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應用開發者的末世之舞

由於工作的原因,平時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新app,不過大多數時候我都是在試用過或者報道完之後隨手就刪了。如果你手裏正在做一個尚未完工的移動應用,那麼看完這篇文章可能會讓你覺得不舒服。在經歷了幾年爆發式的增長過後,我現在有一個越來越強烈的疑問就是:在app已經氾濫的情況下,現在還是一個做app的好時機麼?

2008 2014 iOS

2008-2014年App Store應用數量的增長趨勢

什麼叫做爆發式的增長呢?我們先來看看數據。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資料,截至到2014年8月,Google Play上的應用數量在130萬以上;過了一個月後,App Store的應用數量同樣超過了130萬款。由於Google Play和App Store分別是在2013年7月和2013年10月累積到100萬款應用的,所以你可以看到這一年左右的時間裏,兩者的應用增長數量都在30萬款以上,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800多款新app出現。

在國內,豌豆莢的數據顯示,在2014年1月時,其收錄的app數量超過100萬,而2014年最新的數據顯示這個數字已經漲到了150萬。由於國內有些開發者沒有把Android應用沒有提交到Google Play的習慣,所以中國的Android應用數量高於Google Play的統計數字也不必奇怪。

對於正在做app的創業公司來說,這肯定不是一個好消息,畢竟你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了。不過除了應用數量暴漲之外,我這裏還有兩個壞消息。

首先我們還是來看數據,根據移動數據分析公司Flurry的數據,2014年的移動應用使用量同比增長76%,而2013年這個數字是115%。(Flurry對“使用”定義是,用戶打開app,並且記錄一次“會話”。)

Flurry123

左圖爲2014年數據右圖爲2013年數據

從上面的圖中可以看到,除了生活方式和購物、健康這兩個類別的應用使用量有比較好的增長之外,其餘的像工具、效率、社交、通訊、音樂、娛樂、遊戲這些分類應用的增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

生活方式和購物類的應用使用量爲什麼會有很大的增長,這個在之前的文章中PingWest品玩已經做過解釋;至於健康類的應用,大家應該都想的到,隨着iOS、Android在2014年都把身體數據追蹤做到系統級別,再加上可穿戴智能硬件的興起,這直接引起了這個分類應用使用量的爆發。

所以,這第一個壞消息就是幾乎所有分類的移動應用使用量增幅都在放緩。而除此之外,智能手機的增長紅利也正在消失。

按照IDC的預測,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相比2014年將增長7.8%左右,這是自2009年以來增長率首次降至個位數。如果從全球範圍來看,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是10.042億部,較2012年的7.253億部增長38.4%;201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12.7億部左右,同比增長26.3%;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是14億部,但是同比增長率僅剩下10%多一點。按照IDC的測算,從2014年到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的複合年均增長率是9.8%。所以智能手機的增長紅利也在慢慢消失。

對於移動應用的開發者來說,應用數量暴漲、多個類別的應用使用量增幅放緩、智能手機人口紅利慢慢消失,這三個信號可以說都不是好消息,它們分別意味着:

1.你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2.用戶已經在智能手機上花費了很多的時間,但一天還是隻有24小時,這個時間難以再繼續大幅提升;

3.新智能手機用戶增速在大幅放緩。

我相信你已經感受到了這些因素互相之間的衝突。不過由於各種自動化工具的出現,開發者事實上可以越來越快的製作出新的移動應用。無論你想做的是Web應用還是原生應用,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一些對應的開發工具讓你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做出一個可用的移動應用,而這毫無疑問將會繼續催生app的數量。

當新app越來越多時,推廣也就成了一件麻煩事。在國內,負責渠道推廣的人們會覺得同樣的推廣方式,現在的新增下載量卻沒法和以前相比;在國外,連馬克·扎克伯格也感嘆Facebook的“應用下載推廣廣告”真的很賺錢。對於那些有幸被用戶安裝到手機中的app來說,由於使用頻率比較低,以至於“通知欄”這種地方都已經有了新的稱謂——“入口”。

對於像工具、效率這些分類的新應用來說,除了面臨推廣難題,還有質量困境。因爲這類應用,無論是在iOS還是在Android平臺都不乏80分的產品,但新出的同類新產品往往只是個及格水準。用60分的產品去搶同類80分產品的市場,何其困難。在微博上,連前網易知名產品經理、旅遊類應用“蟬遊記”創始人純銀也感嘆

在移動互聯網上,能夠存活壯大的只剩下這麼一種情況:“用戶忽然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需求,而且他很清楚,打開某個app能充分滿足這個需求。”其他所有弱需求,模糊需求與小衆需求,都會生存得相當艱難。

所以你還會覺得現在是一個做app的好時機麼?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並不是在徹底否定做app這件事。在我看來,像社交應用、遊戲應用這些你只要做的好玩有趣,一直都是有人願意去玩的;但如果你正在做一個對用戶來說可有可無的app,那麼或許該考慮一下這件事是否還值得做,因爲靠吃行業紅利、順勢而爲、做風口上的豬這些都已經行不通了。簡單來說就是風向變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