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終回顧:水下的世界

去年年底,我的社會身份從“51CTO傳媒副總編”變成了“InfoQ中文站高級策劃編輯”,箇中理由都寫在了我的2012年個人總結當中。


2012年,我的最大收穫是發現了編輯沒有競爭對手,只有同學。


2013年,我的最大收穫是重新思考了“編輯是什麼”這個問題。(當然,男朋友升級老公也是個很大的收穫!)


編輯是什麼?如果你在今年1月問我,我的答案是“鼓動專家成爲好作者的人”;今年5月問我,我的答案是“通過爲專家建立良好的內容提交流程、反饋流程、在專家之間建立快速的Review通道,刺激專家成爲好作者的人”;今年10月問我,我的答案是“通過主動的溝通、培訓,將專家培養成好作者的人”。從拉壯丁到服務壯丁再到培養壯丁,其中的轉變有成長的因素,也有無奈的因素,因爲這個行業的好作者實在太稀有了。


臨近年底,一個朋友在郵件裏問了我三個問題:


1. 在“娛樂至死”的今天,一個內容至上的精英媒體真的能夠得到廣大羣衆的認可麼?

2. InfoQ是一羣人對質量的堅守,是什麼力量支撐着這種堅守,又是什麼支持着InfoQ的生存?

3. 一年又將過去,你有沒有新的體會可以分享呢?


這三個問題觸發了我的神經,決定寫一篇年終總結來給這位朋友做一個回覆。說來也多虧了這位朋友,否則以懶菜之懶,有沒有這篇年終總結還是個問題:)


但是,這個回覆並不好寫。我原本應該在三週前完成這篇回覆,但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我一直在猶豫,寫了又刪,無法成文。就這樣到了2013年的平安夜,我忽然知道該怎麼寫了!


我先回復第三個問題,最後我會回答前兩個問題。


想象一下北冰洋的冰山,南極的冰蓋。南北極是極寒之地,人跡罕至,但這堆冰塊可以調節整個地球的水位和生態。衆所周知,冰山在水中是這個樣子的:


  / \    <- 水上的冰

------------- <- 海平面

  /       \

 /         \<- 水下的冰

/           \

/______ \


海洋代表整個產業,產業中的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海水中。冰山代表這個產業的核心圈子,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事件都發生在冰山當中。冰山的一小部分露出了水面,大部分則在水下。


專業媒體站在冰層表面研究冰山,娛樂媒體站在冰蓋和大陸之間的海島上研究冰山,廣大羣衆們則站在溫暖的大陸上看那些海島居民的研究成果。


做爲一個專業技術媒體的編輯,我在冰面上走了四年多,居然到最近才發現在水面下有一個很大的世界,這個世界叫做產業的上游。媒體只是產業下游中很小的一塊,如果產業的上游做砸了,媒體就死翹翹了。


這可是個顛覆性的發現!我之前實在是too young too simple,一心想着讓更多人走出水面,卻沒有意識到冰山本身的整體分量嚴重不足。如果你現在再問我“編輯是什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再次更新了:


編輯應該是遊走於產業上下游之間,通過對信息進行控制與轉發,以加速上游產業健康發展的人。


這直接改變了我做內容的思路。


以前做內容的思路是:做內容公開出來給讀者看。


現在做內容的思路是:從A獲取信息,分享給對A感興趣的B看以輔助B的決策,反之亦然;精心選擇要對外公開的信息,確保該信息的公開對行業是有促進的(而不是引入信息垃圾);不傳播虛假信息和帶有誤導性的信息。


其實這不就是出版行業誕生的初衷嗎?最早從事科技寫作的人不都是來自產業上游嗎?從專業的學術期刊,到兒童的啓蒙教材,到面向大衆的媒體,做的事情本質上有任何不同嗎?大家都是爲了促進行業的發展才存在的啊!爲什麼媒體的價值會變成了抓眼球、賣廣告呢?


當然,娛樂大衆不是一件沒有價值的事情,我很尊敬迪士尼這樣致力於給人類帶來歡樂的公司。人們需要娛樂,所以人類文明要有藝術,有音樂,有小說,有電影,有戲劇,就是因爲人類大腦裏感性的一面需要被滿足。有些媒體將自己的價值就定位在娛樂大衆,這是沒有問題的。


但,娛樂不是人類需求的全部。


一個定位於服務行業的媒體如果不能促進行業的發展,那它就毫無價值。我們的目標不是取悅“廣大羣衆”,我們的目標是爲需要我們信息的人提供信息,爲需要我們人脈的人提供連接,爲需要我們影響力的人提供平臺。這些需要我們服務的人是我們的客戶。


我們對質量的堅持是我們取信於客戶的根本。我們不去取悅他們,那沒有用。只有取信於客戶,讓客戶通過我們的服務促進了他的成長,我們才能夠生存、成長。對於媒體來說,客戶最常見的需求是強化他自身的品牌——市場部與銷售部的對接,這很常見。但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最表面的需求。技術公司的立命之本是強化自己的技術,強化自己的團隊,強化自己的產品,強化自己的合作伙伴生態圈,強化自己的客戶羣,在這個基礎之上纔有資格談論品牌的強化。行業媒體不能把眼睛僅僅盯在靠自己的影響力強化客戶品牌上面,而要深入行業,幫助客戶實現更深層次的強化。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這可能已經超出了一個媒體或者編輯要做的事情——這其中的有些價值,現在是通過分析師、調研機構、獵頭或者培訓機構來實現的。但我覺得媒體不應該給自己設限,編輯更不能給自己設限,不要說什麼事情是我不該做的。只要對行業有好處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嘗試,選擇我們認爲最有價值的、最適合做的事情去投入的做。


編輯的成就不在於自己寫了牛逼的稿子,或者發佈了牛逼的觀點,或者採訪了多少牛逼的專家。編輯的成就在於做一個行業信息的交換機,讓信息流動到它能夠創造價值的地方去。


我相信行業會認可我們的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