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教學——留出一方蔚藍的天空

“留白”教學——留出一方蔚藍的天空
 
作者:肖春盛祥輝    文章來源:原創
 
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畫過一幅《川上圖》:一位老漢牽着毛驢過橋,橋下河水嘩嘩,波濤洶涌,小毛驢似乎害怕了,拼命地扭着頭、撐着蹄,不肯上橋。牽驢人憋足了勁,用力拽緊繮繩不放。其實,畫上的人與驢之間並沒有畫繮繩。

  無獨有偶,國畫大師齊白石也有副名畫——《蛙聲十里出山泉》,畫面以淋漓的水墨畫出了山巒映襯的山澗,亂石中清泉涌出,6尾蝌蚪搖曳着尾巴順流而下。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既然清泉潺潺,那麼流水必然將至十里之外;既然有6尾蝌蚪,那麼山澗裏必然生活着無數的青蛙。而山泉和蝌蚪又不由得讓人耳邊響起泠泠泉聲和陣陣蛙鼓的交響樂。

  沒有畫繮繩,卻勝過有繮繩;只畫了蝌蚪,卻讓人滿耳蛙聲。因爲這留白,方寸之間,天高地闊,山長水遠,都躍然紙上。以虛寫實,虛實相生,這就是中國畫的“留白”藝術。其實,語文教學在很多時候,也有必要留白。

  那麼,在語文教學中,爲什麼要留白?又如何具體實施留白藝術呢?

  一、語文教學爲什麼要留白?

  首先,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要求課堂教學必須留白。

  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的體驗,都需要課堂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消化、去反芻、去領會、去體驗。而“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模式的結果是,把學生培養成“試題庫”,造成大批學生“暴飲暴食”、“消化不良”,“猴子掰玉米”,到頭來一無所獲。學生的“知、情、意、行”,都得有個""的過程,這就從客觀上要求我們的課堂,必須得留下“悟”的空間和時間。

  其次,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要求課堂教學必須留白

  可以說,教師一噸的空洞說教,不及學生一兩的自主學習。“格式塔”心理學派中的“完形壓強”理論認爲,人們在面對不完美或缺陷,即有“空白”刺激物時,就會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急於要改變它們並使之完美的傾向,從而引起進取、追求的內驅力,並積極主動地填補和完善“空白”。教學中的“空白”,可引起學生心理上追求完整的傾向,這種對“完美”的追求一旦實現便給人以愉快的感受,能激勵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其想象力、思維力,更好體會文中的妙境

  第三,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課堂教學也必須留白。

  由於教師所講的內容(即輸出的信息)不是“全息”,這樣就形成一種“潛伏着的信息”,留白,從表面看來,相對減少了傳遞的信息,但客觀上卻促使學生主動接受信息,並逐步學會獲得更多信息的能力,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再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來看,留白,可啓發學生藉助自己的認知結構去探索、發現,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在問題的解決中學習,主動地構造知識。

  二、語文教學該怎樣留白?

  (一)拋磚引玉,抓重難點補“留白”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考慮教材特點及學生需要,本着“傷其九指不如斷其一指”的精神,在文章的重點難點關鍵處,精心設計教學方法,逐步深入,分層次、有梯度,讓學生慢慢進入角色,激活他們的想象力,進行藝術的補白和藝術的再創造,使文章在更高意義上充實、昇華。

  例如《出師表》這篇課文有一個重點句子“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在學生朗讀後問學生怎樣翻譯。學生不假思索:“在亂世中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諸侯那裏顯揚自己。”我追問:“從中能看出諸葛亮原本是怎樣的一個人?”默默無聞、不願表露自己“”不滿現狀,退隱田園“”不喜歡買弄自己的才華“學生衆說紛紜。也有學生眼露疑惑,不作回答。我繼續追問:也就是說,諸葛亮像古代隱士那樣,歸隱田園,不願出來做官嘍?有的點頭,有的搖頭,更多的學生仍在思索。我順勢出示探究題:諸葛亮“退隱”“不求聞達”辯。引導學生看人物、事物不能一葉障目,儘可能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對所學的有關諸葛亮的課文來個大檢索,最後鎖定《窿中對》圍攻。經過尋覓,學生很快得出結論:諸葛亮不是消極避世、不求聞達的隱士,而是一位有雄才大略、遠大志向的政治家、軍事家。其理由有三:1好爲梁父吟。2、每自比於管仲、樂毅。3、諸葛亮和劉備的應答,有意讓劉備三顧茅廬,就是藉機“聞達於諸侯”。還有學生把諸葛自稱“臥龍”也用上了,說服力之強,大出所料。而我並不滿足於此,仍抓住這個難點不放:作者諸葛爲何這樣寫呢?我又讓學生聯繫《楊修之死》中的“曹操夢中殺人”情節來考慮,有的學生馬上就心領神會,原來是伴君如伴虎,雄才大略積極進取就是“異志”的同意語,往往會招來殺身之禍。諸葛這樣寫是避免劉禪的不信任,實屬用心良苦。當然學生反應不一,有的學生若有所思,還有的不認同,不過都在積極投入思考,思維之火烈焰騰空。

  還有《香菱學詩》的學習,爲了讓學生理解紅樓人物黛玉與寶釵的不同,我還讓學生思考“爲何黛玉會答應教香菱學詩而寶釵拒絕香菱的拜師請求?”“寶釵爲何又在不爲師的情況下參與指點?”等問題,讓“留白”之石激起學生思維的“千層浪”。

  (二)馳騁想象,利用插圖想“留白”

  葉聖陶先生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開拓讀者的想象。”現行語文教材圖文並茂,配有大量插圖,這些插圖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啓迪性等特點。依據課文插圖,巧妙地設置留白,領悟教材內容所蘊藏的內涵,這是培養學生想象創新能力的重要憑藉。

  如我在教《楊修之死》一文時,先出示文中一段文字“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然後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圖文對照,認真閱讀,用心揣摩楊修、曹操當時正在想什麼。這樣化靜爲動,恰似“此處無聲勝有聲”,以此揣摩楊修“恃才放曠、君子坦蕩蕩”的個性。

  (三)聯想回味,利用標點填“留白”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文字粘連配合,成爲文章不可缺少的細胞。標點的多樣性、豐富性爲文章增添了許多內涵,而省略號的使用往往會使人產生“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的感覺。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一個個靜止的省略號變成一朵朵思維的火花。

  如《故鄉》一文,當“我”見到闊別二十餘年的閏土時,我說了一句話“阿!閏土哥,——你來了?……”這短短的一句話,運用了五種標點,每個標點都值得學生去深究,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時可創設留白:“我”當時心裏會怎麼想,請在標點處各加一句話,反映“我”當時的心情。通過填補空白,使學生從中領會“我”從興奮——歡喜——生分——疑問、急切瞭解的一系列心理變化。這樣的教學纔會蘊含着鮮活靈動的生命力。

  (四)餘音繞樑,利用結尾悟留白

  結尾是一堂課的“終曲”,教師可以在課尾設置留白,讓學生回顧與昇華所學知識,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課已結束,而學生的思維活動卻在持續,一曲彈罷,繞樑三日不絕,這是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

  《我的叔叔于勒》的結尾這樣寫道“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聖馬洛船,以免再遇見他。”針對這個結尾可設留白:如果菲力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從而讓學生感悟到不合理的制度下,親情被金錢奴役,人際關係異化的現實,激發同情、憎恨之情。課後再留下一篇習作《于勒來到我們身邊》來對比遷移,使這種情感得到延續和昇華。

  一篇課文上完後,有時還要把課堂上的“留白”延伸到課後。如《楊修之死》學完課文後可留白:課外閱讀《三國演義》,看看曹操除了陰險奸詐、心狠手辣的一面還有怎樣的個性特徵,再聯繫所讀的《龜雖壽》等詩作,體會他的文學創作風格。學完《三峽》,可以給這篇文章配一段解說詞。學完《范進中舉》可以讓學生給范進寫100字左右的評語,或寫一篇讀後感《范進中舉的啓示》,或續尾畫幾張配有說明的《范進中舉》連環畫。《智取生辰綱》可設留白:楊志口裏只叫苦,軟了身體,掙扎不起……後事如何,且看衆生分解。

  一堂好課不應該是一個完美的句號,而應該是一個讓人浮想聯翩的省略號,這樣的結束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把更廣闊的創造空間留給了課外。

  (五)輪耕套種,騰出空間用“留白”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爲學生營造一方思維的空間,使語文課堂成爲思想的樂園、個性的舞場、創造的天堂……如隨着教學活動的進程,教師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站位”,學生自讀時可下講臺去巡視,學生討論時可走到他們中間去傾聽參與,有時應使講臺成爲訓練學生能力的場所或表現才幹的舞臺。如讓學生上講臺發表自己的“高見”、“答同學問”、“爭辯交鋒”、“模擬表演課文情節情境”……黑板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空間”,但教師也切忌據爲己有。因此,教師在板書設計時要講究一點“留白”藝術,在這塊“黑土地”上適當留些“空地”,讓學生參與“間作”“套種”,使這片神奇的土地獲得一茬茬大豐收。

  (六)斷流停頓,抽出時間布空白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總是旁徵博引、妙語連珠,因爲這時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沒有主動思考,因而記憶也不深刻。我們有時要有意識地停頓,創造時間上的空白地帶,讓學生有思考、消化、吸收的時間,讓他們有咀嚼、回味、記憶的餘地。比如:有時可安排自學;有時可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有時可以“諮詢解惑”(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地思考提問,老師“答記者問”);有時可趁熱打鐵,當堂記憶;有時可“參讀延伸”(留出最後幾分鐘讓學生自由地參讀相關資料)。設計這幾個環節,爲學生留出了幾段相對可以獨立使用的“空白”時間,確保了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時間上的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留白”是語文課行之有效的教學藝術,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統一。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留下教學空白,又要利用好留白,做到實處含虛,虛處探實,激活課堂,開啓學生智慧,培養創新思維,達到“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藝術效果

  老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想,只要我們的語文教學向藝術學習,巧妙運用留白技法,給學生留出想象和創造的餘地,我們的課堂就會煥發出春天般的活力。(肖春豔 盛祥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