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VS杜蕾斯,用QQ空間電影大數據解讀關聯性

按照《黑天鵝》的理論,下一部我們想看什麼電影,甚至什麼是好電影,都沒有人知道。《爆發》卻說,人類行爲93%是可以預測的,預見未來依靠的就是“大數據”,這與QQ空間最近發佈的《大數據裏看電影》榜單的觀點不謀而合。大數據不僅可以預測電影票房,還能分析出觀衆的關聯喜好,如:熱議致青春的人,還特別關注了杜蕾斯等,這期間的關聯性是如何看到的?《大數據裏看電影》榜單一一進行了解讀。

電影是觀衆的大數據
我們所擁有的知識總是在不斷增長,但這些知識的基礎卻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撼動,而撼動它往往只需要一個簡單但激進的觀點。電影從誕生開始就被認爲是藝術家的個人或者羣體創作,觀衆喜歡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導演的思維,彷彿越是天馬行空就越是容易博得人們的親睞。真是這樣嗎?一個聲音說,“票房決定一切”,另一個聽起來似乎很莊嚴的聲音則斥責道:“庸俗!俗不可耐”。然而大道至簡,今天,技術的發展已經使我們有能力爲這個簡單而庸俗的道理尋求到足夠的支持。
十年前,人們感嘆電影已死,影院門可羅雀。十年後,看電影成了家常便飯,新的院線層出不窮,看過的電影數不勝數;至於那些或因海報不夠吸引或因時間沒來得及或因工作沒顧得上看的電影,則在硬盤上DVD裏“堆積如山”,就算你沒有保存它們的興趣,視頻網站上供你隨時讀取的電影也是以萬來計算。這時候,再腕兒的導演也彷彿隨時聽候你的差遣。電影本身,因爲產量的飛速增長,已經成爲了一種呈現在觀衆面前的大數據。在大數據時代,從編劇到導演,從明星大腕到無名演員,都成了觀衆隨意享用的美食。

觀衆也是電影的大數據
別以爲有什麼不平等,有人不是說了嗎?“世界是平的”,大數據讓我們人人平等。因爲反過來,觀衆也是電影的大數據。根據QQ空間的數據分析,社交網絡所提取出來的大數據傾向,能夠直接反映出電影的各個方面。受歡迎程度與票房的正比例關係是我們最直接能夠意料得到的,在對QQ空間的電影數據報告中,觀衆對電影的議論和關注數據曲線與後來的票房統計高度貼合,從趨勢來講幾乎是完全一致;在包括觀衆年齡、所在城市、不同學歷和文化水平等等多個維度上,QQ空間都通過大數據分析對票房做出了準確的預測(如插圖所示)。其次就是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程度對電影類型的偏好,在大數據下也暴露無遺,誰是重口味、誰是小清新、誰大愛好萊塢、誰最有文藝範兒……那麼下一次,導演拍什麼會被熱捧、編劇該側重什麼題材、演員如何轉型才能收穫更大的成就?只要電影人想要的答案,在QQ空間的大數據中都能尋到。
與傳統的數據統計不同,大數據反映的一是行爲動態,二是蝴蝶效應。傳統的數據統計是事後諸葛亮,而大數據卻能夠扮演先知的角色。口碑最能體現的就是羣衆行爲心理,而大數據能夠對口碑進行全程細節化的跟蹤分析,對於電影發行商和院線來說,即使不是如虎添翼,至少也算得雪中送炭。在QQ空間當中,我們發現,一張嘴可以撬動一個票房,一聲共鳴也有能量舉起一個市場。大數據的研究表明,滾雪球的口碑效果,在互聯網的世界比傳統市場更能夠對親朋好友產生深遠的影響:每一個QQ好友,都對院線的生存至關重要。
雖然我不喜歡《致青春》,雖然我覺得《小時代》很惱殘,但我不能阻止別人去熱愛它們,這就是人羣喜歡的差距,QQ空間大數據裏看電影也能看到非常大的差異性。每一個觀衆,都值得電影去尊重,每一波大數據的震盪,也都有着成就一個全新電影時代的潛力。




作者:瞬雨

經濟觀察家,自由評論人

《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
《中國科學報》金融專欄作者
成都電臺FM105.6《談股論經》特約評論員

其它專欄:《互聯網天地》《軟件工程師》《當代經理人》《網絡導報》
特約撰稿:《中國文化報》《新財經》《傳媒》《中國計算機報》《投資與合作》《通信產業報》《中國經濟與信息化》《每日經濟新聞》等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