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結構模型

區塊鏈結構模型

區塊鏈可分爲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

1.公有鏈是指完全對外開放,任意節點都可加入,沒有身份認證,加入後可以進行數據讀取、新區塊的競爭、發送確認交易等,其閱讀權限公開,完全去中心化,沒有權限的限定。

區塊鏈節點在地域上分散、形態結構各異,因此需要維護共識機制運行和保證數據安全存儲。數據安全通過數字加密存儲實現,而共識機制需要通過獎勵機制來維護,每個節點通過貢獻工作量來維護共識機制從而獲得貨幣獎勵。

存在問題不適用於以下場景:

  • 公有鏈數據是全網公開的,並不適用於所有行業,比如銀行、政府、證券不可能將全網數據公開。
  • 處理交易的速度慢且一直在下降,因爲需要全網節點共同參與,參與節點太多,影響處理交易的速度,導致效率低,這個問題比特幣、以太坊都有存在。
  • 公有鏈涉及發幣,需要進行ICO,但ICO是現在各國政府所禁止的敏感話題。

2.私有鏈是對讀取權限或者對外開放權 限進行限制,指定節點纔可參與投票、記賬、建塊。節點數量固定,交易速度快,隱私維護度高,交易成本低,不易被惡意攻擊。信息共享性差,你是用於構建跨域認證模型。

3.聯盟鏈既不會也不可能是完全集中化的,而應該是集中化和去中心化二者之間的一個平衡,而聯盟鏈正是介於公有鏈與私有鏈之間的一種賬本結構,更符合目前大多數行業應用的實際需要,同時適度對外開放的讀取和驗證權限又可以保證獲得公衆和社會的監督,因此受到了包括R3CEV在內的許多機構的推崇。

區塊鏈不同模型的比較
  寫入 讀取 激勵機制 交易速度 交易成本 隱私保護度 交易吞吐量
公有鏈 任意節點 任意節點 需要
私有鏈 指定節點 不需要 極快 極低
聯盟鏈 任意實體 可選 相對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