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協議之multipart/form-data請求分析

首先來了解什麼是multipart/form-data請求:

根據http/1.1 rfc 2616的協議規定,我們的請求方式只有OPTIONS、GET、HEAD、POST、PUT、DELETE、TRACE等,那爲爲何我們還會有multipart/form-data請求之說呢?這就要從頭來說了。


http協議大家都知道是規定了以ASCII碼傳輸,建立在tcp、ip協議之上的應用層規範,規範內容把http請求分爲3個部門:狀態行,請求頭,請求體。所有的方法、實現都是圍繞如何運用和組織這三部分來完成的。換句話來說就是萬變不離其中,只要我們瞭解了http請求的組成部分後,自然就可以應變任何實際工作中的需求和問題了。

關於狀態行,請求頭,請求體等三部分的具體內容,大家可以參考官方的協議文檔http://www.faqs.org/rfcs/rfc2616.html,這裏主要分析multipart/form-data請求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既然http協議本身的原始方法不支持multipart/form-data請求,那這個請求自然就是由這些原始的方法演變而來的,具體如何演變且看下文:

1、multipart/form-data的基礎方法是post,也就是說是由post方法來組合實現的

2、multipart/form-data與post方法的不同之處:請求頭,請求體。

3、multipart/form-data的請求頭必須包含一個特殊的頭信息:Content-Type,且其值也必須規定爲multipart/form-data,同時還需要規定一個內容分割符用於分割請求體中的多個post的內容,如文件內容和文本內容自然需要分割開來,不然接收方就無法正常解析和還原這個文件了。具體的頭信息如下:

[html] view plain copy
  1. Content-Type: multipart/form-data; boundary=${bound}      

//其中${bound} 是一個佔位符,代表我們規定的分割符,可以自己任意規定,但爲了避免和正常文本重複了,儘量要使用複雜一點的內容。如:--------------------56423498738365


4、multipart/form-data的請求體也是一個字符串,不過和post的請求體不同的是它的構造方式,post是簡單的name=value值連接,而multipart/form-data則是添加了分隔符等內容的構造體。具體格式如下:

[html] view plain copy
  1. --${bound}  
  2.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Filename"  
  3.   
  4. HTTP.pdf  
  5. --${bound}  
  6.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file000"filename="HTTP協議詳解.pdf"  
  7. Content-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8.   
  9. %PDF-1.5  
  10. file content  
  11. %%EOF  
  12.   
  13. --${bound}  
  14.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Upload"  
  15.   
  16. Submit Query  
  17. --${bound}--  
其中${bound}爲之前頭信息中的分割符,如果頭信息中規定爲123,那麼這裏也要爲123,;可以很容易看出,這個請求體是多個相同的部分組成的:每一個部分都是以--加分隔符開始的,然後是該部分內容的描述信息,然後一個回車,然後是描述信息的具體內容;如果傳送的內容是一個文件的話,那麼還會包含文件名信息,以及文件內容的類型。上面的第二個小部分其實是一個文件體的結構,最後會以--分割符--結尾,表示請求體結束。


綜上,可以知道要發送一個multipart/form-data的請求,其實任何支持post請求的工具或語言都可以支持,只是自己要稍微包裝一下便可。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472.htm  

http1.1協議規範: http://www.faqs.org/rfcs/rfc2616.html

分析工具:httpAnalyzer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