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創業者怎麼做好產品?

【編者按】本文作者Google Ventures Design Studio的負責人Braden Kowitz ,每一年他都要跟無數的創業公司打交道,看那些公司起起落落,對於怎樣判斷一個產品有沒有未來可謂是駕輕就熟。面對現在在精益創業圈子裏流行的“走一步算一步”的理論,Kowitz有話要說。

什麼是精益創業?

精益創業代表了一種不斷形成創新的新方法,它源於“精益生產 ”的理念,提倡企業進行“驗證性學習”,先向市場推出極 簡的原型產品,然後在不斷地試驗和學習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驗證產品是否符合用戶需求,並迭代優化產品,靈活調整方向。

“精益創業公司不像成熟的大公司,有很多人力物力可以消耗。一個新功能、新版塊上線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這個時長有的初創公司是耗不起的。我下面有一些方法或許可以幫創業者更快更精準地推出好產品。”

胚胎產品

很多創業者都以爲要做一個“拿得出手”的產品再推出市場才能獲得有效的反饋。我們的經驗證明,其實一個原始的胚胎產品也能獲得預期的反饋。我們之前在孵化HomeAwayAVOS和Duo Security等等團隊的時候嘗試過並且很成功。只需要用一些可視化工具創建幾個簡單的頁面、建立相關鏈接,能基本傳達產品功能就可以。用戶一樣會願意試用,一樣能提供反饋。

傾聽用戶需求

你可能聽人說“傾聽用戶”聽了100遍了,但有沒有落實呢?這個概念往往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我今天還要再強調一遍。

走出門,找到那些你覺得會用你的產品的人,告訴他們你準備解決某個需求,請他們來提意見。如果你不知道怎麼開始也沒關係,已經有很多人這樣做過,他們可以提供足夠的經驗。

邊開發邊測試

你可以發佈一個功能,看看用戶對它是否感冒,然後決定要不要繼續往下做。我們處理過一個案例,CustomMade,我們並沒有等到產品全部做出來才投向市場,而是先完成其中一個模塊的功能之後馬上邀請用戶來測試,確認用戶的確對這種形式的產品感興趣之後再接着完成後面的工作,如此一來心裏也十分有底。

知己知彼

一個團隊要開發一個新產品,通常會先把市面上同類的、搭邊的產品全部過濾一遍,討論哪個產品的哪個功能是有效的、哪些是多餘的。但如果你“以爲”的那些功能是不受用戶喜歡的,可能你最終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個失敗的大雜燴。

所以,觀察用戶是最重要的。看他們如何與同類產品交互,看他們用的最多的功能、用的最少的功能、討厭哪些設置等等,你就知道你的產品要往哪個方向努力了。

原型設計

這個比胚胎產品更進一步:原型設計需要用到真實數據。可能你覺得到了這一步不如埋頭直接做成品算了,但實際上成品比你想象中耗時耗力多了。所以原型設計還是很有必要。

我在做一個團購網站RetailMeNot的時候,就需要真實的優惠券信息區測試用戶反應。我們用兩天蒐集了一些數據做了一個原型,漏洞很多,但還是獲得了很多有效的反饋,證明我們的想法中有一半是行不通的,避免了走彎路。

實地考察

去觀察用戶是怎麼用你的產品的(這聽起來很像老生長談),但事實上,我們經常會自以爲很瞭解用戶:從調研報告中、電話中、線上反饋中“瞭解”他們。要更真切地瞭解用戶的使用習慣,我們必須從他們工作、生活、娛樂的場景中發現。

比如我們正在處理的一個醫療項目,實地考察之後發現:我們花了很大力氣爲醫生設計的報告是被用傳真接收的——所以我們在顏色上的努力是白費的,字體太小在傳真上也難看清。這麼簡單的使用習慣如果不是通過上門拜訪,我們是難以得知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