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務實:產品爲什麼“長”成這個樣子?

週末刷脈脈的時候,在“產品設計細節分享”的主題裏,刷到一個討論:“小紅書”的信息架構和首頁導航方式和“抖音”的幾乎一模一樣,是不是這種設計思路是比較實用的?從這兩個首頁截圖來看的話,如下:

底邊欄主導航:

抖音的包括:首頁、同城、發佈、消息和我;

小紅書的包括:首頁、商城、發佈、消息和我;

頂邊欄次導航:

抖音的包括:關注和推薦;

小紅書的包括:關注、發現(等同於推薦)和“城市”;

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稍微把這個問題延申了一下,產品爲什麼“長”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考慮另外一個問題:產品是不是一定有個固定的樣子,就移動互聯網產品來說一定是底部標籤導航或者頂部標籤導航,或者兼有兩者(這也是我們最常見的產品導航樣式),而微信公衆號選擇的是“抽屜導航”,新浪微博一度使用過“底部標籤導航+舵式導航”。是誰要求產品長成這個樣子,還是說,是誰決定了產品的樣子?

是產品經理嘛?  必須是呀!產品的原型都是產品經理提供的。

那產品經理憑什麼決定了產品“長”什麼樣子?

舉個栗子吧!手機淘寶,我們通過手機淘寶不同版本的比較來分析這個問題。

左邊是手機淘寶2015年發佈的5.3.1版本的首頁截圖,右邊是手機淘寶2020年發佈的9.8.0的版本的首頁截圖,兩個版本有5年的時間跨度,從時間長度這個意義來說,5年的時間足夠讓一些“產品”消失不見,比如豆瓣旗下的媒體平臺“豆瓣一刻”,在運營了三年之後就宣佈停運;再比如阿里巴巴旗下2013年作爲集團核心級項目推出的移動社交平臺“來往”,後來改名爲點點蟲,一直沒有起色,查看其在App Store最新版本的維護時間也是2年前,本質上也就是“放棄運營”了。

看回兩個版本的手機淘寶,雖然相隔了5年的時間,但是從整體的頁面功能佈局和導航設置來看,基本上並沒有什麼變化:

1、從導航方式來看,主導航依舊使用的是底部標籤導航,而且還都是“5鍵”導航,只不過在直達功能上有調整,比如“消息”取代了“社區”,來到底邊欄導航的中心位置;

2、相比於舊的版本,提升了“類目”導航的層級,固定在頁面的頂邊欄的次導航位置,並以抽屜導航的方式摺疊了主要商品分類的入口在頂邊欄,而在舊的版本里,這個“分類”的入口是在頁面中部的10個快捷入口的第十個的位置;

3、10個常駐的快捷入口依然保持了相當穩定的一致性。除了我們剛纔討論的“分類”,天貓、聚划算、天貓超市、充值、商旅、領金幣六個入口都保留,而且位置都沒有變化;差異上是,弱化了“淘生活”、“淘點點”,而補強了“淘鮮達”。

其中,淘生活 是淘寶集成的以位置服務爲基礎的團購服務、淘點點 是淘寶推出的移動餐飲服務平臺,將菜品當作一個SKU(庫存商品)進行銷售、淘鮮達 是淘寶通過流量分發,將“線上極速配送生鮮”的訂單推送給合作的包括大潤發、歐尚、新華都超市等傳統線下實體賣場的“新零售”業務。

再舉個栗子。微信,我們還是通過微信不同版本的比較來分析這個問題。

這裏是微信5個版本(IOS)的的首頁的信息截圖,具體版本信息分別是:1.0(左上)、3.0(右上)、4.0(左下)、5.0(右下)和7.0.12(中)。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同樣的,從2011年微信1.0上線到2020年的7.0版本(大版本),9年的版本更迭,微信的頁面功能佈局和導航設置基本上沒有改變,同樣的底邊欄標籤導航、特別是從3.0版本開始,都採用“4鍵”導航,首頁默認爲“微信”,展示當前聊天對話列表信息,其餘依次爲通訊錄、找朋友(5.0版本開始改爲發現)和我。所能看到的“發現”取代“找朋友”只不過是因爲,除了找朋友,微信還提供了諮詢、購物、遊戲、小程序、公衆號、視頻等內容供用戶去“找”,內涵和外延的擴展,“發現”不過是更適宜去涵蓋。

9年的時間,負責微信的產品經理還是同一個人嗎?我看未必。當然,槓精精神的同學肯定會提張小龍。張小龍無疑還是微信的操盤者,但相信他對於微信實際頁面和交互的參與肯定會在一個相當的限度範圍內,更多地是從微信在騰訊大生態裏的戰略位置、意義和發展走向來“控盤”,而並不是實際“動手”去定義產品的界面和交互。

產品的變與不變

如果說是產品經理決定了產品的“樣貌”,那麼作爲產品實際的“設計工作者”,“傳承幾代”之後,他們是如何做到思想的統一呢?是有一紙約定,還是有祕笈傳承,如果真的有話,對於版本更新和迭代對於新功能的兼容又是如何預見的呢?變還是不變,哪些變而哪些不變?

實際上,在變與不變的決定上,決定因素並不是產品經理。而是產品本身,是產品本身決定了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具體來說,是產品的定位和功能從根本上決定了產品的“樣子”。還是以我們上文舉的兩個例子:

手機淘寶:是淘寶爲手機用戶推出的滿足其生活消費和線上購物需求的軟件;目標是成爲用戶方便快捷的生活消費入口;

微信:是一款全方位的手機通訊應用,幫助你輕鬆鏈接全球好友;

這兩段文字是引用自蘋果應用商店裏應用開發者對於自己產品的定義,實際上就是產品的定位。產品的定位一方面決定了自身展示給用戶的形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提供給用戶的核心功能。簡單來說,

手機淘寶 目標是“生活消費入口”,提供的是消費、購物的功能;

微信 的目標是幫助鏈接好友,提供是全方位的通訊;

基於這樣的定位邏輯,產品需要聚焦的就是產品的目標和核心功能,所有的頁面功能佈局和導航設置都爲這個“聚焦”來服務。對於手機淘寶來說,就是 聚焦 用戶發現商品、發現服務並進行消費的入口,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形式的轉化的引導;對於微信來說,就是 聚焦 幫助用戶快速進行與好友的交流,在此基礎上,提供更多樣式的富媒體交流,如: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等。在定位的引申上,還包括了“形象、品牌”的定位,在同業、同類型產品中的位置、在用戶心目中的形象等,產品的設計對於這部分需求的滿足也會影響產品最後的形象。定位,基本上是一個產品不變的部分,當然做不下去了要變了,那可以理解是“另起爐竈”了,不在我們這次討論的範圍內了。

對於變動的部分,我們在兩個案例的對比中也發現了,不管是手機淘寶還是微信,隨着版本的更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變化,這些變化的是服務於產品所提供的功能變化:比如手機淘寶弱化了“淘生活”、“淘點點”,而補強了“淘鮮達”,而微信用“發現”替代了“找朋友”。界面和交互的變化服務於功能的變化,而功能的變化服務於產品本身的經營和發展,以手機淘寶這幾個業務的下線和上線的置換爲例,隨着“千團大戰”的熱鬧逐漸冷卻直到隨時間變化逐漸改變了業務形態,團購業務不再具有“戰略”價值——“淘生活”下線;隨着“新零售”業態的出現和同城配送等服務的成熟及用戶交易的基本完成,生鮮外賣的業務“戰略”價值上升——“淘鮮達”登頂。微信的變化也是基於同樣的業務邏輯。

定位和功能從根本上決定了產品的形態,也就是頁面功能佈局和導航設置,奠定了產品設計的框架和基礎。除此之外:不同的網絡環境(2G、3G、4G、未來的5G和WIFI網絡)、操作系統的差異(塞班、安卓、Windows和IOS)、硬件的效能(最早的Ipone4直至最新的Ipone11),以及用戶的使用習慣、設計界流行的風格和新技術手段應用等,都會影響最終產品呈現出來的樣子。

結語與預告

並不是產品經理設計的原型決定了產品的樣子,而實產品本身決定了產品的樣子,這就要求產品經理去理解產品,通過產品的樣子去還原出產品的“樣子”:定位和功能。如何去做了,咱們下回分解:產品設計務實,再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