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週刊封面文章:未來社區

  作者:董曉常

  不瞭解網絡社區,你未來20年的生活和商業會承受巨大的機會成本

  1882年,德國郵政總局在德國組織召開世界上第一屆管理大會,大會的邀請對象是各地郵局首席執行官,而大會唯一的主題則是如何不畏懼電話。最終的結果讓德國郵政總局尷尬不已,竟然沒有一個郵局的首席執行官出席該次管理大會。原因是受邀者都感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他們完全不能接受自己將來還得使用電話這種“低級”工具的提案,因爲當時只有公司裏下屬員工才使用電話。

  沒有人意識到他們拒絕的是一次革命性的進步。

  看看現在商業社會的從業者們對電話的依賴程度,我們可以深刻理解要接受一種革命性的新趨勢是如何困難重重。

  現在,在我們所處的21世紀,又有一個革命性的新趨勢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它就是網絡社區。但這次它被主流商業人羣接受的難度絲毫不亞於電話在19世紀所經歷的。

  無論是YouTube、Myspace,還是貓撲、騰訊,這些目前網絡社區的代表都無一例外地指向同一個羣體——25歲以下的年輕人。而這些年輕人的表現同樣將社區的屬性引向同一個方向:輕浮、狂躁、無聊、搞怪。

  如果現在重新組織一個議題,讓我們的首席執行官們如何不畏懼網絡社區,他們的侮辱感絲毫不會亞於當年德國的 郵政局高管們。

  但是,請相信,網絡社區的確已經深刻地影響到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作爲一個網絡實名制的國家,韓國的社區網站賽我網的用戶已經高達2000萬,而整個韓國的人口也只有4800萬。這意味着除了老年人和幼童之外,95%以上的韓國人都在參與網絡社區。而在歐洲,僅2006年通過嚴肅交友社區Meetic找到另一半的人數達到100萬。在中國,幾乎每一個年輕人都會有一個騰訊的QQ號碼,並享受到騰訊各種網絡社區服務。

  一個基本的判斷是,隨着年輕人的成長,這一人羣不可避免將成爲未來20年中國商業的主力人羣。如果不瞭解這一人羣的各種新特徵,無論是作爲投資者還是管理者,恐怕都會面臨巨大的溝通成本,甚至損失。

  但這還遠遠不是網絡社區的全部。

  騰尼斯在其社會學經典著作《社區與社會》中總結道,“人需要社區,也需要社會——個體從社區中獲得地位和歸屬感,在社會中發揮作用。”

  但在過去幾個世紀的城市化中,傳統社區幾乎已經被破壞殆盡。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斷言,“城市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爲它能讓人擺脫強制性和限制性。但同時這又是一種破壞性因素,因爲它沒有自己的社區,城市裏人與人互不相識。現在世界各大城市均已陷入一團混亂之中,當務之急就是建設新的社區,而這是政府或者商業組織都力不能及的。”

  網絡社區無疑是傳統社區角色的延伸,然而伴隨網絡社區而來的也許不僅僅是延伸,更多的可能是革命性的改變。

  德魯克有一個獨特的觀點是蒸汽機並不是工業革命的標誌,而鐵路纔是工業革命至關重要的因素,並史無前例的改變了我們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生活。原因在於蒸汽機僅僅是使原有產品的生產速度提升,而鐵路的出現不僅創造了新經濟區域,也迅速改變了人類的“心智地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擁有移動能力,第一次拓寬了平凡人的眼界。

  在我們看來,網絡社區的革命意義猶如鐵路。如同鐵路一樣,網絡社區也同樣迅速改變了人類的“社區心智地理”,讓普通人在社區上有了不可思議的選擇權和參與感。

  無論就生活還是商業而言,網絡社區都將是未來20年最具影響力的改變因素。而無論你在這個社會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你都有必要了解和接受這種改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