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的8大關鍵

工業4.0得以成功實現,研發活動將需要與之適應的工業政策的支持。工業4.0工作組認爲,需要在以下8個關鍵領域採取行動:
 
  (1)標準化和參考架構: 工業4.0會涉及聯網,並通過價值網絡集成幾家不同的公司。如果開發出一攬子共同標準,這種合作伙伴關係將成爲可能。由此,需要一個參考架構來描述這些標準,並促進它們的實現。
 
  (2)複雜系統的管理: 生產和製造系統正日益變得複雜,適當的計劃和解釋性模型能爲管理這些複雜的系統打下基礎。因此,工程師們應該備有開發出這些模型的方法和工具。
 
  (3)一套綜合的工業寬帶基礎設施: 毋庸置疑,高質量的綜合通訊網絡工業4.0的關鍵要求。無論是在德國國內,還是在德國與其他夥伴國之間,寬帶網絡基礎設施也因此需要進一步大規模拓展。
 
  (4)安全和安保: 安全和安保對智能製造系統的成功至關重要。確保生產設施和產品本身對人或者環境不造成任何危險,這點非常重要。同時,生產設施和產品,尤其是它們所包含的數據和信息,都需要加以保護,防止被濫用和未經授權的訪問
 
  (5)工作的組織和設計: 在智能工廠,僱員的角色將發生引人注目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實時導向的控制,將改變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和工作環境。工作組織以一種社會-技術方法實現,將爲員工提供承擔重大責任和促進個人發展的機會。這一旦成爲現實,部署合作的工作設計、終身學習的措施,以及啓動參考模型課題將變得尤爲重要。
 
  (6)培訓和持續的職業發展: 工業4.0將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工作和專業能力。實施適當的培訓策略並以培養學習的方式組織工作因此變得尤爲必要,可藉此實現終身學習和基於工作地點的個人發展。爲達成這一目標,示範項目和“最佳實踐網絡”應該推廣,數字化學習技術也應投入研究。
 
  (7)監管框架: 在工業4.0下建立新的製造流程和橫向業務網絡架構時,必須遵守法律;而現有法律也同樣應在需要時,考慮到創新的影響進行調整。面臨的挑戰包括保護企業數據、責任問題、處理個人數據和貿易限制。這將不僅對立法,也對其他有商業性質的活動提出了要求——制度將作爲一個涵蓋面廣泛的適用工具而存在,其內容包括指導方針、合同範本和公司集體協議,或者自我監管的舉措如審計。
 
  (8)資源效率: 撇開成本高不說,僅製造業在原材料和能源上的大量消耗就給環境和安全供應帶來諸多風險。工業4.0將帶來資源生產力和效率的提高。對企業來說,權衡“需要投資在智能工廠中的額外資源”與“帶來的潛在節約”之間的利弊非常必要。
 
  通向工業4.0,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爲了適應製造工程的特殊需求,現有的基本技術和經驗必須加以改變,還必須探索針對新地點和新市場的創新解決方案。如果成功,工業4.0將提升德國的全球競爭力,並保持其國內製造業繼續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