
【make modules_install】 將散落在內核源代碼中的模塊集中到/lib/modules/2.6.39(自動產生)。
 }
5.製作init ramdisk。打包內核模塊
 {
【mkinitrd 文件名 打包目錄】【mkinitrd rd-2.6.39 2.6.39】
 產生的rd-2.6.39位於操作目錄下
 內核模塊存於硬盤當中
 }
6.安裝內核。
 {
linux啓動時會從/boot/ 目錄下尋找內核文件和內核模塊文件
【cp arch/x86/boot/bzImage /boot/】
【cp rd-2.6.39 /boot/】
 }
7.修改啓動配置文件
 {
【vim /etc/grub.conf】
將linux項和initrd項改爲自己的內核映像和內核模塊
 }
8.重啓系統
9.進入系統查看內核版本 【uname -r】
10.清理內核源代碼
{
(.config ; *.o ; *.ko ; .....)
【make clean】清除*.o文件
【make distclean】清除配置文件及*.o文件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