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72·卷23閒適類,方回盛讚陸游七律妙之又妙

前言

《瀛奎律髓》卷23閒適類中,有五律108首,七律51首。前面幾篇欣賞的是唐宋詩人的五言律詩,今天欣賞幾首閒適類的七言律詩。

在七律中,方回選錄的宋詩較多,其中陸游的作品更是選入了18首之多。詩聖杜甫選錄了僅僅3首。

一、江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爲棊局,稚子敲針作釣鈎。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爲何杜甫入選的作品少呢?方回解釋說:

老杜七言律詩一百五十餘首,求其郊野閒適如此者,僅三篇而此。

杜甫身處亂世之中,如此閒適實爲難得。見南宋雖然只有半壁江山,但是陸游生前多處於和平時期,且陸游高壽、退休生活安逸,自然閒適作品多一些。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這種對仗方法,在《文鏡祕府論》對仗篇中,歸爲“雙擬對”。杜甫另有: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尾聯似乎故作灑脫,第七句轉折,另有一版本爲“但有故人供祿米”,兩個版本無非窮、病二字,從閒適轉爲悲苦,可以看出杜甫的無奈。因此紀曉嵐說:

紀昀:工部頹唐之作,已逗放翁一派。

前六句閒適,後兩句頹唐。

二、題張逸人園林  韓 翃

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論閒階坐夕陽。

麈尾手中毛已脫,蟹螯尊上味初香。

春深黃口羣窺樹,雨後青苔散點牆。

更道小山宜助賞,呼兒舒簟醉巖芳。

清論閒階坐夕陽。這個句法錯綜複雜,夕陽下-大家坐在安靜的臺階上-閒聊。坐,這個字用的好。

春深黃口羣窺樹,雨後青苔散點牆。黃口,指鳥。春深-羣鳥窺樹,雨後-分散的青苔-生於牆壁。

羣,是黃口的定語(一羣黃口),在句法的應用中,成爲了窺的修飾語,表示窺的形式。散的用法也一樣,分散地點綴在牆上。這是詩家語的用法。

三、書懷    吳 融

傍巖倚樹結檐楹,夏物蕭疎景更清。

灘響忽高何處雨,松隂自轉此山晴。

見多鄰火遙相認,來慣幽禽近不驚。

爭敢便誇饒勝事,九衢塵裏免勞生。

灘響忽高-何處雨,灘響忽高,河灘的聲音徒然響亮起來,後三字是疑問,也是一種判斷:何處雨?上游不知道哪裏下起了雨。

松隂自轉-此山晴,松樹陰影轉換,後三字判斷:此山晴。

何處雨、此山晴,可以看作“灘響忽高、松隂自轉”的原因,這是上因下果的4-3結構。也可以看做從“灘響忽高、松隂自轉”的得出判斷結果。

無論語法上如何分析,詩句是靈活多變的,詩人利用這種句法的變化來表情達意且符合格律和押韻的要求。

四、題林逸士肥上新屋壁 劉筠

久壓侯鯖盡室來,卜居隣近釣魚臺。

舊山鶴怨無錢買,新竹僧同借宅栽。

載酒誰從揚子學,棹舟空訪戴逵回。

抽毫有汚東陽壁,但惜明時老澗才。

方回特地引導讀者主語頷聯的句法:

三四須先看上二字爲小分句,卻看下五字。則得其意矣。

舊山-鶴怨無錢買,新竹-僧同借宅栽。從句意上來說,這兩句應該爲:鶴怨-無錢買舊山,僧同-借宅栽新竹。這是2-5結構的主謂形式,把賓語(人物)省略掉了。後面的5個字是動賓結構+動賓結構,一層套一層。舊山、新竹是買、栽的賓語,直接前置到句首了。

例如杜甫的“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本該爲“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不過,劉筠的這兩句,比杜甫的兩句更復雜一些。

無錢買舊山,借宅栽新竹,也可以理解爲無-買舊山之錢,借-栽新竹之宅。

鶴-怨(我)-無-(買舊山之)錢,僧-同(我)-借-(栽新竹之)宅。

舊山鶴怨,典出北山移文,表示隱士出山做官去了,剩下孤鶴獨飛。表示自己做不了隱士。

借宅栽竹”出自《世說新語》: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表示我雖做不了高潔的隱士,但是可以做一個附庸風雅的官員。

五、退居  詹中正

宦情文思競闌珊,利戶名樞莫我關。

無可奈何新白髪,不如歸去舊青山。

須知百歲都爲夢,未信千金買得閒。

珍重樽中賢聖酒,非因風月亦開顔

無可奈何新白髪,不如歸去舊青山。方回說這一聯被蘇軾看中,被借用填入《浣溪沙》中。東坡詞下闋雲:

無可奈何新白髮,不如歸去舊青山。恨無人借買山錢。

詹中正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蘇軾1037年出生。

五、題東家壁 陳與義

斜陽步屧過東家,便置清樽不煮茶。

高柳光隂初罷絮,嫩鳬毛羽欲成花。

羣公天上分時棟,閒客江邊管物華。

醉裏吟詩空跌蕩,借君素壁落棲鴉。

方回點評中間四句:

三四極天下之工,亦止言景耳。五六遜“時棟”於天上羣公,而以江邊閒客自許。氣岸高峻,骨格開張,殆天授非人力。然亦力學則可及矣。

羣公天上分時棟,閒客江邊管物華。第五句,朝廷中的大員們在挑選當時的人才,第六句,我作爲一個閒人在江邊,領略風景。

末句“借君素壁落棲鴉”,棲鴉指自謙之作或拙劣之字。唐朝詩人盧仝《示添丁》詩:“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六、山行過僧庵不入 陸游

垣屋參差竹塢深,舊題名處懶重尋。

茶爐煙起知高興,棋子聲疏識苦心。

淡日暉暉孤市散,殘雲漠漠半川陰。

長吟未斷清愁起,已見橫林宿暮禽。

對於這首詩,方回點評很細緻:

詩不但豪放高勝,非細下工夫有針線不可。但欲如老杜,所謂“裁縫滅盡針線跡”耳。此詩題目甚奇,山行是一節,過僧庵而不入又似是兩節。

垣屋參差竹塢深,舊題名處懶重尋。首句是詩人遠望之景,次句可知,詩人懶得進寺尋自己題詩之處。即題目:山行過僧庵不入。

對於頷聯,方回盛讚:

遙見煮茶之煙,想像此僧之不俗也。棋子聲疎,識苦心則妙之又妙矣。聞棋聲而不得觀其棋,固已甚妙。於棋聲疎緩之間,想見棋者用心之苦,此所謂妙之又妙也。

茶爐煙起知高興,棋子聲疏識苦心。觀煮茶煙起,知道僧友今天有高雅的興致。聽聲疏,知道僧友落子慎重,苦心經營。一觀,一聽,亦說明詩人在寺外而不入。

結束語

結束時,依慣例作詩一首爲作業,七律《過湛山寺》:

曲徑通幽訪寂寥,緣溪策杖過天橋。

池中倒影湛山寺,松下臨風黃海潮。

鳥入深林鳴自在,魚翔淺底意逍遙。

嗟餘白髮難拋得,日暮鐘聲萬慮銷。

@老街味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