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自在大學

那現在要告訴你具體如何做,心想生總結了四點,你可以不必完全照搬照抄,你可以去改,你只要守住一個——覺它就可以了。隨它多少邪思枉念,一覺都自消融。真的是靈丹一粒,點鐵成金。只要把握住一個覺就夠了。佛者覺也,聖人之學還是覺。


有很多的家人還是希望有一個參考模板,具體怎麼爲善去惡?好,我就來給你一個參考模板,不是標準版,不是終極版,不是唯一模板,也不是說有什麼比它更好了,最多和它一樣!所以一旦你掌握了覺,再也沒有什麼神祕的可以讓你用流程的方法,再也沒有什麼神祕的可以讓你療愈清理的方法了。


把這四個步驟給你說一下:爲善去惡的具體方法。爲善去惡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從你動氣開始,從你感覺不好開始。當你不動氣,你就不必爲善去惡,你要知行合一,那是我們後面的課程要講的。而當你動氣就是當你感覺不好,這個時候開始做。爲善去惡是格物,而動氣,就是惡。所以說你動氣的時候纔開始爲善去惡。它其實是合在一起的,但是方便說,爲了讓你聽明白,把它分開成四個步驟。


第一步驟,如果你時間可以,條件也允許,那麼請你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比如說你動氣了,假如你在家裏,家裏就你一個人,時間和環境是允許的,那麼你就自己坐下來,如果你不習慣於打坐,那麼更簡單,躺下來,我自己是躺下來,我把枕頭墊高,然後我躺在牀上四肢伸展,之後我就閉上眼睛。閉上眼睛之後,第一步,覺察你的身體,看看你的身體是否緊繃、胸悶、胸口堵着,胃經攣、胃堵着,有很多家人是這個反應,看看你有沒有,如果有,那就和它在一起,體驗它,觀察它,或者說王陽明那個話,覺它,覺你的身體反應,覺我胸口堵不堵,覺我胃堵不堵。如果我胸悶,我就一直覺得這個胸悶。如此,善變便存,惡便去,你覺這個胸悶,這個胸悶就消失了,理解嗎?沒有那麼複雜,就算分成幾個流程,還是個覺!第一步是讓你覺身體,覺得你胸悶不悶,腹部悶不悶,就算給你分成一百個步驟,最後還是以覺爲核心。任何老師最後的教導都是這樣,跟步驟的劃分沒關係。心想生給你劃分爲四個步驟是因爲,第一,這是心想生的實證,心想生是這麼走過來的,他發現每次在爲善去惡的時候,這四個步驟會同時發生;第二,身體思想情緒囊括了幾乎物質小我的所有,物質小我是由身體、思想、情緒組成的,信念就是你的情緒和思想,所以這幾乎把你那個假我全部囊括了,你能夠覺到你假我的一切!這就夠了。你還想找到比這個更好的方法嗎?我只能說和它一樣好,沒有比它更好的了。你就覺它,比如我現在胸口悶,我就覺這個胸口悶,一直覺到我不悶爲之。你只要一覺,這個胸悶就消失了,恢復你的本體。你的本體是和平,是中性。在中性當中,你將會生妙有,中生妙有!


有的家人說我身體沒反應,我胸口不悶腹部也不堵,OK那就沒有好了,不是說一定要有反應,不是說老師我是不是有問題,他們身體都有反應,就我身體沒反應。誰說的?你有什麼就有什麼嘛,沒什麼就沒什麼,你只要覺就行了,幹嘛非執着於自己的身體,他堵那是他的,你不堵是你的,他堵他就覺,你這個身體它不堵,你就不用覺身體。明白了吧?當覺到你身體不堵了,比如胸不悶了,腹部不堵了,這個時候通常會伴隨一些生理反應,打嗝打哈欠,流眼淚,放屁,就是上下排氣,恭喜你,你通了。


與此同時第二步驟,允許你的思想你的念頭來來去去。不要去抵制它、分析、壓制它,就讓這個念頭來來去去。有的家人在靈脩的時候,他非得要無念,錯!不是無念,無念也是一念。你躺在那,允許你的頭腦胡思亂想,一會兒想到自己欠錢,一會兒想到領導不重視自己,一會兒想到孩子不爭氣,一會兒想到自己家庭的矛盾,一會兒想到小時候原生家庭的迫害,甚至一會兒想到小說裏面去了,一會兒想到未來了,一會兒想到自己飛行,一會兒想到自己穿越時空,隨便,覺它,就覺你在想什麼!就這樣來來去去,如來如去。那個覺纔是你的本體。如果你要控制自己無念,那就來到了小我。這就是王陽明那個話,我把王陽明那個話變成了我們這個功課的第二步驟:人若知這良知訣竅,隨他多少邪思枉念,這裏一覺,都自消融。就是你有多少的念頭,多少的思想,不用管,這裏一覺,都自消融。所以真正對待你的頭腦,對待你的想法的方法是覺它,不要去控制它,不要去抗拒它。就是莊子說的: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就是我的心像鏡子一樣,他來什麼我造什麼,他不來了我不期待,他來了又走了我也不追,他該走就走,該留多長時間就留多長時間。這就是你的心,就是你在覺。所以爲善去惡,你知道怎麼做嗎?覺你的邪思妄念。明白嗎?不是讓你自己達到無念,而是覺它,覺這個念。


與此同時,第三步驟,允許你的情緒來來去去,允許自己動氣。就這麼簡單。我現在很生氣,允許自己生氣;我現在很恐懼,允許自己恐懼;我現在很焦慮,允許自己焦慮;我現在很悲傷,允許自己悲傷。允許自己動氣,就是允許情緒在你身上流淌,在你身上釋放。你只是去覺察它,只是去體驗它,只是去感覺它。不要去分析它——我爲什麼會生氣,我幹嘛生氣,誰讓我生氣;不要去壓抑它,我不要生氣,我不想生氣,我想快樂;不要去轉移它,什麼叫轉移它呢——氣得不行了,看個電影吧;唉氣的不行了,去逛街買衣服!女士不就愛這樣嗎,一生氣就購物,你在轉移它;不要忽略它——我就一點點生氣也沒關係啦,就像我說的,我爲了一個核桃,還可爲善去惡,不要忽略它,認爲就一點點的生氣,算了算了,時間會沖淡一切,時間會改變一切,甭管他了,慢慢就好了,不要這樣。而是覺它。這就是王陽明說的:是便知是,非便知非,如此善便存,惡便去。我現在很恐懼,我就跟恐懼在一起。。如此,恐懼便去了,焦慮便去了,失望便去了,悲傷便去了,一直到你和平爲止。這是第三個步驟。很簡單,你看第一個步驟覺身體。第二個步驟覺思想,第三個步驟覺情緒。當你覺思想、覺情緒的時候,你就已經覺了你的信念。所以你把假我整個覺了一遍。


OK那第四步驟,覺真相。王陽明龍場悟道,心學核心是三條,第一心即理,第二是格物致知,第三是知行合一。那心即理很多人不懂,他們對‘我是覺這一切都是我創造的,這不是真的,這是虛構的全息幻象’不理解。說明他還在宇宙主導論裏面,沒在意識主導論裏面。那這個時候再覺一下真相,這是改變你的信念系統,用這個真相交換你的信念系統,就這樣。當然你也可以不說它,當你活在真相中的時候,像現在心想生他做格物致知,爲善去惡這四段話,幾乎就不說了,因爲我下意識地知道這個宇宙的真相是什麼。但是剛開始的時候我說,因爲那時候我根本不相信,宇宙只是一個覺,我只是一個覺。可是現在我百分之百、千分之千、萬分之萬的確信,我就不太說了,就不用說了。那麼對你來說也是如此,剛開始你不確定這個本體是什麼,就先說一下。


那這個說呢也不必說完美,比如我忘詞了,我沒念完整等,沒念完整就沒念完整,忘念就忘唸了,就這麼簡單,覺,不要去控制,不要去努力,哎呀我念錯一個字不靈,哇我沒念完才唸了1/3,後面忘唸了,不靈了,告訴你不念都靈,覺就靈。覺,是靈丹一粒,點鐵成金。


你格物致知完了之後,你覺得和平了,這個時候再回想一下讓你生氣的這件事情。如果你回想的時候還動氣,請繼續;如果你把它放到腦海當中,耶,和平,就不用了。比如說你欠了500萬,還不上,你動氣了,療愈清理之後,你發現你不動氣了,那這個時候再把欠500萬這個東西回想一下,如果一回想你又開始恐懼焦慮失望灰心,繼續格物致知,爲善去惡,沒幹淨;但如果一回想,呀,和平了,那這一次療愈清理就結束了。或者你不知道是什麼事情,莫名其妙的不開心,沒什麼事引起,不知道該回想什麼,但是你療愈後確實感覺到和平了,那這一次的爲善去惡就圓滿成功。


一天要做多少次,看你一天動氣多少次。沒有時間要求,沒有次數要求,你動氣十次就做十次,動氣一次就做一次。那需要坐多久呢,不知道,你一次可能五分鐘,可能一個小時,可能三個小時,看你的氣有多大,看你的烏雲有多厚,這就是爲善去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