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願你我都能成爲想要的模樣

《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願你我都能成爲想要的模樣

作者:鄔玲子,全國某重點高中學校老師,熱愛文字和心理學,齊帆齊寫作營成員


齊帆齊老師的新書《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

收到齊帆齊老師的書《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是在今年的3月15日下午5:10分左右。拆開包裹,觸到書的那一刻,內心是欣喜雀躍的。淡淡的書香味,裝幀精美,封面圖清新淡雅,如同她書裏的文字。書名也讓我歡喜,力透紙背,直擊靈魂。還有封面的一段文字:“人生是一場旅行,有遙望無期的夢想,有觸手可及的憂傷,誰不是,一邊奔跑,一邊嚮往,擦乾淚水,迎着陽光”,說透普通人的人生之路,至情至理。翻開書,扉頁上有她寫給我的贈言:“堅持寫文字的人,是幸福的,加油 齊帆齊 2020.3.12”,貴重如同珍寶,值得我一生珍藏。

01

 她在她的書裏寫了許多普通人的逆襲、追夢和“飛翔”的故事:《我的生活我的路》《我的美食達人二妹》《與君成悅:世間的美好都不如你》《一個從大山裏走出來的女孩》《她不當大學教師,只爲追逐詩意自由的人生》《陝西“三毛”,從落榜生網絡逆襲成知名作家》《她如何從一個灰姑娘成爲住在玫瑰城堡裏的公主?》《美麗的“丁香姑娘”》《她把鄉野生活過成了桃花源》《她是如何從毛毛蟲變成蝴蝶的》《湖北又出了個“範雨素”這次是男的》《靠寫文字,他們實現了階層逆襲……》《業餘寫作出版31本書的成功企業家》《煎餅大媽月入三萬,你也想試試嗎?》《懂懂和他的<懂懂日記>》《賣麪條的夫妻年入20萬》《他如何從建築工人到創業公司老闆》《特殊的工作體驗》《從砍柴工到搞工程的小舅》《愛讀書讓她成爲武漢電纜銷售大王》等等。

觸動最深的是她寫的趙美萍老師的那篇《她如何從一個灰姑娘成爲住在玫瑰城堡裏的公主?》故事。

趙美萍,70後人,出生於江蘇如皋,後因母親改嫁,隨之遷居安徽蕪湖。現居美國休斯敦,住在玫瑰色的城堡裏,屋前屋後有美麗的花園池塘,寫書、做慈善,旅遊……

可是誰曾想,美萍老師是在苦難裏浸泡着長大的,喫過同齡人不曾喫過的苦,遭受過同齡人不曾遭受過的罪,爲此美萍老師寫了一本紀實傳記《我的苦難我的大學》。

美萍6歲時,父親突然得了麻風病,不得不進行隔離治療,美萍姐妹受到許多孩子學麻風病人手指彎曲呈雞爪模樣的嘲笑;

美萍9歲那年,因粗心的護士拿錯藥,將青黴素直接打到父親身上,而父親恰恰又對青黴素過敏以致身亡;母親聽聞直接暈倒在地;同年,妹妹在火盆邊烤火不幸被燒傷,用了整整四個月才逐漸癒合,到現在還留有傷疤;

美萍10歲時,小叔又不幸去世;

後來母親的第一任丈夫楊啓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流氓,之前因爲被抓,母親才得以解脫,可是後來因爲父親去世,又來騷擾美萍娘仨,他天天在外面賭博,回來就要錢,沒有就打。母親曾絕望地喝藥自殺。美萍只有請假每天陪着他母親。

後來在親戚的建議下,美萍母親改嫁到安徽蕪湖。生活極度窘迫。三天兩頭還要被堂哥堂姐打。之後又因爲學費問題,父母三天兩頭吵架。

美萍14歲時,不再上學,而是成爲山上最小的採石女。每天扛着兩把大鐵錘把堅硬的大石頭砸成合格的“碗口石”。可她還是抽中午休息的兩個小時和晚上的時間看書寫文字。

從14歲到19歲,少女時期的趙美萍,因對苦難生活的絕望,父母無盡止境的爭吵,先後寫過十封遺書,多次想自殺,最終還是放不下體弱多病的母親和可愛的妹妹。

19歲那年,跟着同村的男孩到上海開始打工生涯。

在上海9年的打工生涯裏,美萍在餐館呆了一年,在服裝廠呆了6年多,又在廣告公司呆了2年多。無論工作如何辛苦,她都不忘在業餘時間讀書寫日記,每晚都是12:00以後才休息。

在這段時間裏,美萍不僅還清了家裏的債務,寫作之路也越來越順暢,先後在《寶山報》《萌芽》《知音》《上海故事》等多家報紙雜誌發表文章。

從小學學歷的打工妹到上海中日合資服裝企業的辦公室白領,業餘還能發表文章,她的事蹟被上海幾家報紙相繼報道,甚至有電臺請她每週日去做嘉賓,錄製節目,她成爲打工妹中的勵志代表。

因爲在《知音》發表過一定份量的稿件,1997年,美萍還得到一次香港泰國遊的筆會機會,這次香港泰國遊再一次拓寬了她的眼界和格局。旅遊途中,她結識了國內多位名家編輯。歸來後,多家著名報刊大篇幅地以《打工妹飛出國門》來敘述趙美萍的成長經歷。

她的命運開始逐漸翻盤,在出遊期間無意中聽到《知音》編輯說,因雜誌要擴大規模招募編輯,她用自己獨一無二的經歷,成功應聘爲《知音》雜誌編輯。

她每天研讀很多名著和哲學書籍,以及學習如何取標題、寫引題和編者按,極其用心地採訪寫稿。半年後就成爲編輯部發稿量前三的編輯,後來又享受到雜誌社分配到武漢市區130平米的房子。

2003年,趙美萍的紀實傳記《我的苦難我的大學》,獲得騰訊和作家出版社聯合舉辦的“QQ作家杯”徵文大賽紀實大獎和最感人作品獎,得到王安憶,王蒙,曹文軒等大咖們的大力推薦。

中央電視臺《半邊天》欄目更是全面報道了趙美萍的勵志事蹟,在全國引起極大轟動。2006年,有位成功儒雅的美籍華人,通過媒體報道認識了美萍,非常欣賞他,通過郵件聯繫上他,於是兩人開始互通郵件,情投意合,在通了66封郵件和無數越洋長途電話後定下終身。

2009年趙美萍隨夫移民美國休斯頓,成爲《知音》海外版編輯。在美國她積極參與慈善事業,經常舉辦圖書義賣活動,並將義賣所得捐給了幾所安徽貧困小學。

前不久她出版新書《轉角遇見愛情》,好評如潮。

齊帆齊老師在這篇文章裏寫道:“趙美萍的人生就是一部底層人物崛起的勵志史,是灰姑娘逆襲成白雪公主的真實故事。”

其實,齊齊老師自己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02

齊帆齊:來自安徽桐城,現居合肥。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安慶市作協會員,自由職業者,網絡30萬+粉絲,荔枝微課人氣講師。凡齊商學院MCN與頭條官方簽約。已出版書籍《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誰的逆襲不帶傷》齊凡齊文化傳媒公司,代理出版作品,文案寫作,運營等。

幾年前,她還在打工,爲生計奔波,在職場受人頤指氣使。現在已出版《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人人都 能學會的寫作變現指南》《只做唯一的我,不做第二個誰》公費出版,實現出書、全職寫作的夢想。此外,她還喜歡運動,攝影、瑜伽,擅長自媒體運營。她越來越活成了自己最理想的模樣。

她的朋友感嘆地說: “齊齊,真羨慕你做事情的決心和毅力!同樣 30歲+,你卻活得像一團火焰,充滿能量,總是能帶給別人希望!”

是的,我感覺她內心始終充滿能量,靈魂閃着光芒,要不然,她怎能穿越苦難,一步步走到讓人羨慕的今天呢?

她8歲那年,父親患肝癌去世,撇下齊帆齊和兩個妹妹,最小的妹妹才三歲。父親生前在鎮上的陶瓷廠上班,有固定收入,家庭條件在整個鎮上,還算過的去。父親去世後,家裏一下子變得很窮。母親獨木難支,生活無以爲繼。

所以她從很小就隨母親到桐城街上買菜。有一天早上三點多,她和母親摸黑推車到街上去買菜。無奈豇豆跌價到三毛一斤。待她們把菜籃擺好後,市場管理員又來收費,交了三毛錢的攤位費,買食品袋又花掉五毛錢。在菜市場等了半天沒人買,她們又只得沿街叫賣,最後以每斤0.25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飯店。到家就賺了四五塊錢。

1998年,金融危機,所有農作物都不值錢,雞蛋、黃豆、菜都大幅跌價,100斤的稻穀只能賣35元,交公糧就得交走一半。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她和母親還在街上賣米、賣菜,寒風吹得人瑟瑟發抖,家裏卻等着那錢過年。

由於家裏窮,她們三姐妹從小到大都是穿村裏人救濟的衣服。她穿過最好的衣服是校服,買的最好的褲子是10元一條的精美褲,褲子膝蓋處還有硬幣大小的洞;上學時,她沒有一本作文書,唯一的課外書是新華字典;三年級學珠心算,就她一人沒算盤,一年到頭都喫不到 3 次肉,偶爾喫肉,也只是殺豬時的下水。讀初中時,炒飯從沒有油,都是醃菜,她最羨慕別人喫豬油炒飯,羨慕炒飯里加雞蛋。2002年,她家纔有第一臺黑白電視機。

初三預選前,她已輟學回家,在堂哥的工廠裏做啤酒套,一天掙8元錢左右。

15歲那年,堂哥的廠停辦後,買了一臺縫紉機到鎮上的一家裁縫店學做縫紉。

16歲,她跟師傅去福建服裝廠打工,一工作就是十年。“服裝廠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八點到凌晨兩點,每晚十點喫一次宵夜,再繼續幹活。每天累得倒頭就睡,那樣的生活很枯燥無味,人也麻木了”。

可即便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齊帆齊還是堅持看書,看《讀者》、《意林》等雜誌。她的同事也常常笑話她,認爲她看那麼多書,以後還不是跟她們一樣,一輩子只能做一名村婦。但齊帆齊還是始終堅持看書,她默默地想:“堅持讀書以後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不至於再幹農活了。即便是村婦,我也是一個不一樣的村婦,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懷的村婦”。

她的青春十年,奉獻給了服裝廠。

婚後,她奉獻給了家庭。輾轉西安、溫州做早餐生意,遭遇過搶劫,也碰到過打架鬥毆。做小生意有太多不穩定因素,工作之餘的時間,她的愁她的悶她的笑她的悲,都交付給了文字。

2015 年,她在西安做早餐生意時,因甲狀腺疾病做了手術,住院三天花了 8000元。手術過後,她捨不得休息,又去忙着做生意。這是作爲 一個社會底層人的悲哀,但她沒有時間,也沒有餘力去抱怨命運了。

難怪有人說:“你的經歷,換做是我,早抑鬱了。”她不像別的女孩那樣,結了婚就變得很粗糙,爲了一日三餐被生活 折磨得蓬頭垢面,從而忘記了女孩該有的樣子。她最喜歡收集雜誌,看名人傳記,她在別人寫的故事裏,過着自己的悲和喜。

也是在當年,她在妹妹的介紹下,來到了上海,並且進入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銷售。沒有任何相關的經驗、也不會任何計算機操作的她,格外珍惜這次的機會。比起之前在服裝廠工作、在溫州賣早餐,她覺得能進公司簡直就是天堂,雖然只是份電話銷售工作,每天打上三百個電話。她開始卯足了勁學習。很快,她就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

再到後來,她開始接觸到智能手機和微信公衆號,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文章讓她感覺格外新奇。於是,她嘗試着註冊了簡書,開始在上面進行寫作。她慢慢摸索出自己的寫作風格後,陸陸續續寫了很多篇讓人印象深刻的草根故事。

而這些故事的素材和靈感來源,大多數是來自於她前面十幾年的積累。比如:《身邊的外賣小哥》、《年收入20萬賣鮮麪條的夫婦》、《餐飲店主們的生存現狀》、《開黃燜雞米飯店的閨蜜》……在這些文章中,我們能夠看到很多生意小販背後不爲人知的奮鬥與辛酸。

她把這些故事整理成冊,於是就有了《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的新書出版。

03

很多時候,我們爲了生計忙碌奔波,忘卻了心中的夢想,不再想自己曾經想象過的最理想的模樣。

我也曾一度被忙碌繁雜的生活所淹沒:做飯、做家務、接送孩子上學、輔導孩子作業、助力孩子班級活動;工作上學生考試頻繁,監考、改卷、輔導學生……每天累到趴下,哪還顧得上其它?

好在偶遇齊帆齊老師,又重新擦亮了我心中埋藏已久的文學夢想。

儘管還是忙和累,但感覺心中有了信念和前進的動力,彷彿魔法般地擁有了無限的能量。

感恩遇見!!

由於熱愛文字,也想實現自己自小就有的文學夢想,我毫不猶豫地報了齊帆齊老師的寫作班。

在這裏,我收穫了齊齊老師的系統寫作課程和老師一路的鼓勵、支持和陪伴!齊齊老師爲人親切真誠,朋友般相伴相隨,有什麼事兒,她都真誠地指導和幫助!

我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堅持打卡日更1000字以上,獲得了“最佳努力達人”榮譽證書,並獲得齊齊老師發過來的199元獎學金紅包。

我還跟着齊齊老師學會了公衆號和頭條號運營,我的公衆號已收入幾百元,頭條號也有收效。期間寫文《寫給武漢:永遠的親人,永遠的武漢》收到讚賞75元,《感受“年味”》稿費50元,獲獎徵文:《那年冬天》獎金50元。雖然不多,但對於一個才起步的新人來說,已經是個很好的開端了。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

我通過持續地更文寫作,目前,在簡書上已有優質連載文集《行走凡塵,內心花開》、《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每次一個教育智慧錦囊分享》和《與兒子一起的趣味生活集》,已創作18萬字,收穫粉絲4000多,粉絲還在不斷地增長。

我自覺離實現自己的文學夢想已不遠;

我堅信:通過一直跟着齊齊老師堅持寫作,自己想要的都會逐步實現。


作者:鄔玲子,全國某重點高中學校老師,熱愛文字和心理學,齊帆齊寫作營成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