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91·卷32忠憤類,唐宋安史靖康之難,造就了一批優秀詩人

前言

繼續欣賞《瀛奎律髓》第32卷忠憤類作品。前三首爲唐宋人五律,後面幾首爲唐宋人的七律。

宋朝的靖康之難與唐朝的安史之亂,雖然有內外之別,但是對於人民的苦難來說,有些相似之處,因此,這兩個時期,都出現了不少優秀的詩人。而南宋詩人的作品,更是直逼老杜。

一、亂後逢友人 羅 隱

滄海去未得,倚舟聊問津。生靈寇盜盡,方鎮改更頻。

夢裏舊行處,眼前新貴人。從來事如此,君莫獨沾巾。

生靈-寇盜盡,方鎮-改更頻。寇盜盡,改更頻,頷聯對仗不是太工整。

生靈,因盜寇作亂而塗炭;方鎮,也因爲兵亂而不停地改換節度使。這正是中晚唐的社會寫照。

二、九日   江端友

萬里江河隔,傷心九日來。蓬驚秋日後,菊換故園開。

楚欲圖周鼎,湯猶系夏臺。東籬那一醉,塵爵恥虛罍。

江端友是南北宋交接時期的詩人,北宋末年隱居汴京封丘門外。靖康之變,江端友躲過一劫,而徽、欽二帝被擄往金國。這首詩,紀曉嵐認爲,是爲這兩個皇帝而寫:

此爲徽、欽二帝發。然湯乃桀臣,比例未當,取其意可也。此亦實驗證措語處。

萬里江河隔,傷心九日來。九日登高,故鄉萬里遙隔,如何不痛徹心扉。這是詩人以徽、欽二帝的角度來感受。

蓬驚秋日後,菊換故園開。貴爲皇帝,如今也身如飄蓬,苟且於北方敵國,可謂步步心驚。菊花開放,賞花之地已經不是故園。

楚欲圖周鼎,湯猶系夏臺。這裏用了兩個典故,楚莊王問鼎,覬覦周室,如金滅北宋;湯系夏臺,商湯被桀關押在夏臺(監獄),後來起兵滅了夏朝建立商朝。這是把徽、欽二帝比作商湯,意思是未來可期。不過紀曉嵐說,這個比喻不太恰當,北宋的皇帝可不是金國臣子。

江端友是北宋江休復的孫子,方回介紹說:

江鄰幾與梅聖俞多唱和,嘉佑起居舍人。子懋相生三子,端禮字子和,端友字子我,端本字子之,與呂居仁多唱和。

此詩題目雖曰《九日》,而周鼎、夏臺之句,乃是忠憤,故以類入於此。子我“西池再展一月詩”最有諷諫味,朱文公亦喜之。

三、丁未二月上旬日 呂居仁

主辱臣當死,時危命亦輕。誰吞豫讓炭,肯結仲由纓?

泣血瞻行殿,傷心望虜營。尚存儀衛否?早晚復神京。

這首詩作于靖康二年,也是靖康之變時期的作品。

首聯說皇帝受辱,臣子不應苟活,時局艱危,人命如草芥。

頷聯接次句,寫作爲臣子應該如何。而此時此刻,哪個臣子能夠如同豫讓那樣,受盡苦難去爲君主報仇。又有誰如同子路一樣,寧死也要保持君子之風。

頸聯寫二帝被俘悲傷,遺民唯有遙望痛惜而已。尾聯則表達復國的決心。

四、恨別  杜甫

從第四首開始,錄入幾首七言律詩,當然還是少不了杜甫。其《秋興八首》也被方回收錄了一首,因爲《秋興》太熟悉,這裏就錄入這首《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裏,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晝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爲破幽燕。

首聯對仗起:洛城一別四千裏,胡騎長驅五六年。

頷聯前4字作用不同,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草木變衰時,行走於劍外,前4字是時間狀語。因爲兵戈阻絕,所以我老於江邊,前4字是原因。

頸聯很特別,一句有三個動詞: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晝眠。思、步、立;憶、看、眠。

尾聯注意,兩句14個字,後面12個字,都是前2字聞道的賓語。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爲破幽燕。

首聯寫時局,並交代時間與空間,中間二聯寫自己的狀況,尾聯又轉回時局,表示形勢轉好。或許自己也有機會再回到洛陽,並看望親人了。

五、山中寡婦   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蔴苧衣冠鬢髮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徵苗。

時挑野萊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

這首詩反映現實,最能打動人心。但是從詩人的角度出發,卻受到了方回的批評:

荀鶴詩至此俗甚,而三、四格卑語率,最是廢來、荒後。似此者不一。學晚唐者以爲式,予心蓋不然之。尾句語俗似渾,卻切。

方回雖然批判多,但是對於尾句還是比較認可。不過紀曉嵐對於尾句也提出了批評:

紀批:五、六尤粗鄙。 又:此評最是。  又:雖切而太盡,便非詩人之致。

雖切而太盡,切,就是真實,紀曉嵐說雖然反映了現實,但是作爲詩人來說,這一句沒有餘味,沒有留下給讀者思考回味的空間,一語道盡,不是詩人本色。

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分析,這是一首現實主義優秀作品,真實反映了百姓在戰亂時期的艱苦生活,對於百姓表示了同情,對於官府不體諒民間疾苦提出了批判。

但是對於詩人,則更看重藝術性。

六、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 杜荀鶴

握手相看誰敢言,軍家刀劍在腰邊。遍搜寶貨無藏處,亂殺平人不怕天。

古寺拆爲修寨木,荒墳開作甃城磚。郡侯逐出渾閒事,政是鑾輿幸蜀年。

和上一首同樣的手法,用七律體創作的紀實詩歌。方回點評說:

不經世亂,不知此詩之切。雖粗厲,亦可取。

紀曉嵐堅持自己的看法:

此種殆不成詩,無用掊摘。馮氏乃亦取之,偏袒唐人至此,不可以口舌爭矣。 又:但取其切,則無語不可入詩矣。

所謂切,即真實。紀曉嵐說假如只需要講究真實就可以,那麼隨隨便便的敘述都可以稱之爲詩了。

七、亂後春日途經野塘  韓 偓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又來。

季重舊遊多喪逝,子山新賦亦悲哀。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朋是劫灰。

讀過韓偓這首詩,在回頭看看杜荀鶴的兩首詩,可以看出二者創作手法的區別。韓偓前兩聯寫景,賦中有比興之意。後兩聯議論抒情,這是律詩常見的套路。

關於頸聯所用典故,方回認爲準確地反映了韓偓的遭遇和心情:

吳質季重,爲曹操所殺。致堯之交,有爲朱全忠(即滅唐建梁的朱溫)所殺者。引庾信子山賦事,可謂極悲哀矣。

紀曉嵐也評價說:

致堯難得此沉實之作。

不過,“季重舊遊多喪逝”這句,方回有些誤解。吳質並非曹操所殺,在曹丕代漢立魏後,吳質權重一時。季重舊遊季重舊遊多喪逝,是曹丕在《與吳質書》提到他們共同的文友,大多去世的意思。

八、次韻尹潛感懷  陳與義

胡兒又看繞淮春,嘆息猶爲國有人。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扇靜風塵。

五年天地無窮事,萬里江湖見在身。共說金陵龍虎氣,放臣迷路惑煙津。

陳與義這首詩,也是作於這一時期 。靖康以後,宋高宗趙構艱苦經營,在金兵的追捕中四處奔逃(翠華-周-宇縣)。詩人感嘆:誰持白扇靜風塵。

胡兒又看繞淮春,指金兵再次下江南,搜捕風雨飄搖中的南宋小朝廷。

嘆息猶爲國有人,指仍舊有好友周莘(尹潛)這樣的愛國之人。陳與義與周莘經常唱和,這首詩是次韻周莘七律的作品。

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扇靜風塵。可使,即不可使,如何使?怎麼能讓皇帝到處逃難?誰能平定金人的入侵呢?提出反問。

頸聯感慨,五年來,多少事情發生,而您我能夠江湖流亡中留下性命。

尾聯對於金陵建都寄予希望,同時又對於自己和國家的命運充滿了迷茫。

結束語

這一卷中的佳作甚多,其中七律中有幾首作于靖康之難以後,令人想起在安史之亂以後的杜甫。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好詩總是出現在國家危亡之際。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爲今天作業。七律《觀晚清時局圖》:

老大衰羸力不禁,八方魑魅競相侵。鷹來海上蟾蜍鬧,倭覬神州熊犬吟。

辱國貪贓羞孔孟,抗英拒法憶馮林。百年一瞬原非夢,嗜血虎狼無古今。

@老街味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