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欺吳

 
話說齊國國君衰弱,權臣田常有意廢國君而代之。爲壯聲威,田常計謀伐魯。孔子得知,派子貢出馬。
子貢見田常,吳王,越王,晉王。作了一個這樣的分析:
 
相關人
目的
選擇A
A後果
選擇B
B後果
備註
魯國
 
存魯
 
 
 
 
 
齊國
田常
代齊
伐魯
勝利概率大,使國家軍事形象提升,道德形象降低,國君威望增加,降低代齊的可能。
伐吳
吳國窮兵黷武,實力強,勝負面各半。勝:則田常軍事實力大增,提高國家道德形象,因爲顯然國君還沒有讓人相信有這麼大的實力,所以國君的威望反而下降,代齊。負:則舉國混亂,田常地位更爲重要,便於代齊。
 
吳國
夫差
稱霸
攻齊
存越
讓越國一起來參與。
勝概率大,勝利的結果,繼續往前伐晉,稱霸。
防齊
滅越
碌碌無爲,只會讓齊國更強大
吳國軍事實力強大
越國
勾踐
復仇
幫吳
暫時還處於隱忍期,可以中途倒戈,伺機復仇。
不幫吳
讓夫差懷疑異心,越國復仇大計難成
打不過吳國,吳國要出兵遠征。
晉國
晉王
強晉
準備
迎戰
有備無患
坐山觀鬥
被吳國突擊
 
於是,齊伐吳,吳迎戰,敗齊,趁勢伐晉,晉有備而戰,中途越國倒戈,攻擊吳都,吳兩頭不顧,被越國滅。齊國雖敗,國內動盪,田氏代齊。
結果:
1.田氏代齊,達到目的;
2.魯國存國,達到目的;
3.越國復仇,達到目的;
4.晉國防守成功,達到目的;
5.吳國完蛋。
我們看到,子貢整個遊說過程中,基本上都預測出了結果,但是對於吳國的風險,卻實施了一部分欺詐。所以,子貢欺吳。在我們的商業運作中,有意地隱藏風險是奸商的作爲,顯然,子貢在這個問題上,作了一回奸商,不厚道。
厚道的做法是,給吳國分析問題的時候,深入考慮其風險,打敗齊國之後,立刻回師。以勝利之勢,傲居羣雄,對待晉國,威而不打,對於越國,防而不滅。這樣的結果,纔是共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