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一個品牌命名(三)-這4個法則幫你練就一個好名字

▎爲什麼很多初創企業,在同一起跑線,卻跑不過同行??

去年年中就大致定好了這系列文章的雛形,前兩篇文章也寫的很快,但最後一篇文章卻被我擱置了,一直沒有想去寫出來,爲的是希望能在這個專題上再看一些新的理論,最後用以糾正或佐證自己的觀點。

因爲這一篇文章是超級乾貨,力求全面和有效。


在具體的講方法之前,有必要先對前兩篇文章做一個回顧。在第一篇文章,我圍繞着品牌這個概念來講,只解決了一個關鍵問題:什麼是品牌。

解決了這個問題後,心裏就對品牌有一個全體的認識,打下了品牌的基礎,這是立正基。

在第二篇文章,我花了很長時間收集整理目前市場上的命名方法,看當前的行家們是如何給一個品牌命名的,從中歸納了6個主要套路,基本涵蓋市面上絕大多數品牌命名。

當對品牌有本質的認識,加上又瞭解了目前品牌名的市場現狀,心裏就有底。就可以從全體去判定一個好的命名方法,什麼樣的名字纔是好名字。

下面就來細講這套方法


建議沒看前兩篇的童鞋,按着我的寫作順序先看第一篇。

我將一個好的品牌名所必備的要素總結爲四個關鍵點,當一個品牌具備以下四點,必然就是一個好的品牌名,是一個超越絕大多數同行的品牌名。


下面來細講每一個關鍵點。


能直接區分行業大類

什麼意思?

就是說,品牌自身所處的行業大類,用品牌名就能直接一眼的看出來。比如:你是賣飲料的,品牌名能直接看出所屬的是飲料行業。(下面均以飲料舉例)

爲什麼要直接區分行業大類?

這是由品牌的起源以及傳播上的成本決定的。

品牌的存在緣由就是爲了能區分信息,因爲信息太多了,太複雜了,需要品牌來一以概之,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不用仔細對比每一種飲料產品,不用去比對每個產品的口味、成分、原料等等,而是直接看牌子就能直接區分出來。


另一個原因就是,這是能降低傳播成本的好方法。如果看你的品牌名,一眼就能看出是賣什麼的,這就已經降低了很多傳播成本,消費者一看品牌就知道品牌是幹嘛的,給消費者省下了很多精力。

舉例:比如現在有兩款飲料品牌將要推出市場。一個品牌名叫酸甜暢飲,一個叫樂享。很明顯,第一個在投資成本上會少投入很多,因爲消費者一眼就能識別它就是飲料。

而第二個還要花費很大的代價去教育消費者,告訴他們這是一款飲料,並且要大量投資才能將樂享對等於飲料。

所以,一個品牌名沒有區分出行業大類,在開始就立了一道高門檻,將消費者攔在門外進不來,將自己攔在裏面出不去。這就是我說歸納的第一個關鍵點。


能概括行業內自身品類的信息

這一點容易與第一點搞混。爲什麼前面說區分,這裏又要概括?

其實這是兩個維度的事情。第一點提到的區分是區分行業大類,直接區分出行業之間的信息。

而第二點說的概括信息,是概括行業內的信息。前面已經區分開了行業,那麼第二點就站在行業內解決問題,因爲行業外的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

那麼行業內又有什麼問題呢?

行業內有更加細分的信息需要解決,一個飲料行業有各種品類的飲料,有果汁,有汽水,有能量飲料,有茶飲等等。


這麼多品類該怎麼區分?雖然我們已經將消費者從茫茫商品中拉到了飲料這一行業,但行業內的信息還是太多了。怎麼辦?

這時候就需要品牌名來概括很多信息,將信息包裝起來,一眼就能識別,就能覺察出產品的獨特差異。品牌名要概括自身產品的特點,概括產品的質量,概括產品的整體信息。品牌名就是產品的代表,是產品背後質量和承諾的代表。

我們繼續拿飲料來舉例:上面第一點我們已經將名稱定爲酸甜暢飲,但這還不夠。消費者看到後,雖然知道賣的是飲料,但還不知道賣的是哪一品類的飲料,而且信息仍然很模糊。我們繼續來加行業內的信息。

比如我們的產品類別是果汁這一品類,那麼品牌名就可以進一步優化爲酸甜果汁。如果產品自身有明顯的特點,還可以將特點也加進去,將前面的酸甜兩個替換掉成產品獨特的差異點。比如有些產品主打維生素C,就可以定爲:維C果汁。

這一點的目的就是概括信息,概括自身產品在行業內的所有信息。


名字簡單易讀,朗朗上口,便於傳播

當我們用策略的手法把區分和概括都做好了後,就已經把消費者的注意力從茫茫產品中,給他做了清晰的指引。當消費者想要購買一瓶飲料時,看到各種各樣的品牌,被紛雜的信息搞得眼花繚亂,突然一個清晰的品牌名就是木秀於林。

那麼這樣就夠了嗎?不夠。

名字雖然在意思上和策略上走對了方向,但還缺少創意,缺少讓人記憶的點,缺少傳播性。所以我們還要給品牌名進行字和詞的調整。

這一步就是針對品牌名的創意工作,有時候腦袋裏突然蹦出的一個詞很好,很適合;可能有時候想了一大堆仍不夠好。

我在第一篇文章講品牌的本質時,就說了品牌的目的,品牌是爲了降低消費者選擇成本,所以自然的,品牌名必須服從這一原則。始終記住這一條原則的目的是爲了傳播和記憶,節省消費者成本,和企業自身的投資成本。

要想易於傳播,便於記憶,利用已有的原始符號、儘量簡短、用疊詞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這一點,當今互聯網品牌倒是做的很好,都學着開動物園,比如天貓、網易考拉、熊貓直播等等。正是利用已有的符號,來給自己品牌命名。


繼續拿飲料舉例:我們上面已經定了酸甜果汁,這一步就是優化詞組。其實酸甜果汁已經是比較直觀,比較好記的名字,但是從品牌來說,酸甜一詞太侷限。我這裏將酸甜替換成濃純或者田園,全名叫濃純果汁或者田園果汁。

讓人一看到名字就聯想到產品的質感。如若進一步增加記憶點,則可以修改成疊詞,比如替換成濃純果果。


名字有明確的意義指向,有畫面感

這一點是行業很多大咖都有強調的,緣由其實也清楚簡單,就是爲了讓人一看到名字有畫面感,有畫面感就能聯想和記憶。

一組無意義的詞組在記憶上明顯是弱於一組有意義的詞組的,因爲有意義就能理解,理解才能記憶。

這方面的反面例子倒是有很多,這裏列舉幾個:老牌食品品牌今麥郎,飲料品牌樂百氏,家電品牌華帝等等。

這一類的品牌名就是純粹的無意義的詞組,消費者一看到,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企業需要花很大的成本來教育消費者,讓人記住這幾個字。

需要不斷的在消費者眼前重複,而每一次傳播上的重複,就是在不斷的增加投資。

而一個有畫面感,有意義的詞組在品牌建立的初期,能減少很多成本。

另外,第四點與第三點是並列關係,也就是說兩者可以取其一。

如果沒有畫面感,但是名字朗朗上口也是可以的,比如食品品牌盼盼,這種簡單而又易記的名字是可以的;同樣,意義明晰,有畫面感,但稍微不易記憶的名字也是可行的。

當然,最好的還是有畫面感,並且容易記憶,綜合第三和第四點。


     總結     

當一個初創品牌的品牌名能直接區分行業大類,消費者就能從飲料、食品、服裝這種跨行業的信息中直接鎖定行業;當品牌名能進一步的概括行業內的信息,消費者就能從汽水、果汁、能量飲料中鎖定自身想要的品類,並且記住產品獨特的差異點;當品牌名有畫面感,朗朗上口,便於記憶,消費者聽一遍看一遍就能記住,而聚合以上所有的信息而成的品牌名,必然是一個很好的品牌名,對於一個初創企業來說必然能減少投資成本。

品牌在同行中,能少走很多彎路,順利快速的成長。

我這裏列舉幾個當今存在的品牌,並且是符合以上原則的品牌名,也是我認爲很好的品牌名:今日頭條、滴滴、農夫山泉、大衆點評等等。

這些品牌是行業的標杆,在品牌命名策略上也是標杆。


可能到這裏,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爲什麼市面上很多品牌名並沒有你說的這些特點,別人依然是大品牌,依然發展的很好?

如果這樣思考問題,方向就錯了。

大品牌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產品過硬,有可能是在創立初期乘上了行業的風口,也有可能就是錢多砸出來的。

它們的成功掩蓋了很多假象,讓很多人都競相效仿,但你效仿的是別人成熟期的打法,而別人在初期並不是依靠這個名字起來的。

由此我想再說另一件關於營銷上的事,很多小品牌自身不專心做品牌,忙着學大品牌的營銷,看別人拍什麼片子,自己也要拍什麼片子。這也是一種被假象遮蔽的盲人摸象,對於小品牌和初創品牌,學的應該大品牌早期創立品牌時的營銷策略,而不是跟着現在的大品牌亦步亦趨。

所以我講的品牌命名始終是從企業的投資成本出發,爲了在創業初期少花錢,爲了企業順利快速的成長,爲了企業能贏在起跑線。

看到很多品牌,甚至是營銷業界的同行在自身的品牌名上,任意爲之,搞一些生澀的詞,用一些英文再來漢譯,這都是不懂行道的人,把命名當做裝逼。自己的名字都沒起好,不就是不專業,不懂傳播嗎?那又如何給別人做傳播,實在是騙子乾的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