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讓學生了解、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那麼,如何針對農村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進行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讓他們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

信息技術課上,一點就通、舉一反三的學生,在當今的農村小學已經越來越多,但與此同時,反映出學習困難的學生則更爲普遍。學生們,由於家庭條件所限,在學校以外的環境,一般很少接觸到電腦,他們容易對電腦產生陌生感、畏懼感,往往一個步驟操作不起來,就束手無策了,理由是:我不會,生怕弄壞電腦。學生基礎整體偏弱,有利於信息技術教育的家庭環境普遍缺失,家長期望較低,學生信心不足、信息技術素質兩極分化等等,這些客觀因素,給農村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讓學生了解、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那麼,如何針對農村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進行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讓他們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化整爲零,課程目標要細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課程目標,並將每一堂課的目標進行細化,通過精心設計、製作學生感興趣的實例,可以有效抵消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例如,我在教學剪貼圖形時,重點採用了啓發式、探究式教學,首先向學生展示了一副電腦繪製的“葡萄”作品,結果一下子在課堂上產生了“轟動”,學生們熱烈地討論起來:真好看!怎麼做?學生的求知慾被順利地調動起來。

於是我趁熱打鐵,逐一將圖形分解給學生看,原來“葡萄”是由一個個簡單的基本圖形組成的。這下,學生覺得不神祕了,他們紛紛舉起小手錶示:“我可以畫這”、“我可以畫那”……然後我讓學生按慣例分組,自主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有趣的圖形。

學生感興趣的實例很容易被學生接受,所以,精心製作學生感興趣的實例,非常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極易分散,可一旦他們對操作的目標產生了興趣、建立了信心,就會由“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玩帶練,強化基本操作技法

農村小學學生,課後接觸到電腦的機會較少,所以大部分學生很喜歡上信息技術課,但是一遇到要求自主操作的內容,就覺得信息技術課艱深枯燥、繁瑣難學。怎樣纔會讓他們覺得不煩呢?怎樣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裏,掌握並強化電腦操作的基本技法呢?

遊戲是兒童第二生命,是生活、學習、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活力元素。既然學生愛玩遊戲,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電腦遊戲,結合傳統的理論教學,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掌握新技能。

例如,爲使初學的學生掌握鼠標的性能,強化左右鍵的用法。我從一些小遊戲入手,如“果蔬連連看”、“掃雷”、“flash鼠標遊戲”等,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避免了抽象的理論說教,讓他們能夠在比較輕鬆的氛圍中掌握鼠標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時還在無形中鍛鍊了他們的反應能力和觀察力。

再比如“鍵盤使用”的教學,假如只要求單純、反覆地練習指法,那麼練不了幾分鐘,95%的學生就會把注意力從鍵盤上移開,放到其他各種各樣的小東西上去了。於是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玩起了《學打字》軟件中附帶的小遊戲,頓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在遊戲中玩得不亦樂乎,無形中卻強化了鍵盤操作;接下來,我又要求他們與鄰座的同學進行競賽,看誰成功闖關的次數最多,他們互有勝負,反覆練習,這樣用不了幾節課,學生就能熟練地操作鍵盤,瞭解什麼是“shift”鍵、“空格鍵”,理清“退格鍵”與“刪除鍵”的區別及鼠標左右鍵的用法等。部分學生甚至還能實現盲打。

當然,我認爲,對電腦遊戲的推薦應適度,遊戲的演練會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應當正確引導,僅以益智小遊戲作爲調劑手段,輔助正常理論教學;絕對不能喧賓奪主,把信息技術課變成單純的電腦遊戲課。

同時,在遊戲過程中,教師的組織管理必不可少,要保證課堂教學過程的節奏,不能隨意“放羊”。

另外,無論課裏課外,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監督和品德教育,告誡學生不要玩“網”喪志,不要涉足大型遊戲,防止沉迷。

三、以趣爲師,打破學科界限

喜歡畫畫的小學生,他們就願意上美術課;喜歡唱歌的,就願意上音樂課。教學中,我們發現,往往學生對某門課程的興趣越大,這門課的學習效果就越好。這在農村小學也是一樣。

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我在信息技術課的實踐操作環節,嘗試了任務驅動式教學,放手讓愛畫畫的學生自己在電腦上畫畫,讓愛唱歌的學生用電腦軟件編輯、播放自已的音樂庫,讓愛寫作學生在電腦上編輯自已的小文章。      

事實證明,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一切從興趣入手,把興趣當老師,把信息技術當成學生滿足興趣的操作工具,學生要學好信息技術課,自然也就不再感到困難了。

四、有效示範,師生互動交流

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如今已日益***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字化生存已經成爲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而在農村社會中,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運用,尚未盡人皆知。我認爲,教師在生活中有意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良好示範,將激發學生極大的興趣和模仿慾望。

因此,教師可自覺營造信息技術運用的環境和氛圍,如在校園網上建立師生聊天論壇,教會學生髮帖、跟帖,彼此說說心裏話,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爲每位學生註冊電子信箱,教會學生如何收發電子郵件;教學生如何用電子軟件簡單修改、美化自己的生活照片。

凡此種種,應在教師有意的示範及帶動下,讓學生在實踐中享受,在享受中體會到網絡世界的實用與便捷,從而讓學生對掌握信息技術躍躍欲試,提高學習的信心。同時,有選擇地進行家校聯繫,扭轉部分家長“信息技術課是副課,不重要”的錯誤觀念。

五、“學生專家”,我的學習我做主

農村小學的信息技術課中,學生水平兩極分化的現象尤爲明顯。我所教學的班級中,大約90%的家庭沒有購買電腦,學生在初學階段,對電腦幾乎一無所知,與購有電腦家庭的學生相比,差距是驚人的。

這樣,在同一個班級中,如果教學內容太淺,有操作基礎的學生會表現浮躁,認爲在浪費時間;講深一些,沒有操作基礎的學生就會覺得在雲裏霧裏,不知老師在說什麼。爲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課程進度、深度的把握就成了一個研究的關鍵。

在這情況下,我採取了小組協作的學習方式,重點採用問題式、討論式教學,將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以5人爲單位編組,結合學生推薦,選任基礎較硬的同學做爲組長。當基礎差的同學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程時,就由小組長爲他們當“小專家”,進行解說;上課時,則由小組長負責指導、督促、檢查組員學習。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孩子們在交往中學習。這樣一來,不僅有助於緩解學生學電腦的畏難情緒,而且能讓他們懂得團結、協作的重要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