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育的困惑

信息技術教育的困惑

長沙縣梨江中學何可利

從本世紀末開始,人類已逐步進入信息化社會,作爲支持信息化社會基礎的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特別是以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而發展起來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與電視技術合併發展起來的多媒體技術正在改變着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

最近幾年,國家教委提出要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而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正是這個轉變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重視和加強中學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那麼,如何來進行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呢?如何使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步入素質教育的軌道呢?我認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改變原有的“主”“副”課思想觀念

信息技術這門課,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被戴上了“副課”的帽子,從而導致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因爲信息技術這門課不參加任何正規的考試,所以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學校領導的重視,甚至有一些中學都不開設信息技術課,從而導致了有些教師應付上課(信息技術課等於是自習課或自由課,結果是“你好我也好”,講授的知識根本不符合課本要求,也不論深淺,打開機器——自己練去吧。愛玩遊戲玩遊戲,愛幹什麼幹什麼。更有甚者,

連教也不教)。應付檢查(備課是備課,上課是上課。只要我把課備出來了,上面檢查通過後,上課的時候,只要不聽課,我愛幹什麼就幹什麼,誰也管不着)。這樣,教學環節缺胳膊少腿的現象也就屢見不鮮了。於是,造成了學生素質發展的不平衡。

2、現在社會上、學校裏,還有學生家長都過分的強調智育的發展,也是造成學生素質發展不平衡的一個因素:①有的學生智育方面學的很好,但當問及一個小小的計算機問題時,他都回答不上來。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不會用計算機就等於是文盲”這已經成爲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了。②由於文化課的學習枯燥、乏味,所以在文化課學習之間穿插一節信息技術課,將大大的調動同學們學習的興趣,有利於他們更好的掌握其它課程,反之,將使學生更加疲憊。

造成這些不良結果,既有內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既有領導者的因素,也有教師的因素。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各主管部門不要用老眼光看問題,只盯着智育,而放棄了技術、技能教育。畢竟我們實施的是使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啊!畢竟未來的世紀是信息技術社會啊!計算機信息技術已處於先導地位了。只有重視了信息技術課,我們才能把握契機,才能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

二、發揮優勢、把握先機

信息技術教育這門課有着自身獨特的一面:知識面廣,綜合性強,與實際聯繫緊密,是信息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

對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幫助他們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所以信息技術教育這門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信息技術在中學各課教學中的作用有三:1、活躍課堂氣氛;2、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能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下面我們就談一談如何在素質教育中發揮信息技術教育的作用。

1、在體育教學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

也許有的人會問:“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也能運用微機教育嗎?”回答是肯定的。利用微機進行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教學手段日益發展的今天,這些形象逼真的多媒體課件已是任何教學過程中也缺少不了的了。把靜止枯燥的內容形象化,聲音結合、圖文並茂、動態逼真,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視聽說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學習。學生如身臨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學要求的氛圍之中,從而收到其他教學手段不能比擬的教學效果,較過去粉筆、黑板、書本、灌輸式的說教更爲直接、更爲真切。

2、在英語教學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

如講授人教版中學英語第二冊第38課對話時,我利用計算機動畫顯示四位不同國家的小朋友並配有自我介紹:Whereareyoufrom?IamfromChina/English/America/Japan.學生們看着大屏幕上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小朋友在進行流利的英語對話,必然十分羨慕、刻意模仿。這樣的教學過程將在學生的腦海裏留下較深的印象。再如:唱歌也是中學英語

課堂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製作帶有聲、形、文的卡拉OK伴奏曲,學生跟着大屏幕學唱。優美的旋律,生動的畫面讓學生感到既像是在欣賞MTV,又像是在開卡拉OK演唱會,還有誰不願學、不樂學呢?

3、在品德教育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

在德育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做一個具美妙音樂和生動動畫故事的多媒體課件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一個少年犯的事例來做一個課件教育他們不要犯罪。可以做一個高山流水課件來給他們講解祖國的大好河山,風景秀麗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使學生們在觀看影片的同時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4、在智育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

當今社會,人們認識世界的手段主要有兩種。一是親身實踐。二是間接經驗,也就是人們從書中或他人處得知的經驗。在這二種手段中,第二種無疑是最省時最省力的一種方法。大家知道,事物一旦深入腦海,將是持久存在的。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學習《小馬過河》這一課時,我若只按大綱和教科書上的知識來講,同學們往往情緒沉悶,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後同學們掌握的效果也不理想。但我如果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育,效果就不一樣了。第一,由於有悠美的音樂,所以同學們不致於情緒沉悶,無精打采。第二,由於有美麗的三維動畫,所以一定會引起同學們學習的興致。從而加深了印象。開闊了視野,鍛鍊了情操,增

長了知識。

計算機輔助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課件中生動的畫面、優美的歌曲以及標準的語音、語調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促使他們左右腦功能協調發展。實踐證明,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推進中學各科素質教學的有效新途徑。它做爲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必將給今後乃至二十一世紀的教學帶來重大影響。

二、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

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由於教學主體正在由以教師爲中心向以學生爲中心轉變,以自主化,個別化學習爲主。輔以一種或多種媒體完成學習內容的需要。教學方法與教學媒體的使用就必須緊密配合,採取下列適當教學策略,最終達到對學習者掌握基礎知識和培養應用能力的教育目標:

①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和準備學習的活動、內容及不同的媒體資源。

②注意學生的認識過程和學習規律教學過程劃分成較小的獨立步子,每一步只完成少量知識點,認真安排和完成各步的進程。

③一定的導學方式讓學生檢驗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運用情況,以便確立下一步的學習內容。

④必須讓學生立即知道每一步學習的結果,以增強每一步學習的結

果,以增強其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⑤適當的輔導學生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

⑥強調上機實習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該課程的性質是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的,不上機,不可能達到學習目的。

⑦加強各個教學過程的管理,注意學習資源的共享和媒體的使用。

總之,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這門課作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應該應用到各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去,發揮自己的尖端優勢。中學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成份,是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其科學文化素質,幫助他們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這必將成爲素質教育中一門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中學基礎性課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