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每一個你,都能學會擁抱和接納自己

前幾天,“25歲的女孩張白鴿扛起75歲養父看升旗”的新聞刷爆了網絡,他們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連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都相繼報道了他們的感人事蹟。

隨着越來越多的事件曝光,不難發現,白鴿是一個堅強樂觀的女孩。

儘管幼年時期被親生父母遺棄,少年時期早早輟學,剛成年時又查出腎病,但她並沒有被命運折服,而是迎難而上。

在爸爸的陪伴和鼓勵下,白鴿頑強地戰勝了病魔,病情得到緩解。

20歲那年,白鴿抓住了電商的風口事業有了起色,後續又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2021年,爲了帶爸爸環遊全國,白鴿暫停了公司業務,置辦房車開啓了父女兩人的快樂之旅。

白鴿和父親的事蹟感動人心,她的樂觀和堅強也讓人由衷敬佩。

然而,並不是所有在養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都能像白鴿一樣積極樂觀地成長,還有一部分人長時間生活在自我懷疑和迷茫之中。

葉有慧就是其中一個。

葉有慧是臺灣知名暢銷作家、90後新生代領軍創作者張西筆下的主人公,她在年少時偶然得知了養父母並非親生父母的事實,從此便走上了一條尋找“我是誰”的道路。

張西的這本《葉有慧》,就是講述迷茫少女的親情、友情、愛情故事。

有原生家庭創傷的人,尤其是女生,大都能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一段關係中,不能輕易接納自己的情感,下意識抗拒想要的溫暖

有慧是在四年級時偶然聽到的,爸爸媽媽並非親生父母的事實。

正如書中所說,“敏感是好奇與恐懼共同豢養的小獸,越多的未知和不安,能夠捕捉的細節也就越多。”

自那以後,有慧才慢慢發現家中的異常,媽媽會不時帶回一些新衣服給她,而那樣價格的衣服,是這個家庭難以承擔的。

就這樣,藏在暗處的隔閡一直存在,直到有慧上高二的一天,在多次流產之後,媽媽終於決定將有慧的身世如實告訴她。

有慧的親生母親,其實是她的妹妹。

生母在19歲時生下有慧,因傷口處理不得當而感染,得了併發症後休克死亡。

而有慧的親生父親,直到她18歲成年都沒有露面,有慧最先接觸的葉家人,是一位自稱姑姑的女士。

因爲缺失了太久,有慧很難拉近和葉家人的距離,儘管這個姑姑很友善,但她內心深處始終覺得,自己是遊離在這個家庭之外的第三者,親近又疏離。

身邊沒有至親的血脈,內心就像浮萍,找不到真正的落腳點。

對於想要的溫暖,觸手可及的幸福,因爲沒有腳踏實地的感覺,而下意識地想要拒絕,不僅是對親情,還有友情、愛情。

有慧曾有想要交的朋友,也曾遇到懵懂的愛情,但感情的小火苗,最終被她溺死在了萌芽中。

有慧19歲時爲了負擔自己的生活費,應召麪包店的臨時工,在那裏,她遇到了23歲的戴恩。

日常相處中,有慧覺得和戴恩在一起,自己好像沒有那麼孤獨了。

但面對戴恩的喜歡,她還是選擇視若無睹,彷彿這層薄紙一旦戳破,關係就將破滅。

心裏有傷的人總是這樣,患得患失,自我懷疑,很難擁有一段親密關係。

因爲“不知道親密是不是有一個制高點,維持親密需要建立於彼此想要的、能給的是同一種東西,從陌生走到親密,在最親密之後,是不是必然會漸漸走向另一種陌生。”

就這樣,因爲害怕失去,所以不敢擁有。

即便沒有過多的言語交流,戴恩依舊能感受到有慧的怯弱,以及她的落寞與疏離。

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明知不會有結果的情況下,戴恩選擇離開有慧的生活,但兩人依然有聯繫。

在戴恩看來,自己遇到溫暖的人之中,有慧就是一個,只是她在尋找自我中迷失了。

其實,有慧的身邊有很多愛意存在,養母無私的愛,生父小心翼翼的愛,以及戴恩無條件的愛,這些環繞在她的周圍,可能需要點時間才能被看見。

故事的結尾,作者沒有殘忍地讓有慧沉寂,而是讓她在經歷了時間和成長之後,內心變得堅定了一些,也慢慢看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有些傷口難以癒合,是因爲裏面有愛。”

每個人都可能是葉有慧,在疼痛的時候專注於舔舐傷口,忽略了他人伸來的援助之手,逐漸沉浸於傷痛之中。

每個人都可以是葉有慧,在經歷了自我懷疑、自我療傷之後,慢慢接受自己的存在,找到人生的意義。

至此,願每一個你,都能學會擁抱和接納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