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誤與困局

去年12月15日匯豐銀行“2007卓越理財財富論壇”,樊綱在發言中表示:明年如果政策運用得當,不出現大的政策衝擊,經濟增長出現下滑但仍然穩定持續,那這個效果是積極的。政策有時也會失誤。一種情形是政策滯後,使得運行波動幅度增大,變成雪上加霜或火上加油。另一種是政策過度,本來不需要採取很嚴厲的措施,情況發生變化的時候,沒有及時的調整,就變成了過於嚴厲的措施。
 
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而樊綱07年底所說的兩種政策失誤,至少在我看來,都已很不幸的發生。
 
首先是“政策滯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國內外經濟基本面並無巨大利好的情況下,任由A股一路狂飆,直至註定A股的悲劇。另一點是“政策過度”,即: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緊的過頭了。
 
面對A股和房地產的過熱,政府的招數如印花稅、加息、二套房首付提高等措施的實際作用不大,對於房地產市場,我個人倒感覺通過媒體大量釋放負面信息效果明顯。08年上半年,CCTV如《經濟半小時》等欄目集中火力,連續製作了大量反映房地產市場將出現降價的節目,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樓市的大幅下滑。媒體作用如此之大的原因在於,長期以來購房者如一盤散沙無法達成共識,媒體幫助他們達成了這一目標,共同的觀望造成了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鍊緊張從而不得不調價。
 
或許此刻政府終於鬆了一口氣,但中國的經濟問題沒有那麼簡單。很快,政府發現眼前最大的問題不是通脹,反而是經濟低迷與增長乏力。
 
衆所周之,近年來教育、住房、醫療這“新三座大山”直接導致了民衆的高儲蓄無法轉化爲高內需。但換句話說,這三座大山本身也尷尬的成爲了“內需”中的“剛需”。國內這幾年的所謂內需,除了國家大量投資於築橋修路,基本就靠這三項來支撐了。但國內08年上半年宏觀調控政策過緊,在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上有些“矯枉過正”,加上07年開始顯露的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外需明顯下降,國內《勞動法》實施以來企業成本的提高,本來就嚴重缺乏融資手段的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餓死一批,餓暈一批,實體經濟形勢驟然收緊。當外需出現負增長的時候最立竿見影的內需市場就是房地產,於是,政府無奈之下只好又出手尷尬“救市”。但無論是A股還是房地產,救市眼下效果都不明顯。之前對樓市調控效果明顯的媒體現在恐怕是幫不上忙了,因爲民衆的普遍心理是“買漲不買跌”。而曾經有很多人認爲房地產市場降溫,會促進A股的反彈,實際上股市的利空如大小非如市盈率過高等等,已經足夠拖死A股,現在盈利下降,A股的頹勢更是沒有大幅反彈的理由。
 
可以說,正是出於對畸形國內經濟在形勢上的誤判,導致了過於嚴厲的從緊宏觀調控,出現了剛剛打壓卻又不得不救市的尷尬。現在政府最需要做的,就是給民衆以信心,讓民衆更多的去消費。而民衆敢於消費的信心,建立於三座大山問題的解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