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提供數據未必全可信

  筆者按:對於可穿戴設備,筆者一直心存憂慮。這種憂慮不是源自可穿戴設備硬件配置、性能、外形、實用性等方面,而是來自於其提供的數據。作爲高科技產品的代表,可穿戴設備提供的數據就一定完全可信,一定是真理?難道就沒有其他的風險? 2013年被稱爲可穿戴設備元年,在這一年可穿戴設備可謂層出不窮。雖然銷量一般,但已經埋下火爆的種子。而今年,則將是可穿戴設備爆發的一年。不管是更多、更強、更新的可穿戴設備問世,還是蘋果iWatch的橫空出世,抑或用戶對其的關注度直線飆升,對於可穿戴設備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時間節點。但與此同時,由可穿戴設備引來的諸多問題也一一浮出水面。 除了可穿戴設備自身所暴漏的問題,其所提供數據的可信性也一再被質疑。要知道,世上沒有絕對完美、正確的數據,在可穿戴設備尚未定下完整遊戲規則,只是處於混戰的現在,其提供的數據未必可全信。如果盲目相信這些數據,恐怕是對用戶的不尊重。 數據不規範,不精確,令人質疑 對於絕大多數可穿戴設備來說,其健康監測都是重要的功能,特別是手環和智能手錶等。比如它們能夠監測用戶消耗的卡路里、運動里程、睡眠時間、深度等。以可穿戴設備中的明星產品Jawbone UP手環爲例,它提供了跟蹤用戶日常活動、睡眠情況和飲食情況等功能。在官方的宣傳中,這款產品甚至還可以監測深度睡眠時間。這些數據都將通過手機App反饋給用戶。 但要知道的是,Jawbone UP手環獲得的數據並非都是規範、精確的。比如,在監測用戶深度睡眠時間的功能上,其原理是通過活動監測儀跟蹤使用者在睡覺時間的微幅運動,以判斷其是否已經醒來,或是處於其他睡眠狀態。也就是說,它通過跟蹤用戶在睡眠時間時身體是否用運動以及運動的幅度來判斷用戶是否處於深度睡眠狀態,並以此作爲數據反饋給使用者。但Jawbone UP通過身體移動幅度來判斷用戶是否處於深度睡眠的方法並不科學。 可以說,如果偏信可穿戴設備提供的數據,那不僅對自身健康不是百分百的有益,甚至會產生負面的影響。要知道,可穿戴設備之所以被認爲是移動醫療和對現有醫療產業進行變革的主要推動力,就是因爲其能夠提供海量數據。但如果這些數據本身就不真實,如何能夠被醫學界採納?就目前來看,市場上絕大部分的可穿戴產品都沒有被醫學界認可。也就是說當前可穿戴設備產生的數據很難被真正用於醫療和保健,從而無法爲用戶產生更大的價值。 海量數據成安全隱患 可穿戴設備提供的數據除了可信性遭人質疑外,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也是用戶關注的問題。要知道,2013年可穿戴設備的銷量約爲170部,而這一數據在2014年將有可能達到1400萬部!在接下里的時間中,都將呈現出狂飆突進的態勢。如此一來,可穿戴設備將釋放出出海量數據。而在大量的數據背後,隱藏着巨大的經濟、社會甚至政治利益。 可以說,可穿戴設備憑藉用戶對其的依賴性,可以隨時掌握用戶的健康指數、生活偏好、行爲習慣,乃至行動軌跡、工作履歷等方方面面。這樣一來,用戶的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泄露的危險將大大增加。

  可以確定的是,可穿戴設備可記錄的數據量越大、可獲得的個人隱私越多,安全隱患就越大。也就是說,用戶使用可穿戴設備的時間越久,關於用戶的一切有可能被大白於天下。而這些數據很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危及用戶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 實事求是的說,可穿戴設備既然能夠引起包括谷歌、蘋果等巨頭科技企業以及創業公司的注意,自然是有着極大的潛力。這是因爲可穿戴設備能夠增強了用戶對自身的瞭解,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戶更科學的調節自己的生活。不過要注意的是,應該制定數據的行業章程、規範,確保數據的可信性。要知道,能提供更科學、更規範、更精確數據的可穿戴設備才能爲用戶帶來更多價值,從而推動現包括醫療業在內的多個行業的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