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99·卷38遠外類,唐詩中的外國人,有僧人有使者

前言

瀛奎律髓第38卷爲遠外類:

《汲冢周書》有《王會圖》,周官有象胥環人之職,漢蒟醬、卭竹、蒲萄、苜蓿、安石榴皆自外國至,遠人慕化而來。使人將命而出,以柔以撫,其事不一,形諸賦詠,詭異譎觚,於唐爲多,宋亦不無也。

古書中有王會圖(外國使者來拜會),周朝時有專門的翻譯官。漢朝的“蒟醬、卭竹、蒲萄、苜蓿、安石榴”都來自國外。外國人傾慕歸化而來,我們派人出使,懷柔安撫他國,用詩歌來描述奇特的際遇,唐宋都有不少這類作品。

一、送褚山人歸日本 賈島

懸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間。東海幾年別,中華此日還。岸遙生白髮,波盡露青山。隔水相思在,無書也是閒。

盛唐詩人高適合也有《贈別褚山人》一詩,寫的是一位姓褚的隱士。賈島筆下的褚山人自日本,山人指隱士或者道士。

東海--幾年別,中華--此日還。上下聯對仗工整,從形式上句法完全相同,但是意義上不同。上聯意思是:“幾年別東海(代表家鄉日本)”,下聯不可看作:“此日還中華”,而是:“此日由中華還。”

二、送樸處士歸新羅  顧非熊

少年離本國,今去已成翁。客夢孤舟裏,鄉山積水東。

鰲沉崩巨岸,龍鬭出遙空。學得中華語,將歸誰與同。

新羅即朝鮮,也和日本一樣,派出了不少年輕人留學唐朝。這位樸處士少年即來到中土,一直到老年纔回朝鮮。

顧非熊時期的新羅,有點像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地方豪強勢力興起,經常發生叛亂,王位之爭頻繁。不知道樸處士歸新羅後處境如何。

頷聯說其坐船歸國,頸聯寫海上風浪兇險。尾聯說其學得一身漢文化,回去後有施展的地方嗎?其實他們也學習了唐朝的科舉制度,實行"讀書三品科"選拔人才,這些留學生在科舉中的優勢很大。

三、送新羅使   張 籍

萬里爲朝使,離家經幾年。應知舊行路,卻上遠歸船。

夜泊避蛟窟,朝炊求島泉。悠悠到鄉國,還望海西天。

張籍送的則是新羅使者,此人在大唐生活了幾年後迴歸故國。這首詩的章法佈局與顧非熊的《送樸處士歸新羅》類似。特別是前三聯幾乎完全一樣。

首聯介紹使者來唐的時間,頷聯說他坐船回國,頸聯寫想象中行程。尾聯說其歸國後,應該還會思念西方的中土。

四、贈日本僧智藏 張 籍

浮杯萬里過滄溟,遍禮名山適性靈。深夜降龍潭水黑,新秋放鶴野田青。

身無彼我那懷土,心會真如不讀經。爲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

這首詩不是送行,而是贈給一直在中土的日本僧人。

首聯說其西渡大海來到中土,遊遍山川修身養性。浮杯,高僧乘坐木杯渡河。

頷聯降龍於水、放鶴于田,用兩個佛家的典故,虛寫其在大唐的經歷。

身無彼我那懷土,心會真如不讀經。沒有彼此的區別,所以不需要思念國土,心悟禪道不需要時時念經。上聯是對於思鄉之情的安慰,下聯是對於其佛學修養的讚美。

尾聯的“寧馨”,典出南朝時期的方言,“這樣、如此”之意。爲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問下咱們中國參道悟禪之人,有幾位可以像這位日本和尚一樣呢?

五、崑崙兒 張 籍

崑崙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漢地遊。言語解教秦吉了,波濤初過鬱林洲。

金環欲落曾穿耳,螺髻長拳不裹頭。自愛肌膚黑如漆,行時半脫木綿裘。

方回解釋說:

此所謂崑崙兒,即今之黑廝也。

崑崙兒,自愛肌膚黑如漆,估計來自於遠洋某個大洲的黑人,被南方的客商(蠻客)帶來了中國。說話像鳥語,秦吉了,一種鳥的名字,鬱林洲,仙人居所。螺髻長拳,長了一頭捲髮。

結束語

這一卷中,方回只收錄了唐朝的詩作,其中大部分屬於送別類,只是因爲描寫的是外國人,所以歸爲遠外類。

可以看出,日本、朝鮮來中土的較多。這些外國人中,有些甚至在唐朝考進士被授予官職(乾符元年進士新羅人崔致遠),有的建立戰功稱爲領軍將領(高麗人高仙芝)等,有的甚至終老於此(例如阿倍仲麻呂)。其中日本還來了不少僧人學習佛法,比較著名的一位叫做空海,它寫出了一本《文鏡祕府論》流傳至今。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爲今天作業,五律習作99遠外類《空海》:

求法入中土,長安連海隅。

詩騷覓真諦,塔院得醍醐。

禮罷禪心定,歸來境界殊。

欣然觀祕府,隨意獲驪珠。

@老街味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