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x8=40?論58的乘數效應

 

6月17日,黑馬會在成都望江賓館舉辦了一次專題活動,活動的名稱叫做《與未來對話--老姚與你聊聊創業那些事兒》。整場活動的主角其實只有一個人,就是58同城的姚勁波。我作爲受邀的自媒體人,也去湊了個熱鬧。

姚勁波姓姚(不是廢話嗎),我也姓姚(哦)。並且,他跟我同齡。到今天爲止,他創業很成功,已經是兩家紐交所上市公司的老闆,所以今天,他作爲黑馬會的創業導師在臺上侃侃而談了一下午,聊自己的企業思路,聊自己的創業經歷。而我呢?創業失敗,因此只好以自媒體人的身份列席臺下。

 1702249_14030741319524.jpg

老姚先從自己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發展思路開始講,然後講述的內容切換到創業的經歷和經驗上來。他提出一個新鮮的說法,叫“互聯網已經倒下了”。這當然不是倒臺的倒,而是說互聯網、尤其移動互聯網,已經從一個與其他各行各業並列而立的垂直行業,“倒下來”變成了對各行各業進行釜底抽薪的全局性經濟力量。這實際上告訴我們,各行各業所需的服務其實都已經互聯網化和移動互聯網化了。老姚說,雖然58平臺自己只有一款APP,但卻可以爲每一個商業用戶開發自己獨有的APP,此舉聽起來,我感覺非常的個性化和人性化。

在他的講述中我注意到,雖然成都重慶目前在58的比重還比不上北上廣,但老姚聲稱自己已經不再將成都看作一個二線城市,而是當成“新一線城市”來看待。因爲以成都爲首的西部經濟飛速發展,城市人口對於生活服務的需求量也在迅猛增長。具體的,老姚以租房爲例來闡述58可能產生的經濟推動。根據信息發佈量和抽樣成交率,“保守估計成都和重慶每年通過58同城平臺能夠成交112萬套住房信息,爲七百多萬人解決租房問題,創造的GDP是在16億以上,爲兩個城市經紀公司創造的佣金收入爲1.69億,提供了600多萬個就業崗位”。而成都無論在交易數據上還是商業客戶數量上,都是“顯著大於重慶的”。所以成都能夠成爲58的戰略中心和老姚眼中的新一線城市也就很好理解了。

其實在我看來,因爲乘數效應的作用,58推動的經濟體量應該遠遠不止這一點。在經濟學上,凱恩斯的乘數效應理論廣爲人知。當消費者購買住房的時候,把錢付給開發商,開發商又將這些錢付給承包商和建築工人,承包商再用這些錢來購買材料工具,工人用它們來購買食品衣服和其他消費品,以此類推,像鏈條一樣傳遞下去……假如每一步收入提留20%,那麼因爲住房而創造的1塊錢消費會產生5塊錢的最終消費。這就是乘數效應。所以58僅住房信息一個種類,在成都重慶所間接創造的GDP,都將遠遠超出16億。

著名數學家、遺傳算法之父、複雜性科學的先驅者約翰.霍蘭認爲,“乘數效應是網絡和流的主要特性”。從這個描述我們很容易看出,除了經濟學,乘數效應必然也能夠作爲互聯網的重要理論存在。58對成都經濟所產生的這個推動結果,本身就是乘數效應在互聯網領域的突出體現。

老姚還提到在招聘領域的一個數據,“我們每天在成都和重慶增加5千份簡歷、增加4萬個職位”,那就表明,僅招聘一個種類的服務,其價值就能夠佔到剛剛IPO的智聯招聘的六分之一。霍蘭在他的《隱秩序》一書中寫道,“只要在某些重要節點上注入更多的資源,乘數效應就會發生,並且,它會突破那些基於簡單趨勢分析的長期預測”。老姚有句話形容自己的58,叫“玩的人越多越好用”,在我看來,如果翻譯成霍蘭的語言,用戶數量就是58所注入的核心資源,用戶數量的增長帶來的就是乘數效應的加劇,在這種增長面前,任何基於線性分析的增長預測都是蒼白的。

老姚一個人的獨角戲絕不能被稱爲《與未來對話》,所以活動除了老姚講述自己的經歷自己的觀點之外,重中之重的內容是與臺下人羣進行互動。臺下的聽衆,絕大部分是黑馬會的成員,換句話說,就是很多的創業者。創業者代表着企業界的未來,代表着各行各業的未來,所以老姚與創業者們在一起交互,才貼合了《與未來對話》的主題。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交換之後,各人還是一個;你有一個知識,我有一個知識,交換之後,每人都有兩個。蘋果的交互關係就是“交換”,知識的交互關係是“求和”。那麼師生的交互關係呢?你是一個導師,當你把你的經驗你的教訓你的觀點你的意見與學生們的實踐學生們的切身體會進行深入的交互之後,你就成爲了撬動學生們成長的槓桿。從這個角度講,師生的交互關係就是一個乘法。所以老姚作爲創業導師,對在座的創業者、對他們將來的事業同樣有一個乘數效應。更有甚者,作爲導師的老姚,假如他今天說的某一句話正好切中提問者的問題要害,那麼完全有可能推動未來某個項目形成指數增長,這還超越了乘數效應。因爲乘數效應是有邊界的,而指數卻是一種沒有邊界的加速增長。

不過,我對老姚的少許觀點還是有不同意見:比如中國創業者的原始創新能力和風投的作用,這些不同觀點來自我自己的創業經歷和切身體會。但不管怎樣,老姚的創業成功,和我的創業失敗,都是歷史的選擇。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老姚也講當初58面臨的,是兩千多家同質競爭對手的創業局面,到如今實際上只剩下58跟趕集。而58已經上市並且連續四個季度實現盈利,趕集的IPO卻還遙遙無期。

作者:瞬雨  經濟觀察家,自由評論人
《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中國科學報》金融專欄作者,成都電臺FM105.6《談股論經》特約評論員,成都Merriheart(美麗心靈機構)心理治療與青少年成長專家組成員

微信公衆號:瞬雨

特約撰稿:《中國文化報》《新財經》《傳媒》《中國計算機報》《投資與合作》《通信產業報》《中國經濟與信息化》《每日經濟新聞》《互聯網天地》《軟件工程師》《當代經理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