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事”就在一瞬間 --- 一個真實的故事 (文&PPT)


“醒事”就在一瞬間 --- 一個真實的故事((文&PPT)


(說明:這是前一段時間,在科學博客上的博文,朋友說建議吧這篇放在這裏)

 今天上午,CCF川大學生分會組織了一個師生交流會,在會上與研究生一年級同學對話,聊人生、談科研,也講方法。
  聊高興了就可能海闊天空,爲了不因太闊太空而跑題,準備了一個PPT,題爲“科研生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內容涉及團隊、討論班、導師、論文選題、失敗,人生算法,以及後悔的馬爾科夫鏈,還講了一個“小華醒事”的故事;本博文擬擴寫這一故事,其餘的交流內容請參見附件中的PPT。



“醒事”的含義 “省(xing)事”在老百姓的口語裏有時也俗化爲“醒事”,“醒”強調了客觀(如年齡),如川話中有“某人還沒長醒”的說法,“省(xing)事”可能被誤解爲“節省”或“沒有昏迷”,“懂事”強調主觀。三者都語義豐富,容易意會,較難言傳,特別不容易嚴格下定義;在不同的場合可能還有不同的側重,借用網友們常用的 “你懂的”,不再解釋了。

不醒事的小華 朋友的孩子小華,從小特立獨行,思與行都有點反傳統,作爲旁觀者,覺得挺符合時代特色。他上大學時,其父母每每看見其他朋友的乖巧孩子,就說“我家小華不醒事”,還舉過一些“不醒事”或“不懂事”的例子:
  給父母打電話,電波跨越千山萬水,傳回了孩子的聲音,但搭載的卻多是令人鬱悶的消息:錢用完了;手機壞了,自行車又掉了;同室的同學鬧,失眠了;老師批評他了;和朋友鬧彆扭了;參加數模競賽,就怪同組的某某某,把競賽搞砸了;電話內容總像一些陰影網站的新聞,憂多而喜少,總是別人對他不好,總是環境水深火熱,叫父母怎能不牽掛?
  牽掛的父母,到遙遠的學校去考察,想看看究竟怎麼水深、如何火熱,不坐飛機而坐火車,宣稱是爲了看沿途風光,實際上也爲省點費用;到了學校,發現老兩口鞍馬勞頓省下的費用,不夠小華喝幾次咖啡;到了寢室,看牀上的那個亂窩,比一比在家中母親天天爲他整理的房間,就理解小華暑假的最後一天,爲什麼眷戀家裏不想回校了。
  過去總說“我家小華不醒事”的父母,不得不反思這些年家庭教育的失誤,思來想去,是不是把少年當做童年的“保鮮式“呵護,延遲了成熟期?

奇蹟發生在去年暑假,去年小華考上了碩士生後,過了一個暑假,父母老師都說他長“醒”了、長大了。如今研二的小華,敢於批判前年之小華了。一個假期和人的一生相比,不算長, 在旁觀者眼中,覺得小華的醒事過程,簡直就是一瞬間。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主人公常常有奇遇,不知他去年暑假到底有何奇遇?
  暑假去旅遊了一圈,是旅遊中看了祖國大好河山而決心發憤圖強?是在名山大川中得到了人生的九陽真經?
  暑假中他看了一些名人傳記,是偉人或科學家的故事感動了他、激勵了他,因而成熟了?
  暑假到姥姥的住了幾天,是農村生活的體驗使他一下長大了?
  還是年齡到了一定的閾值,孩子就自然就會醒事?
  不得而知,也不想追問,我們只高興地看到了成長。

醒事的表現
   變化1 :關心別人了,包括關心父母、關心同學、尊敬和關心老師。
   變化2 : 長眼力了,以前在家裏在實驗室看不見事 :現在看得見可做該做的事了。以前有兩個凡是,凡未佈置的不做,凡可將就的就將就。例如:地髒了,他看不見;桌子凌亂了,刨一個窩,還可玩電子遊戲,實驗室裏工作臺髒亂,推一推,還可用筆記本電腦,實驗室飲水機沒水了,忍一忍,也懶得打個電話呼喚送水 。
   省事後,兩個“凡是”有新內容了,凡需做且能做的主動做, 凡早晚都要做的事情,儘量早作;地髒了,不用人喊,知道掃地,,早上到實驗室,看見飲水機沒水,不張揚地就把水加了。
   變化3: 與人相處隨和了,善於與人合作了,研二的小華,已發了論文,作爲第一作者,與幾位同學合作得挺愉快;以前與人合作,先要精算投入產出,現在他能反思:“以前真是不懂事,不知道換位思考,不知道合作的規矩和責權利”。
變化4 不睡懶覺,早早起來鍛鍊;原來一頭亂髮,看起就懶懶散散,現在朝氣勃勃了。
  曾在網上看見一種成功祕籍,“40歲前不睡懶覺 ,包成功”,覺得頗有道理。爲了嚴謹,覺得應該先妥善定義“成功”,成功是多元化的。科研上做出成績是成功,當個好教師是成功,辦個好企業是成功,…,在這個意義上,“40歲前不睡懶覺 ,一定成功”是可信的。
變化5 :辦事風格變化了,從Z型風格 變爲 A型風格 ,( 注意,辦事風格與人的性格不是同一個概念) 。
所謂A型風格,或 First Person,有下列表現:有了靈感,立刻記下來馬上作;案無隔夜公文;工作上早做計劃,學習上“晴帶雨傘”;坐飛機提前N小時到機場 ; 面試 提前N分鐘到場,......
所謂Z型風格,或 Last person,有下列表現:工作學習上賬多不愁;昨天好像有了個靈感,今天怎麼也想不起來了,隨它去吧;論文截止期的前五天,纔開工撰寫,連夜加班;到截止期還有一小時了,才匆忙投稿; 坐飛機,還有31分鐘起飛,才跑步進場;面試那一天也要睡懶覺,遲到三分鐘到場;隨團旅行時,司機按喇叭催,才千呼萬喚始出來。
  從Z型風格—A型風格,真是個不容易的轉變。



 用不等式來描述人生的分段。數據挖掘中,有一種方法稱爲對比模式,可以藉助不等式分類。例如,描述人的生理年齡,可以引入了“藥膳比”YS,
    YS= 吃藥的費用:膳食費用
把生理老年閾值記爲t,通常從真實數據中挖掘出t,其數值與地區有關。

設某地的生理老年閾值t=2 ,則當某人的YS>t=2 時,醫藥費超膳食費的兩倍,(在一定的置信度上)可斷言,此人生理年齡進入老年了。


類似地,爲了描述研究生一年級的轉型,我們引入一個新概念“研學比”YXB
              YXB = 研究用時:學習用時
  研究學比有一定描述精度,例如

     研學比<0.3,是本科生;

     研學比 在區間[0.7,1.6]中,是碩士一年級;

     ......

研學比隨年級升高迅速升高。


研一是人生重大轉型期 上述研學比說明,研究生一年級最大的特點是由學習者向研究者過度。今天特意講“小華醒事”的故事,目的是想說,研究生一年級,是人生中的重大轉型期,是作出某些改變的契機。

 如果某位學生作出了小華的五個或其中一部分轉變, 父母、老師和同學一定會在刮目相看之後驚歎,幾天不見,進步若此,前途不可限量!
   祝研一同學轉型成功。



(本文的“小華醒事”的故事大約佔 PPT篇幅的1/10,其餘部分見附件中的PPT)




點擊下載附件PPT  科研生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rar




相關博文(研究生全面成長系列)


小小突發事件和研究生責任感歷練
作科研要學會承受失敗-
人生中的等待和等待的魅力
在統計意義上喜歡這樣的學生
人生與算法 路與人,以及科研選題----節日感懷(圖&文)到了新團隊,沒有事情做纔是最難最難的--兼畢業生贈言

相關博文2(資料下載)

共享計算理論PPT,兼誇科學網的穩定(計算理論導引 PPT)
兩句真心話 曁開博詞 (下載數據庫系統概念PPT
計算機科學, 大一學生怎樣來愛你 (本科新生入學教育PPT)
醒事”就在一瞬間 --- 一個真實的故事(與研一同學談人生、科研和規劃 PPT)

資料多寶閣兼淘寶地—誇科學網羣組兼說積分技巧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唐常傑博客主頁科學博客主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