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旅行一邊自由辦公10年+,他的故事或許讓你有所收穫

一邊旅行一邊自由辦公10年+,畢業第二年就年入百萬+,他的故事或許讓你有所收穫

Peter老師曾是我們齊老師社羣中的一名成員,不怎麼活躍,以致於我都不知道他的存在,直到後來線下會,他才說起過曾是我的社羣成員,說我那時的社羣定價太低了,沒有形成閉環等等問題。

回想與他鏈接多起來,是源於某天打開朋友圈看到有人提醒我看,隔幾天收到他的私信知識點分享,還說要推廣我個人微信號,有資源可推薦大學講師之類的,感覺這人很真誠,,爲他人着想。我再去翻看他的朋友圈很多條,對商業知識懂得還是挺多的,幫助了很多人找升了收入,帶着好奇心,我和他聊下了。幾天後,我就加入了他的私董會,當裏羣裏只有14人,都是在各領域有所小成就的人,有上市公司董事長,有身價幾個億的收藏家,還有業務做到十幾個國家的人。

記得當時羣裏有人說,現在人人不缺微信社羣,不缺信息,而是缺有深度的智慧交流,Peter老師少慢舍私董會就是具備了這樣的屬性,小而美還能照顧到每一個人,大家能有深度地思想鏈接交流。

Peterf老師在羣裏的每次發言,很是有自己的見解想法,引人深思。走近他,瞭解他的故事,你會被他完全吸引,他雖然年輕,卻是一個極有深度的的人,頭腦思維靈活敏銳,對商業有着獨特的見解。

今天 來看看,他是怎麼把一手爛牌打成王炸的,又是怎麼堅持下來的,怎麼成爲衆人口中的商業奇才的,且聽我娓娓道來。

01  大學:一面自卑,一面蛻變

Peter老師出生於河南的農村家庭,家庭條件不好,從小他就很不自信,沉默寡言,獨來獨往,從小學到高中,他都不敢和女生說話,容易害羞臉紅,直到大學才稍微好點。

他讀高一的時候,曾向一位女生借書,竟然不好意思開口,寫了一張紙條,後來女生雖然把書借他了,但也把紙條傳給了其他人看,結果令他尷尬了很久很久。不過這樣的性格,培養了他寫作的習慣,愛寫作的人大多是內斂的,多愁善感的。

從2013年開始,他堅持寫總結反思,學習感悟,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因此,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人生沒有白寫的字,也沒有白費的力氣。寫作這個技能成爲了他商業上的一把利器。他還做了一件影響命運的大事,很少有人能做到。

大一那年,他放棄了專業。因爲他意外閱讀了一本書《叫我如何不宰你:一個導遊的自白》,連夜看完後,他立即放棄了專業。很多人明知道學的是天坑專業,卻是安於現狀,心安理得。Peter老師雖然內向,卻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也很有前瞻性眼光,後來他學的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第二年就停止了招生。

從大一下學期開始,他就自學英語,從發音,口語,到口譯;堅持了2年早起練英語,用壞了幾個MP5和幾十個耳機。現在也很少有英專生能做到這一點,何況他只是個專科生,還是非英專生。

所以,學習能力和那股向上的韌性是最重要的,縱然什麼都沒有,只要有這兩樣東西,你就有成功的潛力。恰恰是這種自學和總結的能力,讓Peter老師成長了起來,成長爲如今在商業領域教上市公司董事長,大學老師,以及很多資產數億的企業家。他爲企業版諮詢年費爲168萬+分成。

2016年就曾有企業家花高薪請Peter老師到他們別墅裏工作,爲他指點網絡營銷知識。在他20來歲時,很多五六十成功人士拜他爲師,向他學習營銷思維理念。

02 他的思考深度帶來的豐厚回報

畢業那年,他沒有找工作,給別人打工,而是明白自己當老闆創富的作用,也有這樣無所畏懼的魄力,他從0開始創業。“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當時條件非常艱苦,他住在一個不到10平米房子裏,連公交也捨不得坐,經常步行,一天三頓都喫饅頭,就這樣吃了一個月。但他創業的信念很堅定,激情很充沛。

他明白知識並不是力量,充其量只是潛在的力量,善於運用知識,通過明確的行動計劃和目標,以及不斷的覆盤,知識才轉爲力量。他利用自己在大學期間修的英語課程,做了大學生英語口語培訓和小升初英語輔導,再加上天生愛思考的習慣,他巧妙地打開了市場。這也爲他現在的功成名就,財富滿滿奠定了基礎。

當時剛從學校出來的窮學生,沒有資源,沒有人脈,沒有場地,他是如何創業成功的呢?

他要做的是英語培訓,他就考慮哪些是他的客戶,市場上別人是怎麼做的,用哪些方式獲得生源,自己如何才能最低成本的切入進這個市場,他發同周邊三家機算機培訓機構做得很不錯,他就想用借力使力的方式 ,免費設計英語早讀課作爲福利,哪個願意和他合作就免費送,免費給他們學生英語早讀基礎課,幫對方產品做增值福利,借用對方的場地,這樣他們合作後,場地和生源問題都一下解決了,第一家機算機老闆本來有點猶豫可要合作,Peter老師就臨門一腳,你的場地空着也是空着,如果你不願意,我就去找對方那家機算機老闆。那老闆一聽立馬答應了。這就是同行刺激法,畢竟他們幾家機算機都是搶這附近幾個學校的培訓市場。

這樣Peter老師的精準意向客戶就有了,當時周邊幾家同行英語培訓機構是在外面發傳單模式招生,而Peter老師直接以老師身份切入,外在身份上就是高維碾壓低緯。學生和家長自然對他更有親切感和信任感,他再分爲課程等級,中高端進階課,這就是他畢業第二年創業成功的開端故事。

換成其他和Peter老師同起點的人,肯定都不敢有創業的想法,手上什麼都沒有,英語四級證還沒考,但不妨礙Peter老師老師搭建商業框架,成爲英語培訓機構老闆,讓英語過六級,八級的人爲他們所用,再說Peter老師自身英語口語非常好,教小孩子這方面足以勝任。

這種談判合作的借力思維,Peter老師大學時就用過,當時學校讓大家去拉活動贊助,其他人談的都是自己出錢讓人來捧場,Peter老師拉贊助商的人數是班裏其他人的總和,而且不用花一分錢,對方反過來還會出錢。別的同學在盲目地在街上膜拜找客戶時,Peter老師一邊在外面轉一邊在思考,看哪家店和機構裝修最好,宣傳廣告頁更有檔次,實力看起來更強點,他先用腦海時篩選一下高質量意向客戶,然後再去談判,他是以對方參與學校活動好外的角度入手。

比如說,你讓你們這裏最好的舞蹈老師去參加,給你們機構展示的機會,會帶來多少潛在客戶,這無形價值多少多少,以後你們就可以說曾在學校指定合作對象,你若不同意合作也沒事,我再去找某某家,這招非常奏效,不但出最好的人員來幫忙,還主動說出資金幫學生籌備活動。

還記得有次線下會下。Peter老師說說他大學曾在寧波酒店實習,也是同批同學中得到小費最多的人,是如何操作的呢?他提前做好功課,對酒店周邊各方面都瞭若指掌,每天給一對國外客戶寫幾句便籤條,溫馨提醒,注意事項和最近有意思的旅遊地和特色美食推薦,別人看他每天如此細心周到,提前想到他們所想,很是感動,對他印象很深,離開酒店前給Peter老師一大筆小費和一封感謝信給他,另外留下好多物品指定前臺要給他,對於還在實習的窮學生來說,這是一大筆收穫啊!讓他的同學們都羨慕不已。

如些看來,做人做事得細心真誠,時時站在他人立場考慮,比別人多思考多做一點小事,。如果在談合作時要站在對方的產場看問題, 一切自然就水到渠成,利他纔是最好的利己。

以上這三個小事例能給到大家有所啓發麼?

Peter老師在專科讀書剛畢業第二年就年入100多萬,主要原因還有他看問題的角度,比如他對定投的理解..

很多人沒有深刻理解定投的邏輯,定投的邏輯與少慢舍異曲同工,本質上就是...

持久做,正確的事,享受時間帶來的複利效應。那麼,一旦深刻理解,你就會意識到,定投的不僅僅是股票,基金...而更應該...

定投的是健康,是認知,是能量,是好習慣,因爲這些構成了你的承載力,能夠承載更多的財富,責任...

更重要的是承載力本身也是聚寶盆和磁鐵,吸引人脈,資源,貴人,粉絲,客戶... 

你可以...每天投30分鐘運動,然後每天持續下去,就成了每天定投健康,1年後,3年後,5年後,10年後,你健康的受益是指數級發展

不但延長了壽命,要知道延長壽命,纔是真正的節約時間,多活1年,多出365天,你每天節省1小時,節省多少年,才湊夠365天呢?

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身體,還節省了金錢,也就意味着你可以用別人看病的錢,去做投資,做感興趣的事情,而別人身體受苦,還損失金錢...

你也可以保持每天閱讀1小時,你也可以保持每月與2個牛人深度探討,

你也可以保持每季度,參加一個高質量的線下課,這Peter老師一直以來的踐行。

03低谷中飛昇

2014年,Peter老師轉型到了營銷領域,靠電子書賺到了第一桶金100W。2015年有了第一家公司。2016年,軟文和社羣營銷客單價在10萬左右。結果突然發現自己不善管理,掉入了三個低谷。事業上,選錯了市場,花了很多精力幫基礎薄弱的人導致資源分散;感情上遭遇失戀;家裏,奶奶和爸爸接連去世。一切苦悶壓在心裏,導致他早生華髮。君子貴在自省,他在遭遇失敗後,仔細覆盤,想通了很多弱點,也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一次次失敗中,他總結出了許多經驗,讓他再次蛻變。

他在商業上的思想體系得到了飛昇,思維,收入,資源,人脈等全面開花。經過不斷完善,他的商業理念非常成熟,即少慢舍商業理念,少就是多,慢就是快,舍就是得,充滿哲學思辨性。展開說,即就是20%的事情決定80%的結果,20%的客戶創造80%的財富、成就感和資源,80%的時間聚焦到20%最重要的人和事情上;持續做正確的事情,享受時間帶來的複利效應,靜能生慧,提高洞察力,提升決策質量,堅信日積月累的力量;相信給予的力量,爲對的人持續創造價值,拒絕不合適的人和事,把時間放到對的人和事上。

爲此,2020年,他創立了一個免費的高門檻圈子Peter私董會,踐行少慢舍理念,我就是這樣才和他有了更多的鏈接,直到後來成爲他的終生顧問制學員。

記得羣裏的周總曾說在上海讀60萬元的MBA課程價值,還沒Peter老師私董會分享的知識價值高。私董會使成員彼此之間的鏈接更深,收入也開始大幅提升。後來又開了少慢舍線下課,從2020年最開始的3天2萬,到3天3萬。我曾在文章裏寫到Peter老師的私董會是我最近幾年遇到的性價比最高的社羣,沒有之一。

他用他的方案和資源幫成員賺到錢後再付餘下部分款項,區別了市場多數,讓每個羣成員都覺得超值。

他把每一個成員當作朋友對待,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深交的人,大家亦師亦友,幫扶成長。資源疊加,彼此賦能,實現思維眼界打開,收入倍增。他總是不先收錢,而是先貢獻價值,做到極致利他,甚至經常在朋友圈幫助成員宣傳。

Peter老師本人非常低調,他一般很少說話,反而在專注地聽。他知識淵博,善於從歷史人物身上學習經驗,他會從宇宙的高度洞察人性,對成員進行商業思維的指導,讓成員無論是思維還是收入上都獲得原先幾倍的提升。他的思想,接觸越久越發現他的深不可測,是一個有層次感的人,他對歷史,人性,對營銷系統,自動成交術,銷售都有自己的獨特體系,可以稱得上商業奇才,他的大客戶都是無銷售成交,都是客戶追着他付款。

04 極致交付,極致利他是成功法寶讀史使人明智。

他自中學開始就大量熟讀歷史,研究最多的是毛選,賺的是人心。一個真正爲對方着想,給別人帶來價值,真誠用心待人,爲別人創造增收能力的人,那麼其本人自然會有不錯的收穫。北大碩士出身的李黎老師曾連續兩次從帝都奔赴鄭州學習少慢舍,還有其他全國各地的精英,後來她也成爲了Peter老師的終生學員。

一個終身制客戶買房子,經濟壓力突然增大很多。這讓她的關注點聚焦到了匱乏上,比如一直覺得缺錢。隨着這種長時間的自我暗示,她更加不捨得花錢學習以及高效的社交,反而更加封閉了自己,收入更加難提升。我們都知道,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Peter老師反覆提醒客戶把關注點轉移到擁有的事情上,比如擁有幾十萬粉絲,擁有上千上萬的付費客戶,擁有多年的自媒體經驗……他認爲,當我們關注點聚焦到擁有的事情上時,這會讓我們發生真正的改變,無論認知,能量狀態,還是財富,因爲聚焦自身優勢,用自己優勢彌補別人不足,我們就獲得了金錢和人脈,用別人優勢彌補自己不足,用金錢購買別人優勢或資源置換。

Peter老師的觀念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樣才能讓財富追着你跑,而不是你追着財富跑。不同的關注點,就決定了努力的方向完全不一樣。有的創業者天天琢磨如何找客戶,而有的創業者天天琢磨如何吸引客戶。剛畢業有的大學生琢磨如何投簡歷找工作,有的大學生琢磨如何釋放價值吸引公司來請自己...恰恰是時間,精力,金錢等核心資源的投入地方不一樣,最終導致結果不一樣。他還認爲企業家應該弄清楚客戶的目標,提升營銷水平,搞清楚其背後的底層邏輯,體會客戶的心理。

企業家還應該聚焦優勢,複製優勢,用優勢和資源去換錢,去和別人合作,從而彌補自己弱點。也不要總琢磨如何讓自己成功,要琢磨如何讓更多人因我們成功,而且最好把我們的成功變成他們成功的附帶品。

總之,創業是不斷摸索的過程,正如Peter老師說的,創業就是一個千錘百煉的過程,不斷排出雜質,留下了精髓,最終由“鐵”變成“鋼” 不僅質量更好,也更值錢。

Peter老師的成功令人豔羨,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長這樣評價他:“你發掘別人優點轉化成生產力的角度簡直是一絕”。因爲真正成功的人不僅自己成功,還會帶動他人,幫助他人,影響他人成功。

據說,在個人成長中有一個臨界點,人們剛開始,會想着怎麼賺更多的錢,時間一長,某一天,就會思考如何幫助別人賺更多錢,一旦到這個臨界點,收入就有質的突破了。這種想法令我醍醐灌頂,我也開始思考如何使自己成功,並影響他人成功了。

一個人的成功不算成功,帶領一羣人成功才真叫成功。

Peter老師就是一位極具利他精神的人,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優勢,產品服務,資源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最終獲得尊重和人心,真正踐行了少慢舍理念。多分享,常利他,到我們死亡的那一刻,回想一生便是富足的一生,這個富足不是賺取了很多金錢,而是賺了很多人心,這纔是最無價寶貴的財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