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禪機

  大自然的禪機

  湯正權

    印度的喇嘛尊者是當代著名的密宗大師,他也是世界著名的喜馬拉雅山瑜伽科學與哲學學院的創辦人、校長和靈性上師。他寫了一本書:《大師在喜馬拉雅山》,詳細地記錄了他在喜馬拉雅山參訪一百二十餘位印度大師、高人和隱士的詳細情況,並從中學到了很多鮮爲人知的祕法。從書中我們得到來自喜馬拉雅山上由上師和祖師傳來的訊息,也經常感到他們的出現。

    喇嘛尊者首先介紹了神聖的喜馬拉雅山,它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冰天雪地的荒涼。山上怒放着各式各樣的花朵,從覆滿白雪的山頂望下時,這些佈滿花朵的山坡看來就像一尊壯麗的大花瓶,所有長在山上的花兒中,最漂亮的要算百合花和蘭花了。數百種的百合花在冬天過後,有時甚至搶在降雪前,綻放着粉紅色的美麗花朵。蘭花較其他花更爲壯麗。它生長在1200至1800公尺的山上。在蘭花盛開的季節,有些頑強的花苞要費上六至七天才肯綻放。蘭花實在美麗,開花季節長達二個半月之久。山上的仙人掌會在月光下突然開花,它們羞於見到陽光,故在黎明之前即凋謝且不再開花。25種以上的多液植物和仙人掌都被用來作藥。喜馬拉雅山上種類最多的花是杜鵑科植物,超過150種之多。另外還有一種多種顏色花瓣的杜鵑,入夏後佈滿了整個山頭。山上還有一種非常希有的花,即花中之王的雪蓮。長在4000至6000尺山上還有各種類的樺樹,松樹和樅樹。

    喜馬拉雅山早上呈銀白色,中午爲金黃色,而夜晚則是紅色。它的美是壯麗無比的。山上的早晨是如此幽靜和神聖,使得靈脩者自然保持沉默,這也是喜馬拉雅山上的人們都成了靜坐者的原因。

    源於喜馬拉雅山的恆河也是一條聖河,水非常乾淨,沒有一點細菌。普通水裝在瓶子裏一、二個月會變質,發臭,生蟲,但是恆河水放在瓶子裏十年也不壞,仍和第一天一樣新鮮,乾淨,這是很奧妙的事,我們無法用現代科學來解釋這個問題。一位很有名的印度科學家說:世上從來沒有其他河流的水,其成份具有如此的療病能力。

    喜馬拉雅山的居民雖然生活貧困,但很誠實,不偷竊或爭吵,在高山上的村民甚至不用鎖門。如果你上山朝聖,中途掉了錢袋,在歸途中你會發現它仍原封不動地在那兒,沒有人會動它,他們認爲未經許可而動別人的物品是不禮貌的。那裏的村民平均壽命高達百歲以上。

    然後喇嘛尊者介紹他所學到的祕法。他說:“喜馬拉雅山的聖者首先教我欣賞自然之音。於是我開始聆聽花朵、鳥兒甚至草木樹林等傳來的歌聲、音樂。每件東西都蘊藏着無盡的美。假如一個人不知道去學習欣賞自然界美好的音樂和重視她的美,那麼促使人們尋找來自源頭之愛的渴望,在遠古時期即已消逝。你是否需要藉着心理分析去發掘大自然里美麗的歌聲、夢想、美麗的外貌等等蘊藏着這麼多幸福的泉源呢?這個大自然的福音自冰凍的河流,覆滿百合的山谷,佈滿花朵的樹林及星星的光彩中不停的訴說着。真理本身具有的聖潔、高貴和榮耀,散發着真善美的知識,讓人們經由真理而看到自然的美好。人一旦學會了欣賞自然的奧妙,他的意識將隨着感官而受到自然界的吸引。這種靈魂激盪的經驗,可以從恆河的漣漪,徐徐的風聲,樹葉的奏鳴,及雷雨的怒吼中體會出大自然動人的旋律。待一切束縛全部解除,自性光明自然顯現。他可以登至山頂,覺知那盡入眼底的遼闊,在那寂然處,即是愛的源頭。只有誠信之眼才能見到此中愛的光輝。這天籟在我耳邊迴盪,深深悸動了我的心絃,成爲記憶中美妙的樂章。”

    世界的智慧來自東方。東方的智慧來自喜馬拉雅山。在世界污染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喜馬拉雅山是唯一未被污染的地方。從古到今,它一直是釋迦牟尼佛的道場。山中很多大師仍保留着釋迦牟尼佛的法脈不令斷絕。聖者所教導的欣賞自然之音和釋迦牟尼佛的拈花示衆一樣,都是讓人們從大自然中去證悟禪機,去證悟“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說”的道理。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最後在涅槃前在靈山會上所傳的大法,就是“拈花示衆”。因爲佛教典籍中常以花喻佛性,拈花示衆就是說明“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說”。世尊說這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也是禪宗的開始,這種古老而高深的法門,仍保留在喜馬拉雅山的大師們中。

    禪宗傳入我國後,古代不少的大德也是從大自然中證悟禪機的。如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曰:“庭前柏樹子。”也許有人會問,庭前柏樹子怎麼會是祖師西來意呢?其實這和世尊拈花示衆是一回事,因爲禪宗是由拈花示衆開始傳法的,最後傳入中國,這不就是祖師西來意嗎?這不都是說明“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說”嗎?所以祖師並沒有故弄玄虛,只不過把拈花示衆換一種說法,說成是庭前柏樹子耳。另外在古德的開示中經常說“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蘇東坡也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有一僧人問雲門文偃:“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春來草自青”。這些都說明,在對大自然的欣賞中來獲得佛性的了悟,已成爲禪宗的主要證悟途徑之一。大自然所顯示的禪機,使得禪僧們常到冷幽靜謐的深林裏觀照自然勝景,返境觀心,頓悟瞬間永恆的真知。

    爲了進一步說明古德在這方面修持的成就,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如有個和尚看《法華經》,看到“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怎麼也不懂,後來聽到鶯的叫聲忽然開悟,遂續前偈曰:“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春至百花開,黃鶯啼柳上”。

香嚴大師在山中除草,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作偈曰:“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鹹言上上機。”

明朝的憨山大師,每日坐在溪流急湍的獨木橋上鍛鍊。開始坐時,水聲宛然,時間一久,動念時聽到水聲,不動念就聽不到了。一日,大師在獨木橋上靜坐,忽然間忘了身體,一切聲音頓時消失,不再被聲音和色相所障礙,從前的疑團當下頓消。

唐朝有個禪僧志勤,因見桃花而悟道,他寫了一首詩:“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潙山曰:“從緣薦得,永不退失,善自護持。”

宋朝一位無名尼姑寫了一首悟道詩:“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偶捻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該詩爲禪修人士經常談論的話題。

青原惟信禪師在悟道時說過一段相當精彩的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語錄,不但禪學界經常討論它,文學界也經常引用它。

    我們住在城裏的人,雖然家裏有電視,收音機,錄相機等等,但是人們還是喜歡去旅遊,到大自然中去聽小鳥唱歌,聽流水聲,聽海潮音,聽風吹樹梢、雨打芭蕉的聲音,聽青蛙或蟬的叫聲等等。我們感到特別舒暢,比聽音樂還好聽。這說明大自然給人們帶來無比的安祥。也許有人會說:我怎麼聽不到小鳥、流水、樹葉在歌唱呢?那是因爲我們定力不夠,不能達到像達摩祖師在嵩山入定時那樣,聽階下蟻鬥之聲如雷鳴的深度。我們可以向這方面努力。只要我們放下城市中的聲色干擾及種種煩惱,像六祖說的那樣:“不思善,不思惡”,我們對大自然所顯示的禪機,一定會有所悟入。

    最後,我們引用楊岐方會的一段著名語錄來結束本文。他說:“霧鎖長空,風生大野,百草樹木作大獅子吼,演說摩訶大般若,三世諸佛在爾諸人腳跟下轉大法輪,若也會得,功不浪施。”

    由於科技的高度發展,各種音像產品越來越豐富,聲色對我們的干擾也越來越嚴重,使我們離清淨的佛性也越來越遠。

    讓我們遵循喜馬拉雅山大師們的教導,去欣賞自然之音吧。“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這種從大自然的禪機所得到的證悟是最徹底的證悟,直接證悟我們的清淨佛性,所以潙山說這種證悟是:“從緣獲得,永無退失,善自護持”。朱熹春日詩說得好:“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所謂“等閒識得東風面”,是指只要悟得宇宙自然的根本,那麼觸處皆春,觸處皆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