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貝爾財報:“中國版ZARA”出局

配圖來自Canva

“全力以赴爭取實現2020年度扭虧爲盈的目標。”6月29日,拉夏貝爾在姍姍來遲的2019年年度財務報告中如此表示。

被稱爲“中國版ZARA”的女裝第一股拉夏貝爾,如今卻難以爬出虧損。財報數據顯示在2019年拉夏貝爾依舊處於虧損當中。

根據財報數據,拉夏貝爾在2019年年度實現營收爲76.66億元,和去年同期的101.76億元相比,下降24.66%;淨利潤爲-21.66億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加虧損20.1億元,同比下降達1258.07%。

再有,因爲拉夏貝爾連續兩年都沒有能實現翻身,其被實施退市風險警告,從“拉夏貝爾”變成“*ST拉夏”。

風光難續

拉夏貝爾成爲“首家A+H紡織服裝股”之後,股價一度上漲,市值曾突破過160億元。在這種強勁勢頭之下,定位大衆消費市場的快時尚品牌,拉夏貝爾更是被看做“中國版ZARA”。

當初,爲了擴大自身版圖,拉夏貝爾開始採取了“多品牌、直營爲主”的打法。

在繼推出La Chapelle、Puella、Candie’s三個女裝品牌之後,拉夏貝爾又相繼推出7m、La Babit等時尚女裝品牌。除此之外,拉夏貝爾旗下還有男裝品牌以及童裝品牌8m等。推出了多個品牌之後,拉夏貝爾對於規模的追求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1年時,拉夏貝爾旗下門店數量爲1841家,到2017年年底就擴展到了9448家,擴張速度十分驚人。

但是好景不長,2018年開始,拉夏貝爾盈利出現滑坡。

相關數據顯示,拉夏貝爾在2018年實現營收爲101.76億元,同比下降2.58%;淨利潤爲-1.60億元,同比下降132%。

“多品牌、直營爲主”的打法雖然讓拉夏貝爾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後續隨之而來的問題同樣讓其面臨巨大的挑戰。

首先,採用多品牌的打法,對新品牌的拓展需要投入新的、鉅額經營資源,新品牌培育週期長的同時伴隨着可能達不到預期目標的風險。還有,新品牌定位不準確,品牌同質化嚴重。最後,採用直營爲主的拉夏貝爾在人工、租金成本面前承壓不小。

拉夏貝爾沒有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些挑戰,導致其從2018年到2019年間,連續兩年虧損規模不斷擴大。而想要通過收購的方式,來對自己補充新血的拉夏貝爾卻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海外收購翻車

2018年,儘管拉夏貝爾已經跌入虧損的旋渦,但是依然堅持收購法國品牌Naf Naf SAS。

最終,拉夏貝爾以2080萬歐元收購Naf Naf SAS的40%股權,而在拉夏貝爾收購Naf Naf SAS時,Naf Naf SAS正處於虧損狀態。

據悉,Naf Naf SAS1973年在法國成立,是生產女裝產品以及配飾的品牌。Naf Naf SAS在多個國家以及地區有着將近500家的零售店,在法國的零售店達到200多個。不過Naf Naf SAS的盈利能力卻令人堪憂,在拉夏貝爾收購其的上半年,虧損就達到324.2萬歐元。

拉夏貝爾在收購Naf Naf SAS之後,並沒有能使其扭虧轉盈。

在2019年Naf Naf SAS產生鉅額虧損,讓拉夏貝爾2019年度合併報表的淨虧損增加了4.43億元。截止至2020年3月31日,拉夏貝爾已經向Naf Naf SAS提供了經營性支持資金9641萬元。

在5月19日,拉夏貝爾宣佈公告,旗下全資境外子公司Naf Naf SAS,因爲沒有能力償還當地政府以及供應商的2411萬歐元欠款,所以當地法院在法國時間2020年5月15日裁定其啓動司法重整。

Naf Naf SAS啓動司法重整之後,其部分或全部經營都將由當地法院指派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拉夏貝爾對Naf Naf SAS則失去了控制權。一再失意的拉夏貝爾,在擁擠的服裝零售行業里正在逐漸失去競爭力。

擁擠的服裝零售行業

“端木他帶我去了美特斯邦威,挑了很多衣服和鞋,站在鏡子前,我都不知道里面那個女孩子是誰。”當年在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裏的人氣服裝品牌,美特斯邦威近日卻傳出董事長被限制高消費的消息。

儘管沒過多久,其就被解除了限高,但是美特斯邦威業績出現滑坡,負債甚至超過41億元的卻是一時難解的問題。

從美特斯邦威與拉夏貝爾目前的狀況來看,國內服裝品牌的日子並不輕鬆。

一方面,國內服裝零售行業面臨着產能過剩的問題難解。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服裝零售行業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中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爲10365.4億元,同比增長1.4%;2018年全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爲9870.4億元,同比下降4.8%,服裝商品零售額第一次出現負增長。截止至2019年上半年,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爲4749.7元。

另一方面,國內服裝品牌面臨着國外衆多服裝勢力湧進的擠壓。國外一衆快消品牌ZARA、H&M、優衣庫等進入國內市場,由於一系列的品牌效應以及產品品質等原因,讓這些等品牌在國內迅速走紅,獲得一定市場。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中國版ZARA”拉夏貝爾想要在衆多品牌中突圍變得難上加難。已經連續虧損兩年的拉夏貝爾,自救倒計時已經開啓。

2020自救倒計時

2020年將會是拉夏貝爾竭盡全力自救的關鍵時刻。

在2019年拉夏貝爾不停出售資產以及剝離虧損資產多次瘦身之後,對旗下衆多門店也開始壯士斷腕。

截止至2019年年底,拉夏貝爾在境內的零售網點數量爲4878個,和2018年的9269個相比減少了4391個,境內經營網點數量減少比例爲47.37%。然而這麼做卻遠不能挽救拉夏貝爾的業績,數據顯示,2019年拉夏貝爾的營收爲76.67億元,同比減少24.66%;淨利潤爲-21.66億元,同比下降達1258.07%。

屋漏偏逢連夜雨,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更是讓拉夏貝爾備受打擊。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拉夏貝爾實現營收爲10.02元,同比下降57.75%;淨利潤爲-3.42億元,同比下降3609.01%。

拉夏貝爾對此提出,在2020年將會持續關閉低效門店,保留優質經營的門店,從而降低人工、租金等成本;同時計劃設立終端銷售平臺公司,推動終端業務模式變革創新;整合線下零售網點與線上銷售渠道,完善全渠道的營銷業務體系等等計劃。

不過目前拉夏貝爾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邢加興,以及董事兼總裁於強已經先後離任。在這個自救的緊要關口,失去舵手的拉夏貝爾,在風雪交加的環境裏能否駛向春天,存在着太多的變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