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木蘭編程語言體驗版更新:中文交互環境、調用 Python 庫

好長一週,進展不少。 可調用 Python 庫,比如草蟒項目的中文庫“圖快”(基於 tkinter): 運行源碼文件有錯時反饋中文信息: 在交互開發環境使用中文命令: 順便用快速排序算法練手: 更多詳情見“木蘭編程語言”

原创 對在代碼中使用中文命名標識符的質疑與迴應

原文在中文編程知乎專欄: 對在代碼中使用中文命名的質疑與迴應 對在代碼中使用中文命名的質疑與迴應沒有好處不利於非中文編程者貢獻芬蘭人Linus,使用英語而非自己的母語來編寫Linux代碼附上中文註釋就夠了絕大多數API, 包括標準

原创 木蘭編程語言體驗版更新,附帶 VS Code 支持插件

一眨眼過了四個月,多少有點進展。 VSC 插件提供最基本的詞法高亮,演示如下: 同時,更新了發佈在 PyPI 的木蘭編程語言體驗版。比如上面的木蘭代碼,保存在累計.ul。通過pip install mulang安裝後在命令行下運

原创 在 PyPI 發佈 Python 純文字遊戲試水——猜數字

PyPI 鏈接。運行pip install demo-game-guess-number安裝後,在命令行下運行猜數字即進入交互遊戲: $ 猜數字 我想了個 100 之內的數,猜猜是幾? 請猜吧: 40 太大了! 請猜吧: 20

原创 中文代碼快速補全 VS Code 插件嚐鮮

在現有編程語言中用中文命名標識符(變量、方法、類名等等)的一個常被鞭策的短板,是需要時常切換中英文。即使有“中文輸入下使用英文標點”這樣的輸入法選項,代碼中仍有相當比例的英文關鍵字和 API,短期內難以完全避免。 趟路的多了,自然

原创 搭建木蘭原型(三)——一探特別的除

簡單回顧下。本項目是爲了重現「木蘭」編程語言編譯器,剛開始原型搭建,與原始版本一樣,用 Python3 和 RPly 實現,照例使用中文命名標識符。 之前實現了加法和打印輸出。此文實現整數的減、乘、除,其中“除”的語義與 Pyth

原创 商業項目中改用中文命名標識符實例分析

2020 年註定難過,說起來並不是改用中文命名的最好時機,因爲在壓力之下會更傾向於減小風險,包括用老的英文命名方式。 另一角度說,如果過渡順利,在這關鍵時刻,中文命名標識符這一看似不起眼的技術也許會決定企業命運。這裏看到的“工期縮

原创 樂見 VS Code 翻譯插件衍生出中文 API

有幸碰到同樣在探索中文 API 的同行,參考了之前插件中標識符翻譯的部分,實現並在 pypi 發佈了包含相似功能的 Python API:en2cn​ 在 Mac 的 Python 控制檯下試用的幾個 API 都沒有問題,順便發現

原创 那些忍了很久的話——人工智能盲目跟風該休了

在知乎有段時間了,一直以來,都專注於中文編程相關技術,不願對其他技術進行指摘。 但現在時局動盪,有些話,現在不說,不知還有沒有機會說了。 (背景介紹:我 2008 年來美國之前,對人工智能有着巨大的憧憬,當時的自我感覺是,發現了一

原创 那些忍了很久的話——少兒編程的走向堪憂

全民編程是好事。但,少兒編程不一定是。 爲什麼要把在高中、大學、甚至成人後(只要有小學學歷)能在一個月甚至幾周內完成的教學,佔用幾年義務教育的寶貴時間呢? 我絕不反對對少兒進行”編程思維“的教育,但不應綁定在任何一門編程語言上。換

原创 那些忍了很久的話——木蘭編程語言的熱度也要蹭?AI 是個筐,啥都能往裏裝?

之前關於木蘭的大衆媒體文章中,這篇是最讓我如鯁在喉的:《木蘭”套殼,科研打假不妨引入人工智能》 此文發佈在 1 月 21 日,「木蘭」編程語言尚在專家評審中。 其中將「木蘭」和 AI 牽扯起來的唯一一句是: 而以“木蘭”爲例,

原创 木蘭編程語言入門教程之五——數據結構

本教程不求全面,各個方面點到即止。目標是儘快對木蘭編程語言的功能有基本的瞭解。所有內容在此驗證過。歡迎反饋/提交PR。 之前的章節: 一、淺介 二、控制走向 三、函數和類型 四、模塊 五、數據結構 5.1 列表 列表操作,包括

原创 木蘭編程語言入門教程之四——模塊

本教程不求全面,各個方面點到即止。目標是儘快對木蘭編程語言的功能有基本的瞭解。所有內容在此驗證過。歡迎反饋/提交PR。 之前的章節: 一、淺介 二、控制走向 三、函數和類型 模塊 如果退出木蘭交互環境再進入,之前定義的函數變量

原创 基於「木蘭」編譯器,八行代碼實現 "對於...中的"語法

早先討論過如何漢化編程語言中的for...in關鍵字, 雖然有了方案,但終歸受限於原英文語法的語序。之前用很少代碼實現了一個新關鍵字,這裏試試實現對於...中的語法,僅作演示之用。 與原語法比較效果如下(由於逆向工程的問題,只能用

原创 用怎樣的平臺支持商業數據的公開化?如何盈利?

爲免夜長夢多,擇日不如撞日。 續上文:從微盟事件看商業數據公開化的必然趨勢,探討文末這個設想中平臺的大致功能。就軟件工程開發階段來說,這應該是偏需求分析階段,因此儘量與具體某個技術脫鉤。結構比較鬆散,望見諒。 文中的”新平臺“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