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師資格證考試複習筆記-高等教育學-(11)- 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總算寫完了,整整寫了一年。第十一章是講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首先是講了思想政治的地位和作用,接着說了內容和過程,最後講了原則和方法。最後兩章都只列了下要點,感覺也應該是以要點爲主吧。主要是內容太多,複習到這裏已經開始絕望了,內容太多,咋背得呀。

第十一章 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節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以人爲工作對象,做人的思想轉化工作。就是通過有目的的教育活動使人們樹立正確的思想和觀點。
  • 思想政治教育表現的三個特點:
    1. 鮮明的階級性
    2. 廣泛的羣衆性
    3. 很強的實踐性
(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 啓發和提高青年學生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他們培養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
    • (1)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教育學生,確保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
    • (2)用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啓發和教育學生,增強大學生認識、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以及抵制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 (3)調動和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和創造性,保證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4)引導、培養和不斷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與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體現
(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證

第二節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和內容

一、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

(一)教育者對大學生施加影響的過程
(二)促進學生思想矛盾運動和轉化的過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斷運動、發展、深化的過程

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遵循的規律

(一)必須遵循大學生思想活動和思想發展規律
(二)必須遵循高等教育規律
(三)必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規律
  • 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因素:教育者、教育內容、受教育者。
  • 教育者通過教育內容影響受教育者,使其改變爲社會需要和要求的人。
  •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在各種教育因素的矛盾運動中進行的。

三、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 可以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分爲系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兩部分。
    • 系統性就是以課程的形式進行傳授和講授
    • 日常性就是根據國內外形勢發展的需要,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每年的紀念節日或校內發生的有意義的事例。
(一)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1. 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
  2. 馬克思主義人生觀、世界觀教育
  3.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教育
  4. 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教育
  5. 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教育
(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1.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形勢任務教育
  2. 進行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的教育
  3. 勞動態度和紀律教育
  4. 革命傳統教育
(三)按階段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1. 新生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 新生階段是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轉變和適應期。
    • (1)理想與成才教育
    • (2)政治方向教育
    • (3)紀律和法制教育
    • (4)集體主義教育
    • (5)勞動觀念教育
  2. 二、三年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 二、三年級是大學生所學穩定發展、逐步定型時期。
    • (1)世界觀、人生觀教育
    • (2)道德觀、審美觀和戀愛觀教育
    • (3)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國情教育、政治修養教育
  3. 高年級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 高年級是大學生走向社會前的心理準備期,他們最關心的是畢業分配問題。
    • (1)社會觀教育
    • (2)職業道德和作風教育
    • (3)畢業分配教育

第三節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方法與途徑

一、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一)方向性原則
  • 社會主義方向性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疏導性原則
  • 包括疏通和引導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廣開言路,讓受教育者暢所欲言。另一方面要對各種不同的思想和言論進行說服教育,用各種方式加以積極的引導。
(三)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 只有理論聯繫實踐,才能使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戰鬥力、說服力、吸引力。
(四)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 教育和自我教育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緊密相連、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兩方面。
  • 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以提高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爲目的,要防止少數學生說假話、空話,不僅要觀其言,更要察其行。
(五)統一要求與個性化結合原則
  • 不是要求千人一面,而是要求人們在思想觀念和個性素質在滿足基本要求下豐富多樣。

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調查研究法
  • (1)選題和制定計劃。選定調查研究的課題。
  • (2)收集資料。一般常用的收集資料的方法有問卷法、訪問法、觀察法等
  • (3)分析研究資料。要注意完整性、合理性和準確性
  • (4)檢驗。對分析研究的結果做進一步的驗收工作。檢查是否正確
  • (5)寫調查研究報告。爲了研究結果的運用、推廣、交流和發展,我們必須用文字的形式系統地把它表達出來。
(二)說理啓迪法
  • 就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啓發開導教育對象,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
  • 要把握它的三個基本特徵
    • (1)說理不是“說教”。一要真,即實事求是,符合客觀實際;二要實,即要能說明實際問題,具有實踐指導意義;三要信,即要講新經驗、新成果,這樣才能吸引學生、說服學生。
    • (2)說服不是壓服。一是道理要講清,讓學生心悅誠服。二是方式要符合學生的特點,便於青年學生接受。
    • (3)啓迪不是硬灌。說理的直接目的是啓迪。
(三)情感交流法
  1. 瞭解學生的情感特點
  2. 排除情感交流的障礙
  3. 防止情感交流的片面性
  4. 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情感素質
(四)榜樣教育法
  1. 所選擇的榜樣行爲具有先進性、鮮明性和針對性
  2. 將榜樣的行爲層次化、序列化
  3. 善於發現和發揮榜樣的先鋒模範作用
  4. 要發揮教育者自身的榜樣作用
(五)參觀訪問法
  1. 準備階段
  2. 動員階段
  3. 現場指揮階段
  4. 總結階段

三、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徑

(一)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
  • 包括馬列主義理論教學和思想品德課教學兩個部分
    1. 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學:必修
    2. 思想品德教學
(二)教職員工的“三育人”
(三)黨、團、學生會組織活動
(四)校園文化
  • 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校園組織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
(五)社會實踐

第四節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

一、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

(一)精神性
(二)創造性
(三)實施過程的複雜性
(四)任務的長期艱鉅性

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

(一)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思想建設
  1. 提高認識,堅定專業思想
  2. 提高素質,增強責任感
  3. 表揚先進,肯定成績
(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組織建設
  1. 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選拔
    • (1)專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選拔。必須嚴格選拔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較高,經過進一步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的教育者。
    • (2)兼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選拔。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和 政治品質,作風正派,能夠以身作則。
  2. 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養和提高
    • (1)脫產進修,系統學習
    • (2)在職培訓,鍛鍊提高
    • (3)業餘進修,增長才幹
    • (4)提倡科學研究,加強理論建設
(三)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措施
  1. 強化學科研究
  2. 完善管理體系
  3. 優化隊伍結構
  4. 講究量才使用
  5. 政策落實到位
  6. 改革工作方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