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做一個複雜的人

h1.jpg


昨天講了做人要簡單點,再簡單點,最後還提到簡單不一定好,複雜也不一定不好,那都是自己的選擇,唯有追隨自己的內心。可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世界,充滿了各種矛盾,有時候,也並不是你想簡單就能簡單得了的。

 

最近,“佛系這個詞很流行,所謂的佛系,就是有也行,沒有也行,多也行,少也行,不爭不搶,輸贏與我無關。

佛系談戀愛:我們戀愛吧?你看吧,我都行;我們分手吧?可以啊,我都行。

佛系健身:有個地方去打卡就行了,跑步機上走一走,咔嚓一張,也算自己來過健身房。

佛系員工:上班無所事事,下班各玩各的。與世無爭也挺好,上個班不要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形容消瘦那麼累。

可是,什麼都談佛系,這樣真的好嗎?可能更多的時候,是把它當成了自己平庸的藉口,和不去拼搏的擋箭牌吧?!

這只是一種自我安慰,也可以說是一種自我麻醉,最終,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

佛陀可沒說過人要無慾無求,要不然他也不會到處去和別人辯論,也不會收了那麼多的弟子,更也不會有佛教後來的繁榮。

在我持來,佛學的意義,是讓我們去尋找和感受人生快樂和自由。

 

正如某段時間興起的文化一樣,這些很新鮮,很有趣,看一看,瞭解一下就好了,可千萬別當真。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但主流纔是硬道理,那些偏離主流之外太遠的東西,都只是點綴,是插曲,因爲它們生來就奇怪獨特,自然很吸引眼球,可能會有一時的熱度,但是來得快,去的也快。如果它們變成主流,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而能過這一關的,少之又少。

客觀地來說,一個真正的成熟的人,永遠站在主流的行列。如果你要非主流,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內心要足夠強大。

 

昨天晚飯後,在街上散步。這時一家三口從旁邊走過,爸爸提着行李箱,只聽見媽媽說:兒子,你要好好讀書,以後,就可以去很多地方,還要在一個地方安家,買車買房。

小時候的我們是很簡單,就是上好學,考好試,一直到高中,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圍繞高考這一目標展開,非常的單一化、具體化,其它的都不用去管太多,朝着這一目標前進就行。

可擠過高考這道獨木橋之後,我們的目標就沒那麼清晰了,把學習搞好就行了嗎,還要去面對各種各樣的同學關係;努力就行了嗎?其它人不努力,得到的比你還多;你所夢寐以求的頂點,可能只是別人的終點……,於是,很多人在迷茫中迷失了。

 

有沒有發現,小時候最簡單,隨着年齡的增大,不確定性和複雜度越來越大,“寶寶心裏苦啊”。因此,我們都很懷念小時候,可是,過去了的,再也回不去了。

所謂的成長,不只是年歲的增加,知識和技能的提升,還包括敢不敢去面對人生不確定性和複雜度,能否經受得住這種性格的磨練。

 

古往今來,真正牛逼的人,不會去抱怨社會的不公,也不會去理會別人的鄙視和謾罵,他們洞悉人性的不理性和現實的不確定性,理解世界的複雜性,願意承擔責任,最後把事情做成,他們纔是真正的英雄。

在我們看來,打仗是最講結果的,要麼輸,要麼贏,應該很簡單吧。可幕僚王闓運在評價曾國藩時說,曾老先生用於打仗的精力只有十之三、四,十之六、七都用來疏通關係,搞請示和彙報……,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整天都去搞了那點破事情

任何大事業都是各種妥協和取捨得來的。

 

美國小說家菲茲傑拉德曾說過,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想法時,還能保持正常行事能力。

 

你,敢不敢變得很複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